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书上不提黄桥事变
新中国成立的道路上,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将领,他们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今天为我们大家带来的是战神粟裕将军的成名之战,黄桥战役。
粟裕将军
说起粟裕将军大家可能知道的是孟良崮全歼国民党精锐整编74师、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战役,但是粟裕将军的成名之战只能是黄桥战役。
这场战争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战斗的双方是国民党的韩德勤部和共产党的新四军部队,在当时国民党不断多次挑衅我们新四军部队,战斗随时都有可能爆发,但是这场战斗如何打?怎样能减少我方的伤亡,这都是粟裕将军需要考虑的事情。
粟裕将军
当时粟裕将军手里只有三个纵队,纵队司令就是我们熟悉的叶飞、王必成、陶勇,共计9000余人,而且这里面还有相当多一部分的新兵,这就让部队的战斗力大打折扣,枪支弹药都不齐全,但是就是在这样的劣势情况下,粟裕将军还是指定出了作战方案,面对数倍的敌人,以黄桥为中心,引敌深入,然后再逐个歼灭。
这场战斗的关键是国民党军队的3万精锐部队,还要防止附近的日军前来捡便宜,这都是一场战斗能够胜利的关键问题。
粟裕将军
在粟裕将军的指挥下,三纵队守卫黄桥,一纵队和二纵队在附近埋伏,其中三纵队的任务更加的艰巨,作为正面和敌人交锋的部队,肯定要遭到国民党部队的凶猛打击。
战斗打响,一切按照粟裕将军的几乎进行,虽然发生了一些小插曲,但是却不影响整个战争的局势,最后在粟裕将军的正确指挥下全歼韩德勤的国民党部队,粟裕将军一战成名。
没有黄桥事变哪来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真相,陈毅粟裕两场战役彻底激怒老蒋,消灭新四军是既定计划!
今天我写了一篇关于上官云相的微头条,遭到了果粉姜粉的一致攻击。这些人阴阳怪气地说:黄桥战役是皖南事变的起因。
这种说法并不能算错,毕竟,黄桥战役打了胜仗,让新四军军部放松警惕也是真的。但是反过来说,如果黄桥战役打了败仗,陈毅粟裕的江北指挥部覆灭,老蒋可能更加努力剿灭皖南新四军。
对此,毛主席一再告诫新四军所有的指战员——老虎是要吃人的,不妨不行!
事实上,从新四军成立前,老蒋就想彻底灭掉新四军。所谓的新四军整编,就是集中起来把这些游击队聚而歼之。
何其阴险!
但是,这是阳谋,有国共合作抗日的旗号,党中央不得不同意,不得不建立新四军。
新四军军长人选,争夺非常激烈,最后双方各退一步,选择了与国共两党都有龃龉都有合作的叶挺将军。
新四军成立时,共建立了四个支队,其中实力最强的就是第四支队,支队司令是高敬亭将军。高敬亭坚持三年游击战争,发展了2000多游击战士,以至于新四军成立之初就有“新四军吃四支队的饭”的说法,不管是新四军抗日第一战——蒋家河口战斗,还是一年之内23次战斗,都证明了四支队的强悍实力。
但是,叶挺视察四支队,发现高敬亭违抗军令,上报蒋介石,蒋介石大笔一挥,高敬亭人头落地。
高敬亭之死,算是让新四军内部分裂了。
对此,第一支队陈毅、第二支队粟裕都心有戚戚。
听新四军军部的,更要听党中央的,这就是基本形势。
高敬亭死后,四支队先后有两个支队司令,分别是徐海东和张云逸,后来都成为开国大将。
而陈毅和粟裕先后建立江南指挥部、江北指挥部,要求很简单,就是要“抗日有地”而已。
在江南,国民党军队冷欣所部虎视眈眈,新四军袭击上海黄浦机场,都要担心后方被冷欣背刺。所以,向江北发展,就成了题中之义。
新四军一到江北,就遭到了韩德勤所部的围攻。粟裕火线渡江,出其不意,才反败为胜,要不然,叶飞将军怕也是要被韩德勤所部杀死。
韩德勤拿出江苏省主席架子命令新四军撤出姜堰,我就撤出!
韩德勤有要求撤出黄桥,再撤退,新四军就只能跳到长江里喂鱼了。
可是,韩德勤就是要让你跳长江!
不打是不行了!
关键是,力量对比太悬殊。韩德勤3万人围攻陈毅粟裕所部7000多人,纯粹是老年人不讲武德!
但是,再退就完蛋了,粟裕只能背水一战。
这一战与韩信灭赵之战异曲同工。
粟裕在黄桥,只留下了1000兵力,剩余5000多兵力,与韩德勤主力打野战。韩德勤最后大败亏输,一场仗下来,不仅没有灭了粟裕7000人,自己还损失了14000人。
都说了,韩德勤这个老年人,就是不讲武德!30000人打不过粟裕7000人,那就调兵过来,10万人总够了吧!
第三战区顾祝同、国民党军委会蒋介石,都同意这个计划。
还是当年第五次围剿的那种策略,铁壁合围、分进合击。
为了反击国民党顽固派,陈毅粟裕乘胜发动了曹甸战役。
只可惜,这场战役失败了。
毕竟,打野容易,推塔太难。
新四军攻坚能力还是不行,最终损失了2000多人,消灭韩德勤所部8000多人,但是消灭韩德勤部队的战略目的并没有完成。韩部及东北军尚有3000多人在车桥、泾口、安丰、曹甸一带,双方形成僵持状态。
曹甸战役,不仅证明了新四军攻坚能力有待加强,还说明了毛主席决策的高度正确性——打韩德勤,会让我们失去大义。
对此,陈毅检讨说:“曹甸战斗是我去攻人家,缺少理由的。”“我很轻敌,仓促作战,准备不够,变成浪战。”“我们的战斗手段是攻坚,这就要有很好的准备和按攻坚战的原则作战才行。当时我们这方面就差了。光是猛扑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如果我们采取坑道作业,就有可能成功。”
曹甸战役的失败,再加上黄克诚带领的八路军南下支队与陈毅粟裕会师,极大刺激了蒋介石,长江以南最后一个成建制部队,越来越岌岌可危。
对此,叶挺表示,“面对进攻我迟疑不决。一因无完全把握消灭我军,二则估计如皖南动手则我对苏北必彻底消灭韩”
也就是说,曹甸战役证明了陈毅和黄克诚联手也灭不了韩德勤,毛主席计划中的“顾祝同敢打叶挺,黄克诚就打韩德勤”实际上就没有了威慑性。
正是因为曹甸战役的失败,毛主席在与蒋介石的电报沟通中,表现出了主动让步息事宁人的态度,这让蒋介石认为我们软弱可欺,更加紧锣密鼓开始了消灭新四军的计划。具体来说,军令部制订了《剿灭黄河以南匪军作战计划》:准备集中第三、第五战区主力,第一步先“肃清”江南新四军,第二步“肃清”所有黄河以南之八路军、新四军。
新四军在皖南,就是白手起家,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老百姓的支持,唯一能够壮大的机会,就是从日伪军那里获得装备和人员。这样脆弱的军队发展,可以说是一场败仗就足以致命!
所以,很多网友说的黄桥战役是曹甸战役的因,这种说法有道理,但是,真正的原因其实是,如果新四军能够连战连捷,在江苏站稳脚跟,就不会遭遇军部被围歼的惨剧。典型例子是,八路军在山东和河北,几乎收编了所有的抗日部队,国民党也没敢发动一场像样的反共军事行动。
当然,如果站在日军、伪军、国军这些传统军阀的立场上,不断发展壮大的新四军,太过优秀了,太受老百姓欢迎了,太令人恐惧了。
能够让日伪军和国军一起恐惧和围剿,恰恰证明了新四军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