唐诗濡湿了江南的韵脚,宋词柔软了杨柳岸的婀娜,元曲消瘦了小桥流水……嘉兴,这座烟雨江南古镇,如一幅铺陈的水墨画,清新淡雅,韵味悠长;又似佳人在水一方,眉眼盈盈,脉脉传情。
而这样的古典优雅,仅仅是嘉兴外貌的惊鸿一瞥,她藏匿于内在的美食,才更显其含蓄隽永、妩媚多姿。
东坡肉、红烧大肠、毛笋咸肉……醉虾、冰糖鳗鲡、响油鳝糊……白切鸡、八宝鸭、红嘴绿鹦哥……3月25日,由嘉兴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牵头主编的《寻味嘉兴》一书揭开“庐山真面目”。这是一本传承弘扬嘉兴传统美食文化的“宝典”,同时也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份舌尖上的“寻宝地图”。
历时2年,遍访嘉兴搜罗美食
在首发式上,记者了解到,《寻味嘉兴》从立项到征编出版,历时将近2年。2018年初,市政协成立了编辑委员会,多次开会讨论制定编辑方案,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确定了大纲和具体条目。全书分为“营养畜肉篇”、“鲜美水产篇”、“禽蛋菌豆篇”、“特色蔬菜篇”、“腌卤滋味篇”、“主食点心篇”等6大篇章、116味菜肴,覆盖嘉兴各县(市、区)的传统美食。
《寻味嘉兴》不同于一般的菜谱,它清晰记录了每一道菜的原料、制作工艺和流程,重点挖掘与美食相关的故事及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有一些传统菜肴,因为取材不便或制作工艺较为复杂等原因,现在餐桌上已经很少见到。为了让这些传统美食制作技艺不致失传,编委会在进行文史稿件征集的同时,也对每一味菜肴的制作过程进行视频录制,并将视频集中刻录成光盘附于书的封底,且书中每一道菜都有对应的二维码,读者可以扫码观看制作视频。
嘉兴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寻味嘉兴》一书的编纂工作是繁琐而细致的,凝聚着所有工作人员的汗水和心血,凝聚着大家的真心和热情。仅就协作征编而言,既有市政协和市有关部门(单位)之间的横向联合,又有政协系统内部的纵向协作,同时也充分发挥出了地方文史爱好者、民间烹饪达人的热情和积极性,多方努力之下,才有了这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美食勾连文化,品读嘉兴传承历史
美食,深藏着文化内涵。一粥一饭,或许是百姓生活最寻常的内容,但每一餐饭、每一道菜,却与一城一地的传统习俗紧密相连。美食,也因而成为一个地方文化传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充满烟火气息,充满人情温度,也因而更加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嘉兴的美食文化,既汇聚了江南水乡的灵气,也融合了外地饮食文化的精髓,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嘉兴粽子、南湖菱、平湖糟蛋、海宁宴球、乌镇姑嫂饼等特色美食,根植于嘉兴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物产优势,已经成为嘉兴的城市美食名片、文化标识。
此次《寻味嘉兴》的出版,对于让新一代的年轻人了解乡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寻味嘉兴》不仅丰富了我市文史资料宝库中美食领域相关内容,对于政协文史资料工作而言,也是一次可贵的创新性尝试。”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相关负责人说。
(原标题《《寻味嘉兴》全市首发,收好这本美食“宝典”,寻找“舌尖上的嘉兴》。编辑肖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