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夜在公是什么意思(夙夜在公的寓意)
作者
老规矩,标题里的问题,答案放在前面:(1)成语“夙夜在公”里,“公”是指的公务、公事。(2)《诗经》有“公言锡爵”,“公”是指国君,卫国的君主。详情见“公”部分内容。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21课。讲两个汉字:“”<上八下八>和“公”、都是《说文解字》540部的“八”部属字,现代汉语201部检字法同样也在“八”部。
1、<上八下八>。这个字现在GBK字库没有,所以大部分设备无法正常显示,描述就是上面一个八,下面一个八。如图:
(bié)
这个字现代汉语已不使用。读bié。《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分也。从重八。八,别也,亦声”许慎给的字意就是“别”,读音就是bié。前面课程讲“八”,就是分别的意思。重八,似乎好理解,当然也应当是分别的意思。但有人有异议: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认为:“此即今之兆也。”这个字就是今天的“兆”字,理由是“从重八者,分之甚也,龟兆其一也。凡言朕兆者,如舟之缝,如龟之坼”。他认为重八的原因是朕兆明显,比如舟裂缝,比如龟甲灼烧之后的裂纹,都是“兆”,所谓的兆,就是事物分开了缝,也说得通。 《甲骨文字典》对字义又有不同意见。我们看它的字形演变:
(bié的字形演变)
甲骨文里的bié,基本字形和后来的字形相同,就是上下两个“八”。甲骨文字典认为:甲骨文与小篆的字形相同,就是重八,但字义“与卜辞辞例不合,bié的本象应当是溪流出自山涧流入原隰(读xī,指低湿的地方)之状。”如果按这个意思理解,也似乎能说得通。 《玉篇》的说法是:“bié,古文别”这与许慎的说法相同。一般情况下,我们按许慎的说法,一般把这个字当作“别”字的异体字(《说文解字》另外收有“”字<左冎右立刀>字,基本也按“别”字的异体字处理),即bié的本义就是分别。 bié的小篆写法如图:
(bié的小篆写法)
2、公。读gōng。这个字是现代汉语高频常用字。《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公,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犹背也。韩非曰‘背私为公’”《玉篇.八部》称:“公,平也,正也。”显然,公的本义就是公正、平允,无私。来看字形演变:
(公字的字形演变)
自甲骨文始,公字的字形是上面一个八,下面一个表示器皿的“口”,《甲骨文字典》认为从甲骨文的字形出发,公的字形“象瓮口之形,当为瓮之初文,卜辞借为王公之公。”公就是瓮的初文,在卜辞里借用来指王公大臣的公。
(春秋时期的瓮)
【字形猜想】公应当是会意字,上面一个“八”,表示“平分”,“口”是器皿,表示平分器皿中的东西的意思。到了金文,基本继承甲骨文字形,到了小篆,字形发生变化,上面一个“八”下面一个“厶”(私),表示背离私心,背离私心就是与私相背。隶变之后到楷书,就写为“公”。《韩非子.五蠧》有载:“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这是也《说文》引用韩非话的出处。 本义之外,公又有很多意义,举常用的说说:(1)共,共同。比如:公约、公议。《玉篇.八部》称:“公,通也。”这个是现代汉语最常用的意义; (2)公然,公开地。比如《史记.李斯列传》:“丞相长男李由为三川守,楚盗陈胜等皆丞相傍县之子,以故楚盗公行,过三川,城守不肯击。”公然横行的盗贼,这个意义,现代汉语也常用;
(陈胜吴广起义)
(3)公家,公众的。与私相对。这个意义现代汉语也常用。比如:人民公仆。爱护公物。一心为公,都是这个意义。《诗经.豳风.七月》:“言私其豵,献豜于公”豵、指一岁的小猪,这里指小兽,又借指小的猎物;豜,指三岁的大猪,这里指大兽,又借指大的猎物。指小的猎物自己吃,大的猎物归公(或送到公府之上)。
(古狩猎图)
(4)公事。《尔雅.释诂上》:“公,事也。”比如《诗经.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郑玄《诗经笺注》称:“公,事也,早夜在事,谓视濯溉饎爨之事”《诗经.采蘩》记述蚕妇为公侯养蚕的事,这句诗的大意是:“蚕妇的发髻高高耸起,日夜为了公事忙碌。”“夙夜在公”现在已发展成为成语,指从早到晚,勤于公务。
(诗意中的采蘩女)
(5)指古代爵位名。《字汇.八部》:“公,爵名,五等之首曰爵”《礼记.王制》中记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在中国古代,爵位分五等,公是最高一等。中国之外,不同的国家,爵位等级名称大致相同,比如法国作家大仲马就有名著《基督山伯爵》一书,各国爵位等级、尊贵程度略有差别,这里不展开讨论了。
(《基督山伯爵》插图)
(6)春秋时代诸侯的通称。《尔雅.释诂上》有:“公,君也。”比如《诗经.邶风.简兮》有:“赫如渥赭,公言锡爵”这里的公,指的就是卫国的君主。锡:赐。爵:古代的酒器,代指酒。大意是:舞者脸儿通红像是染色,国君赐酒一满杯。我们看春秋时期的故事,说某某“公子”,指的是国君的儿子。比如公子小白,即姜小白,他是齐僖公的第三个儿子,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后世所说的普通的知识分子男士称公子,在春秋时,不是随便的人都可以叫“公子”的。
(齐桓公像)
(7)古代朝廷最高官位的通称。《礼记》里的三公是指:司马、司徒、司空。《汉书.百官公卿表》称:“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其实,汉代也有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的。发展到后来,“公”就用来泛指朝中职高掌权者。
(秦代的“三公九卿”)
(8)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比如《汉书.田叔传》:“叔好剑,学黄老术于乐钜公。”颜师古注说:“公者,老人之称也。”这个称呼人的方法,到近代仍一直沿用。 (9)又用来称呼亲属中的尊长。这个用法较多也最不能统一:比如可以称祖父为公,外祖父为外公;又可以称父亲为公;还可以称丈夫之父为公,某些地区方言称“公公、婆子”,指的是丈夫之父与母;又可以称丈夫为公,如:老公;有些地区的方言称夫妻俩人为公婆俩人;还可以称丈夫之兄为公。这些称呼均有据可查,这里不再罗列了。 (10)称雄性的禽兽。比如公鸡;公牛等。
(公鸡)
公还是姓氏。《广韵.东韵》有载。公的小篆写法如图:
目录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