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下午三点多,接缸窑办事处环保负责人高志刚先生打来电话,称他们在巡查时发现,在原东窑下村下庄大街东西大道北侧,今新修的大道北侧路边,发现一块埋在土中的石头上带有阴刻纹,他到施工队找来一把铁锹,挖出了一个残缺的石龟(赑屃)碑座,于是找来在此施
4月8日下午三点多,接缸窑办事处环保负责人高志刚先生打来电话,称他们在巡查时发现,在原东窑下村下庄大街东西大道北侧,今新修的大道北侧路边,发现一块埋在土中的石头上带有阴刻纹,他到施工队找来一把铁锹,挖出了一个残缺的石龟(赑屃)碑座,于是找来在此施工的挖沟机,又挖出一块完整的石碑和半块石碑、一个完整高浮雕团龙碑头,中间刻有三字(何家莊),还有一个长方形碑座。
因先前(2018年末)笔者在东缸窑下村拆迁中曾发现过一个石龟碑座和两块石碑,看到后拍了几张照片,分别发给了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分管文物的贺子欣局长、市博物馆鲁杰馆长、唐山历史学会闫永增会长和唐山文化名人黄志强老师。节后上班第一天2月11日,贺局长与相关部门协调,约请专业人员于2月13日上午到现场对石碑进行鉴定,专家肯定了这两块石碑的文化价值。经相关领导与缸窑办事处领导协商,办理了文物交接手续,及时将两块石碑和赑屃碑座及5块长方形碑座运回市博物馆。事后市博物馆鲁杰馆长一行专程来到缸窑办事处,将一面绣有“保护文物,传承文化”的锦旗敬赠给了缸窑办事处。
笔者因此与高志刚先生相识,此次高先生发现后第一时间打电话告知我。4月8日下午接到电话开车到现场,高先生在此等候,我用手机拍了几张影像,发给市博物馆鲁杰馆长,文广新局李军民处长。鲁馆长星期五去了北京,暂定下星期一联系。星期二下午两点,我与高先生在缸窑办事处门外集合,市文广新局高向处长(考古专家),和唐山博物馆赵薇主任(文物专家)准时到达,一起前往现场。经初步考证,完整的石碑是清道光十九年重修大庙时所立,另外半块残碑上记有东缸窑何家莊等字样,关于记文详情,需要专家考证后得出的结论为准,一些残缺的实物,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现场文广新局高处长对发现者给予称赞并对文物进行顺利交接。值得一提的是,上次发现赑屃驮石碑是在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是拆迁办工作人员在此处发现后,转运到秦庄后街,拆迁办临时办公室(集装箱)前,当时有人说龟碑不是下村下庄大庙内的龟碑,为了求证我找到在此作业的挖沟司机才确认无疑。
时间过得可真快,转眼间两年多过去了,上次发现的二块石碑,一块是明万历年间,另一块是清嘉庆年间,这次发现的整块石碑是清道光年间,另外半块残碑上记有东缸窑何家莊字迹,何家莊莊名的出现有可能在缸窑600年文化之前,与团龙碑头上的何家莊相一致,可惜另一半没有找到,两次发现竟能够重逢。
由于需要特殊车辆运输,约定(四月十四日中午)装车运回市博物馆,将两批真武庙石碑共同藏于唐山市博物馆,称得上缸窑文化传承之幸也。与此同时,为高志刚先生对文物保护的意识点赞。
真武庙原座落在东缸窑大街西端,铁路小涵洞西约一百米路北,因建在十三层石阶之上, 乡民简称十三台,占地五、六亩。大庙坐北朝南,整个院落呈不等边三角形,南宽北窄、东窄西宽,大门和旁门院内有八、九尺高的石碑七、八通,正殿东、西长约三十多丈,宽约近三丈的明柱长廊式建筑,正中间是泥塑真武大帝,两旁泥塑像有周公、桃花仙女、龟蛇二将等,民间也称大庙为周文庙,大庙后院是禅房、住室,解放后推倒神像,大殿改成教室,成为东缸窑小学校,地震后成为一片废墟,在庙的遗址上建起民宅。(通讯员马连珠)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