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育部新课标(2022年教育部新课标发布)

山东省单县从2021年7月开展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工作以来,目前全县22个乡镇(街道)已全部完成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这些乡村“复兴少年宫”面向农村所有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开放,活动内容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科普、手工劳动等,主要在课外时间开展活动,平均每周活动不少于2次,每次活动时长不少于1小时。图为6月16日,在山东省单县黄岗镇乡村“复兴少年宫”的美术活动室,少年宫辅导员谢天予(中)在指导孩子们制作折纸作品。新华社发

2022年教育部新课标(2022年教育部新课标发布)

2022年教育部新课标(2022年教育部新课标发布)

“课程标准是国家事权,是教学大法,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考试评价的依据。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学什么、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在近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的“基于国家新课标的教育质量提升”课题开题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张卓玉如上表示。

谈起新课程标准,张卓玉谈起了当下基础教育最关注的“双减政策”。在分析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构成中,张卓玉团队发现现在很多教学内容缺少与学生兴趣、爱好、生活、成长的关联;教学方式缺少对学生好奇心、探究欲、成就感的关注。教学内容不管多与少,学生都不感兴趣,都会觉得是一种负担。“新课标的落实,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张卓玉说。

在张卓玉看来,“双减”的治本之策,就在于改变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从而变学业负担为学习享受。“如果不改变教与学的方法,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负担问题。”张卓玉说。他表示,一定要通过改变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而要实现这个目的,就要积极落实新课标。

张卓玉用“大观念”“大任务”“真实性”和“实践性”这4个关键概念阐述了新课标的关键内容和价值追求。

何为大观念?在张卓玉的阐述中,大观念的核心是关注碎片、零散知识背后的结构、联系和规律。“在以往的教学中,存在碎片化、零散化的现象,我们需要通过零散的知识来看其背后的结构、联系和规律。”张卓玉认为,大观念还要追求知识能力的应用和迁移。“只要是观念上的东西,就有应用和迁移的可能。如果是停留在碎片上的知识点,就很难有迁移。”另外,大观念追求的是知识能力、道德价值和力量升华。“如何让学生把知识和能力转变为一种价值观和力量,就是大观念所要追求的目标。”

张卓玉以数学课标为例介绍说,“比如:‘建模’这个大观念的内涵是:模型体现了构成事物的要素、结构及其功能。”这样的表述就让学生知道了“为什么要学建模?学了以后能怎样?”等问题,而不单单是“学知识点”。

在张卓玉看来,教师要为未来培养人,而非简单地传输知识。要让学生建立认知信念、行动指令和认知系统,从而让学生由概念统领知识体系,获得认知的高度和统摄能力,而不单单是拥有技能。“推进学习活动从理解层向情感层的升华,让学生从理解上升到‘相信、欣赏、追求’的层面,以解决将知识、能力变为力量、追求、憧憬的问题。”

何为“大任务”?“有了大观念就有大任务,大任务是大观念的承载体,所以大单元教学应运而生。”在张卓玉看来,大任务就是将学习内容统整在一件事、一个问题、一项任务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习,也就是“做中学”。学习结果可视化、共享化。“比如,学生学习了编码知识,不是为了给老师交作业,而是自己能够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比如,通过自己的作业能做简单的编码,进而改进系统,这样的作业就会很有意义。”张卓玉举例说。

如果脱离了事实与感受,任何生命都会枯萎。谈及“大任务”的价值追求,张卓玉建议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多让学生去触摸事实、呵护他们的感受。他举例说,如果一上课就让学生背公式定理,学习数学就会变得枯燥;从动手操作开始,让学生拿起尺子量一下自己的桌子书本的面积,那么数学课就会变得充满活力。“大任务教学指向学生的做事能力。相比以往‘上课听讲、下课做题’的教学方式,课上重视学生的动手和实际感受,这是个重要推进。”在张卓玉看来,大观念凸显了对学生的情感陶冶价值观的重视;大任务的落实,则强调从根本上扭转碎片、被动、书本主义的教学现状,真正实现“做中学、用中学”。

“有了大任务的教学,真实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就自然产生了。”张卓玉举例说,在地理课堂上,老师若只告诉学生什么叫地貌、地理现象,这将远远不够。地理教学需要老师带学生走出学校,实地看什么叫地貌、地质,真实接触自然现象。这就需要统筹课内外、校内外的各种学习资源与学习活动。而实践性,就是要求学生身心并重,手脑并重。学校要根据学科的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10年修订一次的新课标落地,将引发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这是张卓玉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判断。在他看来,新课标基于过去10年国内改革的好经验,体现了国家意志及成就,内容非常丰富,如果各地能正确认识、积极落实,教育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就能逐步解决。

而新课标在地方的落地也绝非朝夕之功。因为课程实施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学、考试评价、教科研、教师发展各个环节。

“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精神,需要一线老师们提高在考察、实验、调研、设计、策划、制作等教学实践方面的素养,以提高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水平。”张卓玉建议老师们要深刻领会教学方式改进的价值追求,要从根本上改变育人方式,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要让孩子们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事中学能力、学知识。

教育教学发生改变,教学管理也应该有变化。“学习落实新课标,绝对不是暑期请几位专家讲座就能实现目标的,需要在实践中逐步理解落实……”张卓玉说,落实新课标工作的关键是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对教育教学观念改革与管理改革,“具体而言,各省市县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和各校的校长要与时俱进,更新管理观念。”他建议各地教育管理部门一定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3年左右的行动计划。在他看来,各地教育管理部门既要重视校外培训、更要重视校内研修,坚持任务驱动、做中研究。另外,还要制定与之配套的评估办法,包括评价标准,评估地区内所有的学校是否标准化地完成新课标的各项要求,以更好地改进。最后,还要有规划、组织、验收,这需要教育管理部门来系统推进。

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要重视学生户外学习的组织与指导。张卓玉希望各级教育局局长、校长要高度关注这个问题。“首先要重视、落实课标中关于户外学习的要求。当前情况下,走出教室问题重重,领导要正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稳步开展学生户外学习。”

原文刊登于2022年6月22日《人民政协报》第9版教育在线周刊

记者:张惠娟

发布于 2022-12-13 11:16:19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177
上一篇:年糕的热量(年糕的热量高还是米饭的热量高) 下一篇:苋菜的做法(水煮冬苋菜的做法)
目录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