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大脑图像”被公开,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世界最先进的“脑科学和数学”之间的联系。
16岁大学落榜的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一位出生于德国的理论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认为电磁波的运动不能用牛顿力学来解释,因此发表了“相对论”,并于192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爱因斯坦年少时期,曾因无法说出一句完整的话语而被医生诊断出可能患有自闭症。
16岁那年,他参加了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入学考试,虽然总分并不合格,但其物理和数学是所有考生中最优秀的,因此校长以去高中(德国高级文科中学)复读一年为条件,破格录取了爱因斯坦。
毕业后,于1902年在伯尔尼的瑞士专利局就职。
此后,他一直过着动荡的生活。1955年4月15日由于腹部主动脉瘤破裂,而进入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医院,同年4月18日在睡梦中因主动脉瘤破裂引发脑溢血逝世,享年76岁。
普林斯顿医院的病理学家托马斯·哈维医师负责爱因斯坦的遗体解剖工作,他取出了爱因斯坦的大脑,称其重达“1230克”。大脑被保存在福尔马林溶液中,拍照并保存了起来。(由于大脑必须储存在福尔马林溶液中,正常来说会变小变轻1成左右。而爱因斯坦的的大脑却比其重了1成左右,由此可以推断出爱因斯坦的大脑要比普通人大得多。)
1978年,人们在哈维博士的随身物品中发现了爱因斯坦的大脑。
不为人知的大脑究竟是怎样的?
近年来,科研人员对爱因斯坦的大脑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并对外发表了令人震惊的大脑图像。
D.Fork于2009年发表了“有关AlbertEinstein大脑的新信息”,D。Fork等人于2012年发表了“AlbertEinstein的大脑皮层:未发表照片的描述和初步分析”等等。
2009年,美国学术神经人类学家迪恩·佛克发表了“关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大脑研究的最新情报”,此后在2012年,迪恩·佛克等人再次发表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大脑皮层:迄今从未发布过的照片及初步分析”。下面让我们根据这些数据来了解下,“爱因斯坦的前额叶”究竟与普通人有何区别。(来源:《神经科学前沿》,2009.1.3,作者:迪恩·佛克)。
下图为:
A是从“上方”获取的前额叶皮层的图像。
B是从“左侧”获取的前额叶皮层的图像。
C是从“右侧”获取的前额叶皮层的图像。
(图源网络)
由此可见,爱因斯坦的大脑要比比正常人的大脑更大一些。
A,B和C的粗红线是“中央沟”,比普通人更长,更蜿蜒曲折。
爱因斯坦从六岁起就一直在拉小提琴。
大概是手指长期按琴弦的动作促使了爱因斯坦脑部的中央沟变得愈加发达。
变深了的中央沟形状像颠倒的希腊字母Ω(omega),因此被称为“反向欧米伽曲线”。
有报道称,神经外科医生在进行脑部手术时,对反向欧米伽区域实施电刺激,病人手指会随之活动。
爱因斯坦惯于用数学思维来思考,因此,大脑负责数学运算的颞顶关联区域(后顶叶皮层)也比普通人要宽广。
而爱因斯坦的大脑之所以更加迅速敏捷,可能是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比常人要多,从而让他能够更加容易思考空间和时间问题的原因吧。
爱因斯坦孩童时期的语言障碍对他的影响是好是坏我们无从得知,但是如果我们从小能像爱因斯坦一样使用数学思维来思考问题的话,也许我们的大脑也能够发育到像爱因斯坦的大脑一样聪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