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选干净无异味且口沿高过壶身的容器,注满清水,将壶轻轻放入直至全部浸没于水中,用中火烧。
此时要注意两点:
1、冷水下壶,让壶与水温一起升高,最大程度的保护壶;
2、一定要使壶完全浸没于水中。因为泥料在摄取大量水分后会膨胀,加上“热胀冷缩”的作用,而未在水中的那部分因膨胀程度极小,力的作用易导致开裂的致命伤。
然后,在水将开未开之际投入适量干茶叶同煮,干茶叶的量视容器大小酌情而定。待水全沸后,转用小火续煮2分钟左右,此时茶汤色已深,即可离火置放。
1、紫砂壶在出窑后粘附的杂质在100℃时基本已脱离壶体,清洁的目的已达到。
2、泥料吸收茶叶渗出物中的大部分已达到滋养效果,但它的吸收并没有选择性与辨识性,而茶叶在100℃的沸水中十分钟后其大多有益物质已游离于茶汤中,时间过长,已渗出的茶多酚、嘌呤碱、花青素等导致苦涩的物质,以及尚未完全渗出的那一部分会使茶汤越发苦涩难当,而泥料却会照单全收,这么一来反而适得其反了。
最后,在自然冷却的茶汤中捞出壶与盖,拣出叶底,覆转于干燥无异味处,自然阴干即可开始正常使用了。
...............
说完较复杂的,那来说说如何简单“开壶”:
简捷的开壶,适用于确定无疑的优质紫砂制品。
1.将干净的沸水,注入用干净的冷水洗净内外的壶中,加盖“闷”10分钟左右倒掉。
2.将干净的沸水,注入空水后的壶中,接着放入适量的茶叶,加盖“闷”10分钟左右倒掉。
养 壶
紫砂壶的养壶方面目前已经形成了专门的一套方法。有人专门为紫砂壶的养护设计了养壶刷、养壶笔,甚至还有人设计了养壶机。在所能见到或看到的紫砂茗壶藏养使用者中,对如何养壶也是自有一番见解和方法。养壶之法大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壶专用,一壶事一茶”的理念被大多数茶人壶友所认同
因紫砂壶特殊的胎体结构,而能够吸附茶汤,促使胎体发生变化,并能够散发所泡之茶的清淡气味。玻璃、瓷质、不锈钢等材质的壶因其胎质致密而不透气难以使茶汤长时间保持优良品质。也正是其胎质的特点,使壶盖有细孔能吸收水蒸气,不致在盖上形成水珠,滴在茶水中搅动茶液,加速茶的发酵,能相应地减低茶的发馊和走味的条件。因此,爱壶善饮人士,获得紫砂壶经过“开壶”保养、去除紫砂壶土腥气之后,用几类茶试壶,根据自己的喜好,此后决定此壶泡哪种茶,后一直不变,能做到“专壶专用”。平时泡茶依茶择壶,“一壶事一茶”,严格区分,泡茶品味。这样的做法,也许就是茶与壶文化的深邃,才令人痴迷吧。
2茶事过程中,用棉质细布茶巾擦拭壶体是必要的,但要得宜
在泡茶过程中,用棉质的带有所泡茶汤的湿茶巾对壶体进行擦拭,可有效促使茶壶变得干净整洁,微量茶汤的滋养,能够促使茶壶胎质发生变化。而用茶汤浇汤不擦,促使其变得尽染茶色之法,实不足取,看似古旧,其实不佳,遮蔽了茶壶本应具有的温润之态。尤其是江南多黄梅天,胎质疏松的紫砂壶容易吸收水气,宜用湿茶巾擦拭壶体比较合适。
茶事过程中,不宜擦拭过渡,用力猛擦,这样做虽然能够快速使之变得光亮,但这不是紫砂壶养护得法发出的正常“温润”之光。对壶身的壶流、壶把转接处,壶盖的内口外沿、壶钮等转接处要细心擦拭,这些“偏僻处”容易被忽视,长此以往,容易造成积垢,会影响整体茶壶的养护效果的。
3及时清理茶渣,保持壶内清洁,是使壶不发霉、出香的关键
4让壶有休息的时间,是养好壶的一个重要环节
泡茶之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要每隔三五日有干燥休息的时间,这样壶体有吸附茶汁的变化条件,有助于改善壶胎体泥质结构。有的壶,就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能使胎体泥质变得更好,更适宜激发茶性。干燥的壶体,尤其是胎质较为疏松的壶体,冲入开水之后,因其特有的双气孔结构的胎质,能听到开水滋润壶胎的“滋滋”声,随开水泡出的茶叶浸出物对改良壶胎十分有益。
5不要让壶接触油脂类物质,时常用洁净的手摩挲把玩,是使壶体温润如玉的重要因素
紫砂壶一碰到油脂,就容易发出“贼光”,易养出带有花斑的壶。所以,壶体的内外均不可沾染油脂。每次茶事后,都需净手弄茶,一是使茶免受异味沾染;二是茶壶能得到良好的保养。一般而论,新壶初养使用的第一年,壶体外观色泽会有较多的改观,泥色会比原色沉静,盖与子口之间会更密合,通转舒畅。二到五年之间,茶垢会使壶壁内外色调一致。壶基本已脱尽燥气,渐显雅光,益茶性明显。之后,壶的光泽更雅致如玉,有温润之光泽。
6顺其自然地养壶,不要刻意而为之
壶经养护彰显美韵,壶之“包浆”本来就是喝茶休闲或以茶修身养心活动的一个副产品。假若过于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茶也不喝,一心想得壶之包浆而“玩物丧志”,那就背离了养壶的意义。顺其自然地喝茶、养壶,才是茶人壶友积极生活、投身世事的践行茶道、壶道。体现了壶友品茶注重茶道休息过程,非过于追求养壶结果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