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解读:
夺三军之帅是极困难的事情,但还是可以凭借外力做到。
有志人的志向,却根本无法凭借外力改变的。
孔子通过这句话描述了一个人志向的重要性。
但是,读到这里大家都会有一个问题,即什么是志向呢?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言:“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之志矣。”
简单来说,能被改变的志向就不是真正的志向。
这是一个明显的循环论证,同样在附和孔子的观点,强调志向的不可改变,可是并没有真正的论及什么是真正的志向。
个人认为,志向是一种欲望,是一个人找到真实自我,进行自我实现的欲望。
一个人如果是兰花的种子,那么长成兰花的样子,就是他的志向。
一个人如果是一只蝌蚪,那么活成青蛙的样子,就是他的志向。
改变有志者的志向,就好比强迫一棵兰花长成菊花的样子,一只蝌蚪长成鲤鱼的样子,因此是不可能实现的。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志向呢?
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本质上就是哲学中的第一大难题“我是谁”,也就是刻印在德尔菲神庙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
孔子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就是说孔子三十岁才立志,开始探索认识自己。
花费了将近十年时间进行尝试和探索,直到四十岁才不再迷惑,找到真实的自我,认识了自己,确定了出自己的志向。
由此可见,确定自己的志向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主动的不断去尝试和探索,在一段段不同的体验中不断的反思体悟,不断的观察自己。
当你真正的找到自己志向,确定自己本性的时候,直觉会自然而然的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