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在中国恐怕是辨识度最高的菩萨,上到八九十老人,下到两三岁孩童,几乎没人不认识这个佛家的菩萨。
只要说到观音,一个头戴宝冠,身披璎珞,秋波流慧,左手托着净瓶,右手拿着柳枝,足踏莲台,法相端庄,亭亭玉立的女性形象。有时候是少女,有时候是中年女性,但是总体来说就是一位美丽,善良,且慈眉善目的女性形象。
但是只要稍微了解佛教的历史就知道,观音在佛教历史上却一直是男性形象,那为何一个男菩萨会成为女菩萨呢?这就要从印度的婆罗门教开始说起。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古代印度地区一个叫嘉必罗卫国的王子,名叫悉达多。他在看到生老病死之后,决定找到能让人脱离苦难的解脱之道。悉达多在菩提树下悟出解脱之道之前,曾经师从印度多位婆罗门教的宗师,因此可以说婆罗门教对佛教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其中一个说法就是说女性无法成佛,要想成佛,就必须要先脱离女身,转生为男儿身才有成佛的资格。这个说法,其实就是受婆罗门教法典《摩奴法典》影响。
在《摩奴法典》中有这样的说法,说诱惑男人是女人的天性,因此在这个娑婆世界,女性不但可以使愚者,而且也可以是贤者悖离正道,使之成为爱情和肉欲的俘虏。
当佛陀在菩提树下证道的时候,天魔波旬就让自己的五个女儿,展现出极致的魅惑勾引悉达多,为的就是要让悉达多放弃悟道,沉沦五乐。因此,在早期的佛教中,女性和魔鬼一样,都是悟道路上的障碍。
观世音菩萨在大乘佛法中,是阿弥陀佛的大儿子,与其二弟大势至菩萨以及他们的父亲阿弥陀佛共同在极乐世界为众生说法,父子三人合称西方三圣。
其实在佛经《法华经》《宝雨经》《大云经》以及《妙法莲华经》或者是《华严经》中关于观世音菩萨的描述,都是一位男子。
但是为何在中国,观世音菩萨会是一位妙龄女子呢?
观音的名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这位菩萨的大愿就是以慈悲为怀,救苦救难。在《优婆塞戒经》记载,观世音为了解救娑婆世界的受苦众生,而迟迟没有成佛。
其实依照观世音菩萨的修为,早就可以成佛,但为了众生,却迟迟不成佛,这样对众生的爱,也只有母亲才能做到。
因此在很多中国人的心里,就把观世音菩萨看成是一位慈爱柔顺的女性。同时,根据大乘经典《金刚经》和《心经》中都说到,一切像皆非如来,说的就是菩萨和佛都是无像的,因此也谈不上男女之别。
综上所述,无论是民众的心理,还是佛理对观世音的解释,观世音就在中国呈现出女子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