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三个儿子最终结局(朱棣的三个儿子结局)
明成祖朱棣一生子嗣稀薄,只有四子五女,在皇帝中算少的了。他四个儿子中,幼子朱高燨幼殇,所以他就只剩三个儿子。而且朱棣的所有子嗣,都是在他登基之前所生,自从他当了皇帝,就没有子嗣出生了。
朱棣仅剩的三个儿子,老大朱高炽继承了皇位,即明仁宗。虽然朱高炽仅在位十个月,但他开创了“仁宣之治”,是一位评价很高的仁君。
老二朱高煦是一名有勇无谋的武将,他一直觊觎大哥的世子之位,后来又觊觎其太子之位。最终朱高煦起兵造反,结果被侄儿明宣宗朱瞻基所杀,子嗣也全部受到牵连被杀。
可见朱棣前两个儿子的结局简直天差地别,一个流芳百世,一个遗臭万年。那么深受朱棣喜爱,且同样与储君之位无缘的老三朱高燧,结局又是如何呢?
朱高燧出生于洪武十五年,生母为朱棣的原配徐氏,时为燕王妃。所以朱高燧和大哥、二哥一样,都是朱棣嫡子。只可惜,他虽是嫡子,前面却还有两个哥哥,所以他承袭燕王爵位的可能性很小。
朱高燧和二哥朱高煦一样,遗传了父亲尚武的基因,后来成为一名猛将,也得到父亲朱棣的喜爱。靖难之役后,朱棣坐上皇位,他将嫡长子朱高炽封为皇太子,次子朱高煦封为汉王,三子朱高燧封为赵王,藩地彰德府。
但朱高燧并没有即刻就藩,而是奉命据守北平。朱棣下令,北平一切政务必须先交由朱高燧过目再处理,足以看出对他的信任和器重。随着地位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朱高燧也和二哥一样,有了取代大哥的想法。
他和司礼监太监黄俨关系要好,后者当时深受朱棣宠信,于是就帮着在朱棣面前诋毁太子朱高炽。当然,太子这边也不是吃素的,朱高炽为人贤德,在朝中有很高威望,支持者很多,所以自然有大臣举报朱高燧的恶行。
朱棣得知朱高燧不法之事很是震怒,下令诛杀其长史顾晟,并褫夺其冠服。但没想到,朱高炽站出来为弟弟求情,一方面朱棣被太子的行为打动,另一方面他其实也很想给朱高燧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便宽恕了朱高燧。
朱棣登基之后,儿子就只有这么三个,朱高炽作为嫡长子,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却没想到后面两个弟弟都有野心。
尽管两个弟弟都想取代自己,但朱高炽还是愿意在关键时刻,替他们求情。一来朱高炽的确仁善,念及手足之情,二来他这样做,也确实可以在众人面前更加彰显自己的仁德。
然而他两个弟弟却并不买账,反而心里更加痛恨他们这个大哥。朱高燧经过上次事件,表面上行事收敛很多,不过私下仍然打算夺位。
尤其是朱棣病重时期,朱高燧认为时局紧迫,所以一边继续在父亲面前诋毁大哥,一边与护卫指挥孟贤、钦天监王射成等人勾结,准备伪造遗诏,等朱棣一死,就宣布自己继承皇位。
可是万万没想到,兴州后屯卫军高以正表面上支持朱高燧,并为其出谋划策,但转身就将朱高燧的阴谋,告诉了自己的姻亲总旗王瑜。王瑜即刻上奏禀告朱棣,后者很快就将孟贤处死,同时将王瑜升为辽海卫千户。
可想而知,此时的朱棣对朱高燧有多失望。他将朱高燧叫到面前,问这一切是否他所为,朱高燧早已被吓得说不出话来,既不敢承认,也不敢否认。结果还是朱高炽站出来说: “此下人所为,高燧必不与知。”
多亏朱高炽极力求情,朱高燧又逃过一劫,不然朱棣就将他废为庶人了。经过这一次,朱高燧心里开始有些害怕。朱高炽即位后,加朱高燧岁禄二万石,命他即刻就藩,同时削去其二护卫,就是想让朱高燧老老实实。
但这时候汉王朱高煦仍不死心,他打算起兵造反,让朱高燧与他合作。虽然朱高燧参与了谋划,可实际上心里还是犹豫不决。兄弟俩都没有想到的是,朱高炽仅在位十个月就驾崩了。
紧接着太子朱瞻基继承皇位,又赏赐朱高燧田园八十顷。与此同时,汉王朱高煦觉得朱瞻基不足为惧,于是决定加快起兵。朱高燧思前想后,认为如今的生活已经满足了,所以最终并没有参与谋反。
很快,起兵造反的汉王朱高煦被擒,尚书陈山以赵王参与谋逆为由,请求朱瞻基捉拿朱高燧,说道: “赵王与高煦共谋逆久矣,宜移兵彰德,擒赵王。否则赵王反侧不自安,异日复劳圣虑。”
但朱瞻基犹豫不决,询问大臣意见,杨士奇提出反对,于是陈山又请尚书蹇义、夏原吉附和自己。朱瞻基思来想去,最终说道: “先帝友爱二叔甚。汉王自绝于天,朕不敢赦。赵王反形未著,朕不忍负先帝也。”
虽然朱瞻基没有捉拿朱高燧,却将陈山等人请求处置他的奏折交给他看。朱高燧看后很是恐惧,便主动交出常山中护卫及群牧所、仪卫司官校。他的态度令朱瞻基很满意,于是后者只收回其护卫,没有收回仪卫司。
就这样,朱高燧得以继续当他表面威风凛凛的藩王,也得到善终,于宣德六年去世,享年48岁,谥号“简”。朱高燧及时悬崖勒马,为他换来一个好的结局,比起二哥朱高煦,至少不会留下恶名。
朱高燧一共两个儿子,原本长子朱瞻坺受封赵王世子,但朱瞻坺早逝,谥号“悼僖”。于是朱高燧去世后,他的次子朱瞻塙袭封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