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未来养老金很难大幅上涨
养老金是我们在到了一定的退休年龄退休之后每月会发放的金额,养老金可以保障我们的一个基本生活需求,据最新消息称专家称未来养老金很难大幅上涨,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和腾阅网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专家称未来养老金很难大幅上涨
今年我国养老保险领域将重点推动三项改革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新一届政府施政目标和工作重点之一。今年,我国将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提升养老金水平以及扩大普惠养老供给等方面推出进一步的改革措施,以提高我国养老保障的水平。
在新一轮的机构改革方案中,中央对于老龄工作体系做出了顶层设计方面的安排,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承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等职责划入民政部,理顺了老龄工作的相关机制,未来将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产业的发展。
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根据近日公开的《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下称“预算报告”),今年我国养老保险领域将重点推动三项改革,一是深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二是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落实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三是积极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人社部党组两会前夕也撰文表示,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明确的任务,成熟一项、出台一项,重点推进的改革包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个人养老金制度、强化待遇发放,落实完善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等。此外,还提出把更多的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者等群体纳入保障范围。
《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下称“计划报告”)提出,2023年将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自2022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有效压实地方责任,强化基金收支管理,建立全国统筹调剂资金,合理调剂地区间基金余缺,促进养老保险制度长期可持续发展。
财政报告的数据显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调剂比例逐步提高到4.5%,在此基础上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2023年全年统筹(跨省)调剂资金约2440亿元,地方基金当期缺口得到有效解决。同时核定地方养老保险投入责任659亿元,压实地方主体责任。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孙永勇对第一财经表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有利于发挥基金的规模效应,在全国范围内余缺互补,从制度上解决了基金的机构性矛盾。随着许多地方的养老金支付压力不断加大,调剂的规模和力度也会不断加大。
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亓涛日前表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启动实施1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政策统一,指导各地逐步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将更多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养老保险保障范围,同时加强省际互济力度,有效均衡了地区间基金当期收支压力,养老金发放更有保障。下一步,进一步提高制度统一性规范性,提升制度整体保障能力,更好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预算报告提出,2023年会继续加大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力度,中央财政安排预算超1万亿元。
预算报告还提出,2018年~2020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比例为5%,2021年为4.5%,2022年为4%,今年还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近年来,我国持续上调企业职工养老金,职工养老金从2012年的月均1686元上调到2021年的2987元。不过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专家认为,随着“婴儿潮”一代陆续达到退休年龄,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将持续增加,预计未来养老金上涨的幅度很难再有大幅提高。
人社部党组提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水平谋划实施社会保障政策举措,健全待遇合理调整机制,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避免一些国家盲目“福利赶超”“泛福利化”导致制度难以运行、社会动荡等弊端。
应对人口老龄化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逐步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
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专家认为,“十四五”期间应该尽快实施延迟退休,因为中国人口已经出现一些拐点,老龄化压力非常大。
上述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十四五”期间新退休人数将超过4000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净减少3500万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延迟退休是中国当前最受关注的公共政策之一,学界普遍认为延迟退休年龄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因为它既可以增加保费收入,又可以减少退休金支出,能做到双向正面影响制度的财务状况,国际上也是人口老龄化情况下的必然选择,但也有很多人担忧延迟退休会将中低收入的蓝领工人陷于更加困难的境地。
李强近日在总理记者会上正面回应了民众对于延迟退休的关注。他表示,延迟退休政策问题,将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在适当时候稳妥推出。
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适当时机的决定因素应该包括通过广泛的专家调查和民意调查,进行有关风险评估,了解执行的可行性和执行内容;为低龄老人建立起工作技能培训体系,使其适应职业环境;考虑青年人充分就业和老年人延迟就业协调发展,确保老年人延迟就业不能对青年人就业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
“此外,还应该确保老年人有充足的社会保障金,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险等,解决社会服务健全,以确保老年人延迟就业所导致的家庭服务缺位问题。”姚凯说。
扩大普惠养老供给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要求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进一步提出了阶段性工作重点,主要是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等。
新一轮的机构改革方案提出,完善老龄工作体制。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承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等职责划入民政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改设在民政部,强化其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组织推进老龄事业发展职责。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一帆对第一财经表示,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回归民政部后,形成了健康支持、养老服务、社会保障“三足鼎立”的顶层设计,我国老龄工作体制也会更加顺畅。
预算报告提出,完善生育支持措施和应对人口老龄化财政政策举措。支持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杨一帆表示,当前普遍存在优质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医养结合不紧密,人才队伍需进一步增强等短板。面临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家庭小型化“五化叠加”,大多数家庭和个人的支付水平仍然有限等挑战。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需要聚焦补齐短板和破解瓶颈问题,让老年人获得完善的就近就便的全生命周期专业照护,支持每一个个体价值都得到体现,都能乐享晚年生活。”杨一帆说。
计划报告指出,今年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扩大普惠养老供给,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老年健康服务和管理,研究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