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释颜为何逍遥法外(孙释颜现在的状况)
清华女学霸被两次投毒,导致全身瘫痪、疾病缠身,只有7岁儿童智力,生活不能自理,真凶就在眼前,28年了,却迟迟无法宣判,曾经的天之骄子,为何会屡遭毒手?
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至今仍逍遥法外的凶手又到底是谁?
我们把时间拉回到1994年,去探究这一曾轰动全国的中毒事件的始末!
朱令,1973年11月24日出生在北京一个高知家庭。姐姐跟随父姓叫吴今,而她则跟随母姓取名朱令。
由于父亲吴承之和母亲朱明新都是高级工程师,所以他们对姐妹俩的教育也十分重视。
亦或是继承了父母强大的基因,亦或是姐妹俩的勤奋努力,两个女儿也从未让父母失望。姐姐吴今会跳芭蕾,会弹钢琴,精通英语,而且在198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
妹妹朱令也同样出类拔萃,从小学习古琴和钢琴,还酷爱体育,曾拿到过国家二级运动员的称号。
如此优秀的姐妹花让众人艳羡不已,成为大家眼中别人家的闺女。
但命运偏偏在此时和他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让这个家庭遭遇了沉重的打击。1989年4月1日,姐姐吴今在与同学外出郊游途中离奇失踪,三天后,其遗体被发现,警方定性为意外坠崖。
全家人伤心欲绝,至此,痛失长女的父母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小女儿朱令身上。而朱令也没有辜负双亲,在1992年考上了清华大学化学系。
父母很欣慰,虽然失去了大女儿,但二女儿还是给了父母一些慰藉,但父母万万没想到,这将是他们另一个噩梦的开始。
新的班级里一共有31个学生,20个男生,11个女生,朱令被分配到了6楼的114寝室。这是个4人寝室,分别是来自北京的朱令和孙维,一个新疆女孩和一个陕西女孩。
朱令容貌姣好,身材高挑,气质出众,在人才济济的清华大学,她仍是各方面的佼佼者,并很快加入了校乐队成为骨干,因此被许多同学称为最完美的女神。
在寝室里,因为只有朱令和孙维是北京人,更巧合的是,她们的父亲都在同一个单位,所以二人的关系拉近了不少。
大二时,朱令参加完校内的演出,结束后大家都在收拾乐器,彼时朱令把孙维拉到大家面前介绍说:这是我寝室的同学,她很喜欢民乐,非常想进乐队。
就这样,孙维在朱令的引荐下,也加入了清华民乐队。
在同学们眼中,朱令不仅长得美,能力更强,对于别人很难的事情,到朱令那里就是小菜一碟。
朱令总是很忙,极少和同学一起上自习,也很少参加班级活动,但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在114宿舍,朱令也是最耀眼的那个。
如此优秀的女生,自然是众多男生倾慕的对象,但彼时的朱令已经心有所属,她选择了同在乐队大她三岁的学长。
自从孙维加入了乐队后,两个本来要好的女生,关系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朱令曾对母亲说:为什么两个特别好的朋友,也会有不好的时候呢?
因为有一次,班里举办活动,朱令原本的演出取消了,她就改成了去上古琴课,但孙维却对同学们说:朱令今天休息。
让同学们误会为朱令没有事,也不愿来参加班级的活动。
还有一次,乐队请了音乐学院的老师来上课,但孙维说朱令琴艺已经很好了,不需要再接受指导,直接把朱令挤到了后排。
这两次都让朱令心里很不爽。据后来同学们回忆说:大一的时候,朱令还能与大家一起聊聊小说,后来大多数时间都在参加学校的活动,也交了男朋友,每天都很晚回到宿舍,基本除了上课以外,很少和同学们在一起。
1994年9月,孙维也因为学习紧张退出了校乐队。
1994年12月11日,清华大学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爱我中华»的汇报演出,作为校乐队的骨干,朱令独奏了«广陵散»。
但就在朱令准备演出之前,她的身体出现了不适。
先是在1994年10月,朱令突然出现两次短暂性失明,但没有检查出病因。
同年11月24日,朱令21岁生日,父亲来学校为她庆祝生日。父女俩吃饭时,朱令肚子疼痛难忍,无法进食,过了几天头发也开始大把大把地掉。
到了12月11日正式演出当天,朱令已经腹痛到无以复加,但她忍着剧痛完美弹奏了6分多钟的«广陵散»。
之后,朱令甚至没能参加乐队的庆功宴,第二天便回了家。从开始的腹疼发展为全身剧痛,而且在两三天时间内,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全部掉光。
由于症状不断加重,朱令住进北京市同仁医院,医生们为她做了全身的身体检查,却始终无法找到她疼痛的原因。
彼时,有医生怀疑在化学系读书的朱令是否接触了有毒的化学试剂。
学校老师提供了在校期间朱令所使用的各种化学药品清单,清单上所记录的所有试剂都是安全的。
1995年春节,虽然疼痛的原因一直未能找到,但朱令的病情逐渐稳定,并出现了好转的迹象。
1995年2月下旬,朱令的身体还是很虚弱,但她还是坚持回到学校上课。
但朱令只在学校上了8天课,恐怖的事情又席卷而来,难忍的疼痛再度将她击倒,而且这次病情发展极其迅猛。家人又将她送去了北京协和医院,撕心裂肺的疼痛让朱令几度晕厥过去,医生们仍旧无法确定病因。
1995年3月23日,朱令再次陷入深度昏迷,医院将她转入ICU重症监护室,同时给家属发了病危通知书。
女儿转眼间就濒临死亡,朱令的父母心急如焚。
1995年4月5日,北京一家媒体报道了清华女生朱令患上怪病的消息,很多中学时的老同学看到这则消息后,都结伴到医院看望朱令,其中就有一位叫贝志城。
时隔三年未见的贝志城,在医院里看到几乎赤裸、插满管子的朱令时,他惊呆了。
在医院的走廊里,贝志城徘徊了很久,他突然想起自己同宿舍的同学在帮老师在做一个互联网的实验,于是他决定把朱令的病情发布到网上,向全世界的医生求救。
1995年4月10日,贝志城把信翻译成英文,发布到互联网上,很快便有了反馈,10天他们一共收到了18个国家共1365封邮件,其中30%都认为朱令是铊中毒。
铊易溶于水,有剧毒,曾被作为灭鼠药使用,一旦进入人体,能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发生病变,直至威胁生命。
就在贝志城等人连夜收集材料的时候,朱令的病情急剧恶化,各个器官都出现了衰竭。
因为找不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医生们为朱令进行了8次换血,不仅没有任何作用,而且还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
万分焦虑的朱令父母几经辗转,找到了一位名叫陈震阳的教授,这位教授有着多年的毒理研究经验,且主要研究项目就是铊中毒。
于是,在陈震阳教授的协助下,朱令父母取得了朱令的血液和尿液样本,并于1995年4月28日来到相关研究所进行检测,终于确诊了朱令正是铊中毒,且体内的铊含量比正常人的铊含量高出了上万倍!!
检测报告上有两个峰值,那就意味着朱令曾经前后两次中毒。
1995年8月31日,昏迷了五个月的朱令在一系列针对性的解毒治疗后,终于苏醒了过来。
讽刺的是,在医院所有医疗检查中,一共花费50多万医疗费,而最后的解药只要4块钱一支,就因为这4块钱,葬送了一个清华最美女孩的青春与一生。
虽然朱令醒了过来,但由于铊中毒的后遗症,朱令的中枢神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她的语言能力、行动能力和智力都无法恢复如初,只有七岁儿童的智商,生活完全无法自理,每时每刻都需要父母照料。
既然学校证明了朱令自身并没有主动接触过铊元素,那么只有一种可能,有人故意投毒谋害朱令,那投毒之人到底是谁呢?
经调查,因当时工作需要,能接触到铊元素的单位不超过二十家,能接触到铊元素的人也不过两百余名,而屡屡能得手且不被发现的必然是在校园之内且与朱令相熟的。由此,凶手的范围就被缩小了很多。
另外,根据校方提供的资料显示,在案发时间段内,化学系里能接触到铊元素的学生就只有一人——朱令的同班同学兼室友孙维。
据说,1992年夏天的时候,孙维的父亲单位组织了一场郊游,当时孙维刚考上清华大学,作为父亲的孙大武自然是相当自豪,反复和周围的同事炫耀:我的女儿非常优秀,随便一考就能考上清华!
但当大家表示吴承之的小女儿朱令也考上清华后,孙大武显得十分不屑,直言朱令根本比不上自己的女儿。
由此可见,孙大武对孙维抱着极高的期许,要求也特别严格。
而孙维的家庭背景也远比朱令的家庭背景要优渥许多。试想,从小就受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孙维在来到清华大学后,发现自己处处比不上朱令,会不会心生嫉妒,故而产生杀心呢?
事实上,孙维也的确被警方列为过头号嫌疑人,但基于没有包括指纹、人证、物证在内的实质性证据,所以1998年8月警方就解除了她的嫌疑。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1995年4月28日到5月7日期间,朱令所在的114宿舍曾发生过失窃事件,丢失的东西都是朱令的隐形眼镜、口红、沐浴露、洗发液等私人用品,但都未找到盗窃者,也无法证明失窃事件与朱令中毒有关。
此案告一段落后,孙维更名为孙释颜,并远走美国生活。
但基于社会各界的矛头指向,处于风口浪尖的孙维在2005年年底,投毒案发生十年后在论坛发表个人声明:朱令案,我也是受害者,并且我当时根本不是清华唯一能接触到铊元素的学生。
几年后,朱令的父母收到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神秘邮件,其内容大致为:导致朱令铊中毒的真凶并不是孙维,而是朱令宿舍的其他室友集体投毒,原因是朱令长期晚归,严重影响了他人的休息已有两年之久,致使室友们均处于半崩溃状态,忍无可忍之下,众人便用投毒的方式让其生病留级,逐出宿舍。无奈铊元素的剂量未能把控周全,这才完成朱令的终身残疾,实属无心。
随后这封邮件被交给了警方,但多年过去,都没有任何下文。
孙维虽于1998年8月被警方解除嫌疑,多年来仍被网友认为疑凶。2013年4月18日孙维时隔7年发帖:等待真相笑骂由人,我比任何人都想将真凶绳之于法。
但真凶到底是谁,相信大众心知肚明。
朱令的遭遇令世人唏嘘,大好的青春被毁于一旦,前程似锦的人生被无情扼杀,投毒者至今逍遥法外,她风烛残年的父母本该儿孙绕膝,安享晚年,如今为了照顾年近半百的朱令,已是力不从心,没有任何晚年幸福可言。
记得朱令母亲说过,如果有下辈子,不想要孩子。让人心酸至极。
很难想象,当二老百年以后,只有7岁智力、生活无法自理的朱令该怎样面对生活,度过余生?
作家巫昂说过:
这件事不应该被遗忘,她是真切存在的,她伴随了整整一代人的记忆,以及无法表达的耻辱感。就是那种即便你什么事都没做,也深感愧疚的奇特的耻辱感。记住,也是我们眼下能做的唯一的事了,有时候,记忆是某种更为有效的反抗,某种等待时机的态度,以及高于同情的坚韧不拔。
即使案子永远不破,但记忆可以永存,在心灵深处禁锢和凌迟那些道貌岸然却心如蛇蝎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