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文艺腔在每一代都有各自的腔调和体系,例如从宋代第一才女李清照,到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清代作家曹雪芹,再到现代的张爱玲、琼瑶、三毛。
再到近年来线上线下火得一塌糊涂的网络作家等等,这些人就像是文艺腔的进化史。
恰巧也印正了那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就拿上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句式缠绵悱恻的琼瑶句式说吧,几乎所有文艺青年人都爱书中那些纯真而忧伤,为爱痴狂的痴男怨女。
在上世纪90年代,人们喜欢把凡是热爱文化艺术的青年人,称之为文艺青年。
在此后很长时间里,文艺青年也多是褒义词,有积极,上进的意思,可所有的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
不喜欢这类人的旁人则认为这是自视清高,矫揉造作,有甚者更是评价文艺青年就是一群离经叛道,桀骜不驯的人。
时至今日,网络上对文艺青年的评价仍是褒贬不一,但踩贬的更多,认为他们都是些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没有生活能力,挣不到钱,爱白日做梦,为人矫情,执拗。
但是喜欢整日花大把大把的时间来听音乐、看电影、读书,常常沉醉其中且乐此不疲的人,而这些音乐、电影、书籍,也多是只有一小部分人关注的。
且文艺色彩浓重的作品,并不是在大众间广泛流行的那一类。
可正是这些被评价为爱好文艺,不会挣钱,所以穷,因此更加痴呆,缺乏稳定而理性的自省和思考能力,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肯定。
目中无人,桀骜不训的人用情绪化对待真实的生活,这就是他们的人生状态,没有对与错的选择,只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经过上述的介绍,想必不用多讲,文艺青年就是一群充满争议性的人。
可让人想不到的是,“80后”,“90后”这招黑体连“文艺青年”这茬都被撞上了,有人认为文艺青年种种的不好。
主要在于这两个年代的人看了太多浪漫剧,有着别样的幻想能力,以至于在对待某些方面的问题上,往往会存在对这个问题过于自信或者自负。
相信少数比多数更神圣,失败比成功更高贵,甚至觉得,成功往往是一些粗俗的东西。
其实,文艺青年多是些心思敏感的人,没有特定哪一类人,例如“80后”,或是“90后”,难道因为生于物质匮乏年代的“70后”,因为生活上没有太多的选择,所以就没有文艺青年?
还是因为“00后”生于物质丰富的年度,选择太多,所以就不存在文艺青年?
别再拿“80后”,“90后”这个梗来说事了,文艺青年是每个时代,年度都存在的那么一群特立独行的人。
他们会维护自己的小天地,不受他人的影响。通俗地讲,这样的人不会轻易受到蛊惑,不管这种蛊惑来自个体还是来自单位。
再者,他们性子里确实有很强的个人主义色彩,强调个人空间,同时也是相对独立的人,不喜欢不麻烦别人,一般都能照顾好自己;他们多愁善感,但也极具浪漫情怀,喜欢美好的事物的。
正如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曹雪芹,他家世从鲜花着锦之盛,一下落到凋零衰败之境,所经历的一切使他深切地体验着人生悲哀和世道的无情。
但也摆脱了原属阶级的庸俗和褊狭,看到了封建贵族家庭不可挽回的颓败之势,同时也带来了幻灭感伤的情绪。
最后,他的悲剧体验,他的诗化情感,他的探索精神,他的创新意识,全部熔铸到《红楼梦》里。
文艺青年确实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他们的精神世界丰富而广阔,大多行事低调,追求一种"低处生活"的自由状态,很多人有着天马行空的思想和过人的才华。
虽然很多文艺青年都是"宅男"、"宅女",平日里不怎么爱出门,喜欢呆在自己构架的精神幻想国度,希望凭借某种来自精神层面的力量超越现实生活。
但文艺青年不是天生的悲戚者,他们和其他普通人一样,有为生活而活的,也有为理想中的生活而活的。他们和别人稍有不同的就是都有颗细腻敏感的心。
他们从文艺作品中得到太多、感悟得太多、冥想得太多。
所以一般在生活中碰到问题的时候,也难免会想得多、想得深,遇到解不开的结的时候就容易"纠结"、"拧巴"。
其次,感情细腻的文艺青年很容易放任自己的情绪,自控不好就容易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而这样的情绪化也确实会给人一种不靠谱的感觉。
其实,只要掌控好情绪,文艺青年还是很受大家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