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吃年夜饭100字(为什么要吃年夜饭)
《尔雅·释天》中有言,“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岁为名。”年,被人们当作收获的象征。过年,是中国人释放情感,满足心理诉求的重要载体。春节,则是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节日。年夜饭是一年之中的“团圆饭”。年夜饭的历史渊源谈年夜饭的发展历史,首
《尔雅·释天》中有言,
“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岁为名。”
年,被人们当作收获的象征。
过年,是中国人释放情感,
满足心理诉求的重要载体。
春节,则是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节日。
年夜饭是一年之中的“团圆饭”。
年夜饭的历史渊源
谈年夜饭的发展历史,首先要谈春节的历史渊源。
春节最初的名字有“载”、“岁”、“祀”、“年”,在《尔雅·释天》中有记载:“唐虞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直到民国时期才将旧历新年改称为春节。
载,即始,即岁,都蕴含开始和最初的含义,而古人常常用“观物取象”的方法,将自然之始当做人类之始。
岁,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五谷丰收相连。在古人的记载中,岁,为岁星,人们通过星辰运行推测天气,种植谷物,用来维持生活与生存。
庄稼的丰收是传统农业社会人们生存和生命的最重要的物质保障,因此,春节,在远古时期,更多是一个被赋予庆贺丰收的节日。
“年”的本义也是指谷物的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热,所以春节一年过一次。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人对天地有着独特的崇拜与敬畏。人们在土地中获取食物,由上天赐予对万物的滋养,雷霆雨露不可揣度,但俱是天恩。
原始社会时,每逢腊尽春来新故交接之时,先祖们都要围猎捕兽,以祭祀神灵祖先和五位家神,而这五位家神指则是:门、户、天窗、灶和行,也就是门内土地,人们将这一祭祀活动称之为“腊祭”。
自然万物符合时序规律,农作物丰收才有保障,有足够的食物维持生存才是古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所以,腊祭,是一项非常重大的仪式。
《玉烛宝典》中有记载:“腊,一岁之大祭。”腊祭时,人们用朱砂涂脸,身披鸟羽,唱跳欢闹,摆宴庆祝,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生活富足,即便是下层民众也要“切食祭其先人”。
通过设宴摆席,将最珍贵的食物用来祭祀祖先,通过团聚家人再分而食之,是古人在祭祀神灵的同时祭祀祖先,作为一种报偿和对来年丰收的祈祷。
年夜饭,从根源上就隐含着浓厚的生命意识,它脱胎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是人们庄稼丰收的概括和抽象。
《史记·天宫书》也有记载:“腊明日,人众卒岁,一会饮食,发阳气,故曰初岁。”说的正是年夜饭的原始呈现方式。
古人将腊日定为新旧交接的一天,通过宴席祈求谷物丰收,通过自然的馈赠延续生命,代代传承,一顿年夜饭,是中国人团圆的愿景,也是观念中生命意识的集中体现。
年夜饭的仪式感
年夜饭,在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地位,因此,无论是寻常百姓家,还是宫廷帝王家,在这一天都颇具仪式感。
在宫廷之中,年夜饭既是家宴,也是宫宴。
在古时,宫廷中的年夜饭,必有花椒酒,当时楚人丰祀神仙就用花椒酒,到了汉朝,人们都相信花椒可以使人长寿,柏树又常青,做花椒和柏叶浸泡的酒。实则在这之中,都包含着对神灵的敬意:过年务以祛风寒、辟邪崇为上。
在唐朝,宫里过年时,先不忙着吃喝,而是先要一起欣赏太常寺卿安排的舞蹈节目,这种舞蹈是大张旗鼓的傩舞,用于驱除邪魔瘟疫,以敬神灵,待舞蹈完毕,年夜饭才正式开始。
到了清朝,人们延续敬畏神灵的传统之下,对仪式感更加重视,皇室的年夜饭选在前请宫里享用,皇帝宝座前设金龙大宴桌,左侧面西座摆着皇后的宴桌,其余嫔妃排在左右。
在清朝前期,是崇尚吃素馅饺子的,一是因为清太祖努尔哈赤一生杀伐征战,为表示对无辜者的怜悯,努尔哈赤曾对天起誓,每年除夕只吃素馅饺子,另一方面,清宫多信佛,清宫的除夕夜饺子中既是皇帝的饺子,也有敬佛的饺子,不宜有荤。
当时,不少皇帝都严格遵守祖训,在除夕晚上辞旧迎新瞻拜礼仪值周,到乾清宫东侧的昭仁殿东小屋吃煮饺子,在此之中,对菜品数量,器皿用度等多方面都包含严格的礼仪程序。
皇帝御宴摆冷、热、群膳四十品,后摆酒膳、茶膳各二十品,再加上饽饽、小菜、汤、粥、蜜饯等共一百零八品;
皇后头等宴桌为六十四品,贵妃、妃的二等宴桌每桌两人,嫔、贵人三等宴桌每桌三人,膳馔为三十二品。
每一菜品都用造型不同、功能不同的器皿放置呈上,器皿之上多取于天地自然的吉祥纹饰,这些器皿不仅仅是餐具,更在使用时表达着皇帝敬天祈福的心意,和皇家的威严与宫廷贵气。
当皇帝进膳进酒进茶时,同宴者要叩头行礼,宴席开始和结束时,都要演奏规格最高的中和韶乐。
每一处的仪式感,都包含着人们对上天神灵的敬畏,严格的等级划分,是中国人骨子里的秩序感,尊卑有别,是中国人的修养。
到了民间,年夜饭的亲和力更强,人们看起来随意,但并不将就。
年夜饭做好之后,并不能立刻享用,而是要先把它献给神灵享用,逐一敬奉祖先,以此表达对神灵的敬重与感恩,同时告诫后人,慎终追远,不忘祖先恩德。
吃年夜饭时,依照辈分高低顺序落座,长辈首先动筷子,其他人随后用餐,若在用餐时,有人无法赶回家,家人就会在餐桌上给他留一个座位,并摆放一副碗筷,象征全家团圆,表达对家人的尊重。
在菜谱上,我国南北方对年夜饭有着合而不同的诠释。
在北方,餐桌上的菜品是以量多取胜,不管哪一道菜,都一定要装得满满的,给人蒸蒸日上的好兆头。
饺子,则在年夜饭的餐桌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此外,北方的菜式多以肉类为主,鸡鸭鱼肉、猪肉、牛羊肉都是必备的。
而在南方,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种类多,而分量少,在南方人的年夜饭中,最不能少的就是甜饭、鸡鸭鱼肉和各种营养的汤菜,以及香甜软糯的年糕等等,鱼,象征着年年有余,是必不可少的菜品,白斩鸡,取“吉”的寓意,年糕,取年年高升的美意。还有各种各样的海鲜,让人非常有食欲。
南北方年夜饭有诸多差异,但相同的是每一道菜都蕴含着吉祥的寓意,人们最为看重的还是团圆和平安,一桌年夜饭,虽有不同,但心愿相同,正是中国人和而不同的理念表现。
无论在宫廷还是民间,年夜饭都在细节上充满了仪式感,敬天祈福,依土地取食,家人聚合。年夜饭,是中国人对于“天地人和”的仪式性表现。
中西方的年夜饭
年夜饭的变迁,可以说是一部中国饮食文化的变迁。在周代,饮食礼仪就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到了如今,随着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收到西方礼仪文化的影响。
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在20世纪,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国,餐桌礼仪和餐单用于以及餐具都变得优雅精致。
圣诞节是西方国家的“春节”,圣诞晚宴则是西方人的年夜饭。在西餐中,一般使用长桌,像圣诞晚宴这种正式的宴会上,桌次的高低尊卑以主桌的位置远近而定。在英国,男女主人与男女客人则分开落座在桌子的两侧,以显对女士的尊重。
餐具摆放时,托盘居中,左叉右刀,刀尖向上,刀口向内,盘前横匙,桌子上摆满了餐具,例如大盘子、小盘子、浅碟、深碟,依据不同的菜品用不同的餐具,做不同的餐具造型,有吃沙拉用的叉子、叉肉用的叉子、喝汤用的汤匙、吃甜点用的汤匙等等,都各有不同,十分讲究和细致。
进餐时,主食靠左,餐具靠右,酒杯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从左至右依次摆放。一般是右手拿汤匙和杯子,用餐具把食物送到嘴里,不能端起盘子。
在中餐的宴请活动中,喜爱团圆和美的中国人往往采用圆桌。
在餐具上面,筷子,是中餐里最重要的餐具。勺子,主要用来喝汤,用勺子盛放汤菜时不可直接入嘴。盘子主要用来盛放食物,根据食物的多少制成形状不同的器餐具。
稍微小一点的为食碟,一般放在碗左边,用来暂放从公用菜盘里取来的菜肴。食碟里面,不取过多菜肴放在一起,以免串味,筷子要放在碟子的旁边。
水杯,常用来盛放饮料,牙签,是中国餐桌的一大特色,剔牙之后不能长时间吊着牙签,否则十分不雅。
在这一餐具制式与餐桌礼仪上, 中国在西方的餐桌礼仪影响下,做了适度的融合和简化,实现了跨国际的文化交流。
餐桌上的工意
主张天人合一的中国人,在制器之时赋予了器皿更多文化特色,它取之自然,同时也回归自然。
中国人对器物有着“器完而不饰”、“质真而朴素”的审美观点,一件餐具,取之于陶土,仿自然之形,作古朴鱼盘,或作简雅圆碗碟,在年夜饭的餐桌上,不仅盛放着四时风味,也承载着中国人一年之中最为高涨的热情与欢愉。
中国传统文化中,餐具兼具生活用度、简约主义和情感寄托,也是工意器物的设计源泉与标准。
一笔写意之间是中国人的率性与克制的融合,人们在这一天狂欢,却也在其中秩序井然,规矩有礼。
一抹釉里红,蕴含着中国人的含蓄与谦卑,像极了餐桌上幸福的脸,害羞的颜。
工意的器物,装饰运笔寥寥却能有独特的气韵,敬天惜物,取法自然,意在内而象在外,是年夜饭里的中国哲学,也是中国人千百年来传承的文化特质。
年,是家的年。合,是中国合。
在一器一物中返璞归真,在新的一年里,万象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