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中脘穴位位置图及作用的词条

按摩中脘穴位的作用附中脘穴位位置图

【取穴位置】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包含中脘穴位位置图及作用的词条

【功能主治】

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穴位配伍】

配百会、足三里、神门治失眠、脏躁;

配膻中、天突、丰隆治哮喘;

配梁丘、下巨虚治急性胃肠炎;

配肝俞、太冲、三阴交、公孙治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配上脘、梁门(电针20分钟)治胆道蛔虫症;

配阳池、胞门、子户(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

配气海、足三里、内关、百会治胃下垂。

中脘穴位位置图及作用

;

01

中脘穴位的位置

中脘穴在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从肚脐向上4寸的位置。

02

按摩中脘穴位的作用

1、美容养颜

按摩中脘穴可以美容护肤,延缓皮肤的衰老。中医认为经常按摩中脘穴能够疏通人体阳明脉,使脸部看起来更加红润,气色也会更加健康,所以说大家应该坚持去按摩中脘才行。

03

2、促进消化

按摩中脘穴还可以治胃炎,加强胃动力,治胃胀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中医认为经常按摩中脘穴能够消食导滞、疏肝养胃,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对我们肠胃健康很有好处。

04

治肠胃炎症

按摩中脘穴还可以治拉肚子,急性肠胃炎,缓解腹部疼痛。

05

4、消除脸部水肿、眼袋

脾胃功能较差者,脸部易出现水肿的现象,一个人长期消化不良也会容易出现眼袋,这是因为人体胃经的起始点就位于眼部以下,因此经常按摩中脘穴能够消除眼袋及脸部水肿。

穴位养生篇—中脘穴

中脘穴是任脉的一个穴道。中脘穴是胃之募穴(脏腑经气聚集于胸腹部的俞穴),是胃经的灵魂俞穴,胃多取中脘穴。八会穴中的腑会穴,回阳九针穴之一,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与任脉的会穴。对调养脾胃有关重要的作用。

中脘对应于解剖学中胃脘的正中部。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分。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如下图所示)

中医学称“用穴如用药”,且无任何副作用,直接见效果。比任何的外在介入治都安全。人体的经络穴位共有365个穴,中腕穴是临床常用穴,经常按摩这个穴位,能够发挥神奇的作用。

中脘穴就像与生俱备的人体药箱,我们身上的365个穴位也被医家先辈们称之为人体自带的大药房。

胃的功能 胃喜热,怕寒冷,指的是进食饮食物的温度和属性。如果是胃部着凉也会导致胃脘部不舒,严重的会呕吐,腹泄。平时保健可用热水袋多热敷中脘,艾灸也可以。没有条件做艾灸的朋友,可以按摩中脘穴位。

经常的刺激中脘穴,有疏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之功效。可祛除眼袋、美容养颜,延缓衰老。中医临床上辅助治慢性肝炎的必选穴道。因中气虚弱导致的子宫脱垂症状也有显著效。

中脘、足三里、梁丘、承浆穴四个穴位组合,通治一切胃,对于急性胃炎。可按摩可针灸。针灸需专业的医执业人员操作。

中脘拔罐有理气和中、行气除胀、降逆止呕、缓急止痛的作用。

我们经常听讲 “胃安则卧” 这说法,中医经典《内经》中明确提出“胃不和则卧不安”,指出胃肠疾与抑郁、焦虑等睡眠障碍相关疾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治失眠从调理脾胃开始。可在睡前,在中脘穴、大腿部胃经上的梁丘和伏兔穴位拔罐10分钟。有助于改善睡眠,对于中轻度特别是脾胃虚寒的失眠患者,一般拔罐1-3次即可入安睡。

梁丘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穴位,梁丘穴位于人体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从膝盖骨外侧端,约三个手指左右的上方也是该穴。如下图所示

伏兔穴同属于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位于大腿外侧、髂前上嵴与髌骨外缘连线上,髌骨外缘上6寸。取穴方法:坐位,膝盖成90度弯曲,掌根对应髌骨底上缘,手指并拢将手掌放在大腿上,中指指尖的位置取穴。

婴幼儿积食、吐奶,可搓热手掌捂中脘。吃到不对的东西或冰冷的东西呕吐搓热手掌捂胃部也适用。

养胃的食物:小黄米养脾胃。特别适用于脾胃功能虚寒、大术后的休养。

战争年代,食物比较匮乏,从战场上抢救回来的死伤患,术后的调养皆是以为小米粥为主,经济实惠又易得。不失为术后养虚的食。

在北方产妇的坐月子食方:小黄米熬红糖粥。产后百脉待虚,小米温养脾胃,红糖补铁佳,两者搭挡,可快速调补气血。

熬小米粥时一定要熬出米油来,可加些红枣、南瓜一起煲,口感更好。

所有保健手法,食方,一般在早上7:00-90:00辰时这个时间段操作进行,效果更佳。

中医讲:辰时是胃经当令,胃经是多气多血的经络,在辰时保健中脘效果更好,食吸收更优。早餐要吃好,从时辰养生来讲,吃早餐正对应的就是胃经当令的辰时。所以早餐我们一定要重视,要吃好,营养均衡,建议以流食的粥、面食为主,有助于胃的吸收,再配合中脘穴的保健,只要坚持做到,人人皆可脾胃气血充盈,吃嘛嘛香,身体健康棒棒哒。

上脘中脘下脘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位置如图。上脘穴归属任脉,有缓解腹胀、消化不良、打嗝、呕吐等作用。

中脘穴属于“任脉穴”,有疏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且去眼袋、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作用。

下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2寸(3横指)。足太阴脾经和任脉的交会穴,具有健脾和胃,消积化滞的功效。

长期刺激本穴位,对反胃、呕吐等胃肠道系统等症均具有良好的调理和改善作用。

好了,关于中脘穴位位置图及作用和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发布于 2023-01-09 23:05:53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176
上一篇:投诉信怎么写(投诉信怎么写模板) 下一篇:回族的封斋是什么意思(回族的封斋是什么意思?)
目录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