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这个俗语形容不受欢迎的多管闲事的人。捉老鼠是猫的职责、狗的职责是看门。可在古代,却有狗捉老鼠的记载。“狗拿耗子”的典故告诉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从根本上找到问题的本质,不能把问题简单地归结为某个小问题,更不能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而影响整个大局的稳定。当面临问题时,要尽可能地去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采取真正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狗拿耗子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其典故源自于战国时期,有位军阀名叫田氏,他喜欢饲养猎犬,对狩猎尤为痴迷。一天,他看到一只猎狗追着一只耗子跑,却总是追不上,于是他大怒道:“连这么小的耗子都抓不住,有何用处!”于是把猎狗赶了,换了一只别的狗。
当晚,这位军阀回到住处,发现家中防盗铃铛不响了,原来这只耗子已经啃断了铃铛的绳子。于是他恍然大悟,说出了后来的成语“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有时候一个看似小的细节问题,却能够影响整个局面的胜负,所以我们在处理事情时,不能太看轻了任何一个环节。
因为田氏驱赶了那只追不上耗子的猎狗,后来又用了另一只狗来代替它。然而,新狗并没有防备老鼠,依然会出现一些小问题,最终导致了家中铃铛的被毁。这种情况也可以引申为“换汤不换药”,即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做出了一些小的改变,但问题的根源却没有被彻底解决,那么问题就会一次又一次地出现。
“狗拿耗子”的典故告诉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从根本上找到问题的本质,不能把问题简单地归结为某个小问题,更不能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而影响整个大局的稳定。当面临问题时,要尽可能地去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采取真正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