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又称“海上画派”,泛指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活跃在上海的一批画家所产生的画派。上海画家的风格特点是色彩的运用和用书作画。上海画家文人画群体是中国古典绘画向现代绘画过渡的重要环节。汕头博物馆收藏
海派,又称“海上画派”,泛指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活跃在上海的一批画家所产生的画派。上海画家的风格特点是色彩的运用和用书作画。上海画家文人画群体是中国古典绘画向现代绘画过渡的重要环节。汕头博物馆收藏了海派前、中、后期著名画家赵、任伯年、吴昌硕的作品。
据市博物馆副馆长洪勇介绍,海派画派继承了唐宋传统技艺,吸收了明清时期陈淳(柏杨)、徐渭(青藤)、陈洪绶(老炼)、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的长处,还受到清代金石学的影响。画风奔放放纵,浓郁质朴。该画借鉴民间和西方绘画艺术,大胆改革创新传统中国画,作品体现时代生活气息。他们在“正统”之外独树一帜,中西交融,独树一帜。花鸟画是最重要的内容,其次是人物,再次是山水画。
赵(1829-1884),浙江绍兴人,清代著名画家、篆刻家。字傅毅,号冷军;改了字之后?叔叔,没有。伤心寺,梅寺,没有无聊等。工作诗歌,曾经以书画为生。擅长人物,山水,尤其是花卉。早期画风绮丽,后来有徐渭、朱耷、“扬州八怪”。笔墨趋于放纵,笔法刚健,洒脱,多彩,创新。他的书法一开始是颜真卿学的,后来又取了北朝的碑刻。他的楷书写得婉转婉转,人称“狄威脸”。篆书以邓为基础,融合了魏碑的笔法,独具特色,又可作为草书,具有魏碑的风格。篆刻之初,西陵临摹八印,后沿袭徽派,用圣旨本、汉镜本、钱币本、瓦当本、泥印,形成构图多变、意境清新的独特风格。此外,还开创了将诗、书、画、印有机结合的杨雯边风,对晚清画坛产生了重大影响。赵的花鸟画色彩丰富,石味十足,成为后来海派的重要特色。
市博物馆有赵书法作品《记陈元孝行书迷》(图①),是赵典型的渭北风格行书。墨水笔,长17.4厘米,宽53厘米。
任伯年(1840-1896)是晚清画家。楚润,其名第二长,本名,后改名为易,本名伯年,谥号道上星道士、守道士等。他出生于浙江殷珊(今杭州市萧山区)的杭武山。任伯年是中国现代杰出的画家。在“四大家”(任伯年、任福昌、任伟昌、余人)中,他的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市博物馆有其彩色花鸟扇(图2),这是一件花鸟作品,创作于1879年,采用云的无骨法,陈淳和徐伟的写意法。小鸟站在石头上,旁边是一丛丛的枇杷,它们被染成了花和绿的颜色,颜色自然地与水融为一体,以至于花、叶等生动的物理性质。都展现的淋漓尽致,鲜甜,色彩鲜艳。
任伯年的绘画源于民间艺术,他重视继承传统,融汇各家之长,吸收西方绘画的素描和设色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丰富多彩,新颖生动。任伯年擅长肖像写作,是一位杰出的肖像画家。早年人物画曾师从小、陈洪绶、费、任雄等人。在费附近画精致的仕女画,陈洪绶画夸张的祁伟人物画,然后练习铅笔画,变得更加潇洒。到了晚年,他吸收了华严的笔法,变得更为简约灵动。任伯年的花鸟画更有创意,更有趣。早年以工细见长,仿北宋民律,纯于焦墨哈马,色彩丰富,接近旧莲派。在吸收了云的无骨法和陈淳、徐渭、的写意之后,笔墨趋于质朴放纵,色彩明净淡雅,形成了鲜明热烈的文笔风格。这种画法开辟了花鸟画的新天地,在近代影响很大。
市博物馆还有吴昌硕的《花镜》(图③),是一张彩纸,长35.8厘米,宽69.8厘米。写意画盆菊,水墨画菊叶,黄白相间的菊花花瓣鲜艳夺目。任伯年曾对吴昌硕说:“为公书,不如以篆书写花,以草书做。”这件作品已经初步体现了吴昌硕绘画的独特魅力。
吴昌硕(1844-1927),原名君,,字昌硕,别号楼庐、大隆、毕铁,浙江安吉人。他是中国近现代书画发展转折时期的关键人物,是“诗、书、画、印”的集大成者,是清末民国时期著名的民族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吴昌硕的艺术另辟蹊径,比创作更有价值。他最擅长写意花卉。他以书法作画,将书法、篆刻、线描、刀运、构图融于画中,形成了富有金石气的独特画风。他用篆书笔写梅兰,把野草做成葡萄,把花做成木石。他的笔法淳朴、浑厚、奔放、气势磅礴。他的构图类似于书法和印章,虚实相生,主体突出。这幅画的色彩对比强烈。本报记者张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