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出处(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乘兴而去,尽兴而归”是《世说新语》中的句子。故事说王子猷在浙江绍兴时,一天晚上下大雪,他想要喝酒,忽然想起戴安道来,于是命人驾船去拜访,戴在浙江剡县,他们划了一夜的船才到了,到戴家门前时,又命人划船回去,别人感到奇怪,他说“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何必见戴”。看来王在乎的不是戴,而是这一路的心情。这就是南北朝时文人的率直和奇葩。
“人生本该自由,乘兴而去,尽兴而归。”
这是我在网上偶然看到的一句话,虽然很多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反感互联网让人变得浮躁和不再爱看书,可谁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那些人又都看书了吗?
一个人的本性应该是自由的,这也是一个国家赋予人的基本权利,而这些具体的自由内容又是什么呢?可能就没有太多人真的想过了,包括我自己。
我知道大家现在可能会说: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这些当然是,大家都一样的东西,那就没有必要在这里重复赘述,我想说的是,这大概是心理、精神的自由,然后是金钱的自由,时间的自由,能力的自由等等。这些甚至是部分自由,但不重要,起码这个感觉是自由的也是追求的。
这句话感动了我并不是自由的内容或任何向往,而是后半句。“乘兴而去”,“乘兴”自然是充满希望的,满带着欢乐,有趣,对一切都是积极向上的,人活世上,乘兴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不是每个人都能活到八十岁,九十岁,有了乘兴,生活的宽度一下就变得广了,人的一生并不是一条时间直线,慢慢地消磨完,结束生命,同样的八十岁,有些人的精彩程度是你的N倍,用道家的话讲,可能是你的多个轮回了,我们没有领悟,哪怕再轮回十次我们可能还是跟猪狗没太大区别,可能也还是为了吃喝性欲,满足作为生物的本能需求,这些轮回让我们无法跳出这个怪圈。
而那些追求更高宽度的人可能完成了精彩和更为有价值的人生,这些经历将他的天赋个性能力兴趣思维认识发挥到了极致,哪怕再来一次轮回,相信他也做到了他的全部,已经没有遗憾。
所以乘兴这个状态最好。一下把层次提起来了。
“尽兴而归”则是态度。很好理解,有了兴致,这趟旅行格调已经定下,面对一切就会从容很多。尽管这个过程不一定全是快乐,但这重要吗?那些欢乐的东西我们自然记得清清楚楚。
我记得有一次和我老婆去桂林旅行,那是元旦前的几天,刚好又是冷空气来的时候,甚至过程中还下过冰冷的小雨或阴天,但是我们玩得很尽兴,从桂林坐巴士到杨堤,碰上阴天,漓江的风吹得很冷,山色真是有无中,但是到了兴坪,天气一下又好起来了,我们特别高兴,本来老婆不开心,我们才出来旅行的,
这下太阳出来了,一下晒得暖和,我们决定从兴坪的九马画山码头一路徒步到兴坪古镇,徒步这段至今依然觉得记忆深刻,这是人生不可多得的好时光,我们晒着太阳,感觉着南方冬天的落叶,红叶,还有无数平凡但又漂亮得不行的乡村美景。
有了这尽兴的经历,我们不再惧怕寒冷和阴雨,后面的几天我们同样遇到这些反反复复的变幻天气,但我们学会了享受这些,我们甚至在阳朔的遇龙河上下游大片的田野看到了梦幻的山山水水和朦胧……
人生若是一场旅行,其实也是一场旅行,有人坐着飞机住着五星,但是我们同样可自游而行,开着车或国家公共交通,因为那些飞机五星的人未必真正看到了美景的精髓,这不就是尽兴的真正含义吗?飞机五星只是人生的一条直线,而我们的人生不是只是走完这条直线的。
我们每个人的个性不同,但是最后人生的使命都是为了尽兴,尽兴不仅仅是快乐的,肯定有些经历不是那么理想化,这有什么所谓呢?那些不快乐有兴趣的,最后都让你领悟了一些东西,当你回头再去看的时候,那些都变成了难忘的人生一部分。
佛讲智慧,讲领悟,讲开脱烦恼和痛苦,如果那些经历让你得到了智慧,开悟了,生命就变得从容了。我们每个人都在修行。我不迷佛教,但我觉得六祖的禅宗有些内容倒是挺有意思,不迷形式,不迷术语,敢于否定,否定形式,否定西方净土,否定读经和教条式的东西,甚至否定去拜佛求保佑的心态,这有些像马列主义的否定论。
最后,可能我们会问自己,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之前写过文章,若真要讲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毫无意义,因为最后这一切随着生命结束都没有了,人都惧怕生命的结束,惧怕对未来完全无法猜测的消失感。但我们终究是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做猪不做狗不做牲畜,作为一个人,我们讲价值,讲个性讲使命。
每个人的出生背景特性智商体质差异巨大,但每个人都是一块宝物,所以每个人的使命都会不太一样,弄清楚自己的使命,如何去完成这个使命,把事情做得更好,也许这就是价值。我们讲“乘兴而去,尽兴而归。”带着兴致去完成使命,最后尽兴地完成着使命,不管结果,我们终究会不负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