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明志,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淡泊明志,出自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安徽省淮南市素有“楚风汉韵、能源之都、山水名城”之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州古城和历史文化名山八公山坐落在淮南市,是淮河文化的重要地标。寿州古城四度为都,六度为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西汉初年建立淮南国,在近百年中这里一直是淮南国国都,淮南王刘安延揽饱学之士在这里著书立说,进一步扩大了寿州古城和八公山的文化影响。特别是有“绝代奇书”之称的《淮南子》诞生于此,“草木皆兵”“淡泊明志”的成语典故也在这里产生。
刘安在《淮南子·主术训》中说道:“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诸葛亮在他的《诫子书》中加以引用,指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明志成为后世修身养德的座右铭和价值追求。
刘安是刘高祖刘邦的谪孙、淮南厉王刘长的长子,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袭封淮南王爵,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朝,42年时间。刘安在淮南践行汉初奉行的“无为而治”治国方略,收到良好效果。
在实践中,他从汉初迅速修复战争创伤的治国实践和淮南国的治理经验中,悟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治国理政方法,在系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主张。这些治国理念体现在他所编纂的《淮南子》一书中。
淡泊明志是淮南王刘安的主张,也是他的个人追求。后世为官者通常以此作为人生追求,产生了一大批淮南籍的廉官良吏。汉代胡威、胡质父子清正廉洁,成为一时楷模;召信臣为官一地,造福一方,成为天下“父母官”称谓的源头;
宋代吕氏家族门风端正,家教甚严,冠盖满京华;明代方震孺、清代孙家鼐道德品行一直被人奉为楷模。寿州城“时苗留犊”的故事蜚声千载,正阳关俞化鹏礼让邻里三尺墙的故事传颂至今。
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释义:
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
打卡地:
安徽省淮南市。
淡泊明志,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淡泊明志,出自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