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吃火锅或者烤肉应该都会必点肥牛卷、肥羊卷这种吧?但小检应该相信大家在吃这些肥牛肥羊时,心里也会犯嘀咕,这到底是合成的还是自然的?有时所吃到的牛肉、羊肉,满口胶皮感,感觉口感很次,所以就很扫食欲。
那么如何区分这些这种牛卷羊卷是合成的还是非合成的呢?
一般来说像那种每一片的纹路都一样的八成就是拼接肉,自然长成的不会是那么完美的纹理,而且羊肉卷卷的时候是人工卷的,更不能保证每一卷都一样,每个工人的水平不同,责任心不同,卷出来的肯定是有差别的。
再就是价格比市场上牛羊肉的价格低的,八成也不是纯肉,比如有些同行会在里面加羊尾油,一斤羊尾油成本只有3/4块钱,好一点的一卷(5斤一个肉卷)会加3两左右。
就拿肥牛卷详细举例吧,这个肥牛卷并不是稀罕物。酸汤肥牛、涮火锅、铜锅涮肉,肥牛卷都是经典搭配。在很多人的想象中肥牛卷就像猪五花肉一样,是牛身上本来长的肉,被刨成了形状规整,肥瘦相间的样子。其实不是的,市场上绝大多数的肥牛卷,都是合成的。
肥牛,只是一个商品名称,指牛身上,经过排酸处理后切薄,肥瘦相间,方便在火锅内涮食的一种牛肉片。别看一头牛个头那么大,但直接刨下来做肥牛卷涮食的肉并不多。一头500公斤的牛,经过宰杀、分割之后,能拿来做牛肉片/肥牛卷的牛肉不到三分之一。
“原切肥牛”,就是直接从整块牛肉上面刨下来的肉卷,说白了就是原生“牛肉片”。因为受到原料数量以及肉块的形状、大小的限制,价格较贵。根据不同的牛肉部位,可以分为上脑肥牛、眼肉肥牛、外脊肥牛、腹肉肥牛、肩胛肉芯。
就拿市面上赫赫有名的“雪花肥牛”来说,就是用上脑、眼肉、外脊部位等类似大理石花纹的牛肉制作而成的肥牛卷。雪花肥牛肥瘦相间,吃起来香、鲜、嫩,是牛身上最适合涮食的部分,市场价格在60~70元/斤。
提到“肉类粘合剂”,很多人闻之色变,以为肥牛卷就是拿胶水粘起来的。实际上,肉类粘合剂是一种食品工艺里十分常见的食用胶或者食品酶制剂,不光十分安全,还能让合成肥牛卷更好吃。
比如,肥牛卷配料表中常见添加剂——谷氨酰胺转氨酶(TG,Transglutaminase)就是妥妥的超级粘合剂,它可以让蛋白质分子内部及蛋白质分子之间形成海绵状的“网状交联”结构,不管是冷冻、切片还是历经高温烹饪都能粘合的牢牢的。
TG酶不光功能强大,并且没有异味、不会破坏肉类的营养价值,还能改善色泽、提高产品风味和弹性。合成肥牛卷肉质Q弹就有它的功劳。
而且这种酶本身就是可以被消化的蛋白质,动物肝脏里就有。总之,不仅没有食用安全的风险,还让肉的品质更好了。
另一种合成肥牛卷配料表常见添加剂——卡拉胶,其实是从海藻中提取的可溶性膳食纤维。日常生活里,即食凉粉、软糖、甜品、冰激凌、淡奶油等等都有它的身影。
它的添加量非常少,一般不足牛肉重量的1%,就能发挥粘合与锁水效果,让合成肥牛卷不仅粘的牢,还十分嫩滑。而且相对于利用食盐、磷酸盐腌具备的乳化特性去提高肉与肉之间的粘合效果,TG酶和卡拉胶不光没有食用安全风险,还能降低磷酸和盐的摄入量,更健康了。
其他的添加物,诸如大豆蛋白、淀粉、其他食用胶等,都和TG、卡拉胶一样,发挥着粘合、锁水、改善品质的作用。它们都是被允许食用的,只要按规定添加,都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看到这儿,你对合成肥牛卷是不是多了3分放心?合成肥牛卷,能放心吃吗?尽管食品添加剂健康安全,但这还不足以让消费者放下顾虑,大快朵颐。
那这合成的肥牛卷,到底能不能放心吃?重组肉利用的是大肉块、片状肉,剔骨肉(从骨头上刮擦下来的肉)、以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肉和边角料。涉及到的工序也要复杂的多,导致接触的工器具以及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更多,增大了被污染的可能性。
相比较原切肥牛卷而言,合成肥牛卷的风险等级确实上升了不少。有研究就表明,如果被大肠杆菌污染的碎牛肉拿去做重组肉,大肠杆菌会均匀的分布在沿着粘连碎肉的地方,烹饪时内部至少要达到71℃才能杀灭。
另外,合成肥牛卷在保存不当的情况下,也有细菌污染的风险,食用时一定要保证全熟。
其实,判断是不是合成肥牛卷也很简单,关键看两点:一个是看肥牛卷的外观,一个是看它的标签。
原切肥牛卷瘦肉和脂肪分布更加均匀,合成肥牛卷则肥瘦界限分明。
最简单的方法还是看标签,原切肥牛卷的执行标准是GB/T 17238、GB/T 2707,配料上只会写牛肉。但合成肥牛卷的执行标准是SB/T 10379、SB/T 10482,配料上会写除牛肉之外的其他的添加物质。
总的来说,合成肥牛卷肯定是能放心吃的,关键在于价格不贵。毕竟便宜又好吃的肥牛卷能让我们涮的自由,吃的开怀,还不用担心钱包会空。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