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醇和酒精常用于消毒。酒精消毒剂醇类消毒剂是乙醇和异丙醇,能使蛋白质凝固,导致微生物死亡。是一种中级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破坏大多数亲脂性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醇类

异丙醇和酒精常用于消毒。
酒精消毒剂
醇类消毒剂是乙醇和异丙醇,能使蛋白质凝固,导致微生物死亡。是一种中级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破坏大多数亲脂性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醇类的杀菌效果会受到有机物的影响,且由于其易挥发,应选择浸泡消毒或反复擦洗,以保证其作用时间。醇类常用作某些消毒剂的溶剂,有协同作用。常见的浓度是75%。据国外报道,80%乙醇对病毒有突出的灭活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许多复合醇类消毒剂,这些产品多用于手部皮肤消毒。

酒精
物理和化学性质
酒精是乙醇(C2H5OH)。医用乙醇浓度不低于94.58%W/ml。它是一种无色光亮的液体,易挥发,有辣味,易燃。其沸点为78.5℃,闪点为9-11℃,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
变性酒精是在乙醇中添加有毒物质,如甲醇、甲醛、氯化汞等。不能喝,但可以用来消毒,效果和乙醇一样。
异丙醇(CH3CH(OH)CH3),别名2-丙醇或二丙醇,是一种无色挥发性液体,是正丙醇CH3-CH3-CH2-CH2OH的异构体。浓度不低于98.5%,为无色光亮易燃液体,有类似丙酮和乙醇的气味,微苦,沸点82.5℃,闪点11.7℃,可与水和乙醇混溶。
施药方法
75%乙醇溶液用于浸泡、擦洗和消毒,主要用于手部皮肤消毒。
70%异丙醇溶液用于浸泡、擦洗和消毒。
消毒机制
酒精消毒剂通过三种功能杀死微生物:
(1)损害蛋白质的皮肤健康,使其变性;
(2)侵入人体细菌细胞,释放蛋白质表面的水膜,使其失去活性,引起微生物代谢紊乱;
③溶菌。
杀菌效果
乙醇可以杀死细菌繁殖体、病毒和真菌孢子。革兰氏阳性菌比革兰氏阴性菌的抵抗力略强,对细菌芽孢没有影响。
60%-70%乙醇作用5 min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对于病毒来说,由于多含于蛋白质中,需要较长时间(3-10 min),乙肝病毒的作用仍有争议。作用于真菌孢子需要30分钟。当乙醇浓度低于30%时,杀灭细菌繁殖体也需要延长到几个小时。
异丙醇能杀死细菌繁殖体、一些病毒和真菌孢子,但不能杀死细菌孢子。
酒精中毒的治疗
口服中毒患者应立即催吐,并用1%碳酸氢钠或水反复洗胃。50%葡萄糖60~100ml,静脉注射,同时注射16~20单位胰岛素,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维生素B1、B6和烟酸,以促进乙醇氧化,并促进清醒。对症支持治疗,注意保暖。晕倒者要用纳洛酮,每次0.4~0.8mg,可反复使用。镇静剂应该谨慎使用。维持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
血液透析适用于重度中毒血液乙醇浓度极高的患者(乙醇浓度>:10mmol/l或500mg/dl)。

过量饮酒对人体危害极大。
消毒效果
酒精和异丙醇都是常用的中效消毒剂,消毒效果差别不大。如果真的要比较的话,异丙醇的消毒效果比酒精更好,因为异丙醇的官方成分是二甲基甲醇,其中含有两组甲基基团来大大增强其亲油性,被归类为一种出色的亲水亲油两性醇。由于渗透性强,对细菌和霉菌的接触杀灭能力也相应增强。酒精一般是指医用的75%乙醇水溶液,其中含有一组乙基。乙基的渗透力比甲基弱,这进一步扩大了它们之间的功能差距。市面上很多医用消毒片其实都是由70%的异丙醇和无纺布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