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有哪些(中国的历史文化有哪些)

中国历史文化有哪些,中国的历史文化有哪些。小编来告诉你更多相关信息。

时代让溥仪与当时的中国人饱尝了乱世之苦与无常命运,但末代皇帝的特殊身份与渴望复辟的执念,让他选择了一条鲜有人走的人生道路。溥仪,是一个集保守和开明、懦弱和精明的结合体,能够在日本人的淫威下卑躬屈膝,也能在党的政策感召下重新做人。溥仪的一生可由一句话概括:一个皇帝死了,一个公民活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存在世界上最长的封建帝制,但在历代变革中能够最终生存下来的皇帝仅为少数。溥仪能以末代皇帝之身份居然幸运的活过了改朝换代,实属罕见。

一、为什么溥仪能寿终正寝?

纵观法国、俄国等封建专制历史并不如中国丰富的西方国家,其末代皇帝都受到了惨烈的杀害。而对于政治斗争历史复杂的中国,末代皇帝却为何能够幸免遇难。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溥仪即位年龄小,从未真正的掌控中国政局

根据实力越强,处境越危险的政治原则,溥仪从一开始在政治上就不存在真正的危机。清廷退位本身就是南北矛盾调和的产物,所有的矛盾均集中在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和以孙中山为首的南方革命党之间。因此,不论作为南方还是北方的势力,都无暇顾及身在故宫的清廷,这也是为什么溥仪在退位之后能够继续在紫禁城维持皇帝威仪十余年的原因。

2、清廷自退位后渐渐转化为平民化的少数民族集团

尽管清廷退位后,满清宗室多次策划复辟企图重夺政权,但既由于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又缺乏精密协调的社会组织,历次努力均以失败告终。有门路的满清贵族依附于新兴权贵,尚能维持旧时的排场;而没有门路的则变为平民百姓,甚至沦落到社会的最底层。社会矛盾由之前的民族矛盾渐渐让位于阶级矛盾。因此作为满清集团象征的溥仪则成为历位实际掌权者拉拢的对象,以保持这部分势力稳定甚至是支持。从清廷的掘墓人——袁世凯、段祺瑞一直到张作霖,无一不对溥仪保持友好状态。张作霖第一次见溥仪甚至下跪行君臣之礼,最差的也不敢轻易断绝民国政府优待清廷的条件。当然,有利用价值的溥仪最终被日本人盯上,并成为其侵略中国的工具。

3、皇权思想在一段时间内仍然蛊惑人心

作为封建帝制长达数千年的中国,尽管经过辛亥革命建立了共和制,但是一般人对于皇帝仍然抱有真命天子,不敢加害的思想。最有趣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胡适曾经与溥仪通话并引以为傲等等,这些因素都在间接中保护了溥仪不受侵害。

二、溥仪为何甘于成为日本人的傀儡?

不管怎样,溥仪都是中国最后一位合法的皇帝,曾有过君临天下的威严,为何最后自愿跑到日本人那里甘心做一个傀儡皇帝?我认为原因也有三个:

1、溥仪从根本上讲是一个空有野心而无其实的常人

尽管曾经是中国的最高统治者,但溥仪与其父摄政王载沣一样,并无真正掌控政局的能力。如果溥仪能够像常人一样,做一位平凡的植物学家也许会获得更大的成功。但是从小的环境影响,以及众人的挑唆,让溥仪念念不忘复辟的愿望,最终只能火中取栗,投奔日本成为一个傀儡皇帝。尽管后来他后悔莫及,但也是无路可回。

2、蒋介石政府的政策失误

九一八前夕,蒋介石政府已基本获得全国的统一。但是他却从未将身处北平的溥仪放在心里,没有给予足够的抚慰和适当的安排。恰巧清东陵事件爆发,慈禧凤冠上的珠宝变为了宋美龄脚上的装饰品,这一事件强烈的刺激了溥仪反抗的神经。

3、日本人的巧妙安排

作为侵华战争的发动者,日本自甲午战争后就进行着精心的准备。溥仪自被赶出紫禁城后,日本就一直“友好”的伸出援手,使急于自立的溥仪一个“可靠”的外援。另外,日本人又重金买通溥仪的侍从郑孝胥等人,使溥仪从内到外完完全全的听命于其安排。最终日本军方,以极其“宽厚”的条件承诺溥仪即位为帝,彻底收服溥仪为其所用。

三、为何多次复辟以及沦为汉奸的溥仪能最终特赦?

从严格意义上讲,溥仪曾经三次即位又三次退位,最后一次甚至出卖了中国人的尊严,成为了伪满洲国名义上的元首。那为何却又在建国十年后,第一批被特赦呢?

1、溥仪作为满清集团的象征人物,有大错却无大恶。

我认为溥仪更适合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享受一份平凡的爱情,奋斗一份普通的事业。溥仪的所作所为更多是历史的原因,是外界的因素。第一次即位,是慈禧太后综合利弊的安排,身在襁褓的溥仪不会拒绝也无法拒绝。第二次即位,是北洋政府内部斗争的产物,少年的溥仪虽有想法,却没有实质的参与。第三次的即位倒是溥仪自行决定,但是也是多年复辟心理作祟造成的后果——他的每次即位都没有真正的掌握政权,更别说利用政权给社会和百姓造成什么影响。他的错是错在没有看清世事的发展形势,以为他自己真的是“真命天子”。

2、新中国政府的妥当安排

与国民党政府置之不理不同,新政府从解放后就十分重视溥仪以及身后的满清集团。针对其犯下的汉奸等罪行,新中国设立战犯管理所以警其心,而以改造政策而感其情。深受日本人侵害的溥仪固然心存感激,希望能以一己之力,投入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

3、溥仪个人的觉悟和转变

从刻板的封建帝制教育,到畸形的皇室生活,年幼的溥仪养成了冷漠、自大、扭曲、狂悖的心理。再加上数年饱受辛酸的傀儡生活,成年后的溥仪变得自私多疑,且一直无法从九五至尊的身份中跳脱出来。而通过世事的演变和内外部环境的刺激,溥仪已逐渐认识到复辟不是最终的人生目标,自己不是一成不变的九五至尊,只有顺应社会潮流才会有好的发展。因此,溥仪甘愿从一个皇帝转变为一个平民!

1967年,溥仪去世。有人说,如果不在这个时间离开,文革时的溥仪可能会更惨。我想说的是,在经历过那么多风风雨雨之后,尽管可能存在被迫害的处境,但是他的内心是坚定的——那就是成为一个平民,知足的活着!可让人搞笑的是,溥仪虽然在当时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安葬在八宝山,却在数十年之后又被她的遗孀迁往了一个所谓的皇家陵园,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开始。不过皇帝也罢,平民也罢,对于溥仪不过也就是一个身份而已。

我曾以末代皇帝的一生为兴趣去读他的《我的前半生》,然而读完后,我却仿佛了经历了一个普通人的一辈子。以前,我喜欢以社会阶层的角度,去评价一个人物。而现在,我更喜欢以人生的角度去看待一个人物。在溥仪身上有那种善于变通的狡黠,也有故步自封的固执。当然我觉得他最大的悲剧就是始终被命运牵着鼻子走。溥仪念念不忘的是他的帝位,尽管清廷早已是昨日黄花,可是依然贼心不死,死灰复燃。从溥仪的经历中,我看到他的一生其实充满艰辛,好像一切都发生了,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

转念想想,我却十分佩服溥仪为人,独自一人背负着存在于中国数千年的皇帝称号投入到历史的长河中,使它不再影响其他任何人。他的作用不仅仅是见证中国帝制的消亡,更多的是代替无数的中国人向这种曾经吸引无数英雄好汉竞折腰的“神器”说一声再见!

发布于 2023-05-19 15:50:25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137
上一篇:qq厘米秀怎么开启(qq怎么开厘米秀人物) 下一篇:台湾海峡隧道可能吗(到台湾海底隧道)
目录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