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是什么意思(致良知如何理解)

致良知是什么意思,致良知如何理解。恰卡网带你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1、致良知是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

2、语出《孟子·尽心上》 :“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3、《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致良知”是王守仁心学的本体论与修养论直接统一的表现。

发布于 2022-05-13 23:25:14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23
上一篇:明朝散发弄扁舟的上句是什么(明朝散发弄扁舟的上句简介) 下一篇:等量关系式是什么意思(等量关系式怎么解释)
目录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