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羊脂球(这个胖妓女被一车人催陪睡)

一句话:

羊脂球始终哭着,并且不时还有一声忍不住的呜咽,在两段歌词的间歇中间在黑暗世界里传出来。

——《羊脂球》

本文转自微信公号:碧珊私读

《羊脂球》以1870—1871年普法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当时法国社会各阶层的十个人同乘一辆马车逃往一个港口的故事。

如果不是因为写这篇书评,我都快忘了莫泊桑是“短篇小说之王”了。

这些年来,因为主攻长篇小说,所看的书目大部分都是长篇小说。去杭州学习写作后,更是在麦家老师推荐下看了不少布克奖、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作品,因为我本人喜好又看了一些印度、中东地区的小说,等这两天重看《羊脂球》才发现,还有莫泊桑啊,怎么把这个入我们课本的大作家给忘光了。

实在是不应该。

那还是在我十五岁,为了打发休学养病的日子母亲带我去买书。我在商业街的一个书摊上买了一本席娟的言情小说,又觉得不能沉迷言情还是要选择更高级的“心灵对话”,于是又进了新华书店,在世界名著普及本的目录上找了两本,其中一本就是莫泊桑的长篇小说《漂亮朋友》。

再后来,大概过了两年,我又买来了《莫泊桑短篇小说集》,如饥似渴先看完了《羊脂球》。那时候记得自己看完就想,这就是课文中那篇著名的《羊脂球》啊。写的不错,我也憎恨那些贵族、奸商的虚伪,但,也不过如此嘛。

因为,在当时同步看《霍桑探案》《倚天屠龙记》的女孩来看,莫泊桑的小说似乎缺少了某种魅力。一种,让人看进去拔不出来的魅力,一种情节的紧张感,一种叙事的氛围,而这些恰恰对于青年读者来说尤为重要。更重要的是,我觉得他写的太实在,没有多少想象力。

在之后,过了二十五岁,我看了他写的《一生》。从女人角度讲述了一个女孩从少女阶段到结婚生子,人到中年的一段故事。我当时因为也在写作女性家族三部曲,三个女人,每一代都要用20万字写完命运,这和他《一生》的时间跨度相近。当时看过《一生》有了诸多感慨。

《羊脂球》的故事,如同大家早已经知道的那样,讲述了法国普法战争时期,一辆车上载着十个要逃亡港口的人。他们身份各异,阶层各异,最低贱的是一个绰号“羊脂球”的胖妓女。小说中写她连手指头都一节一节的胖成了小香肠。在这逃亡的几天中,大家第一次因为食物,第二次因为通行需要,对于羊脂球的态度几次发生了微妙变化。最后,在车辆的行驶中,觉得被欺骗的羊脂球在众人齐唱《马赛曲》的歌声中默默哭泣。

据说,当年在《羊脂球》完成后,莫泊桑的老师福楼拜曾经热烈向他祝贺,这也开启了随之而来的这部小说在法国文坛的重要影响,并让莫泊桑因此出了名。的确,不单单一百多年前,就是现在的文坛,如果有谁能够创作出《羊脂球》这样的作品来,对于他(她)本人来说也是巨大的成功。那么,这部三万字上下的中篇小说究竟有多好才能获得这样的影响力?让我从一个小说写作者的角度写上一写:

1、 战争大背景,几天时间一个卡点。

很多经典中短篇小说都是以战争为大背景写作的,比如我们熟悉的《最后一课》。几天的时间跨度,一个关键事件卡点卡住主人公的命运,这样的故事模式更容易产生强烈的戏剧性。比如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被张艺谋拍成了同名电影。同样也是选择日本攻占南京城,一群妓女来救一群女学生,几天倒计时的设定。

2、主人公是风尘女子,风尘女子做出反差行为。

羊脂球是车上地位最为低微的女人,她是个妓女,并且一上车就被大家认出,等下车住旅馆的时候也被普鲁士军官认出身份,而她自己更是完全清楚自己的地位。所以,在最开始车上大家都饿了,她拿出自己的食物分给大家,有个别挨饿的人宁愿饿晕(可能是假装的)来保持自己的尊严时,她就说,天啊,我真想把我的食物分给他们,可是……

就是这样的妓女,却在住到旅馆时先是因为发生地点不成拒绝了同行的高尼岱发生肉体关系,后来又因为爱国而几次拒绝普鲁士军官,这样高尚的行为和她地位的卑贱形成强烈反差,容易被记住。我们再来看看《金陵十三钗》,也有同样道理。

3、满车都是典型人物。

臭名昭著的奸商鸟先生,议会议员,伯爵夫妇,民主党人士高尼岱,两个修女和一个妓女,每个人物都代表着他的阶层和背景故事,每个人物在这几天几夜里的言行都不简单。曾经有不少人问我,你写短篇小说快吗?我说,不快,不可能快。短篇小说需要生活的浓缩,需要白描,需要精准,尤其是像《羊脂球》这样,莫泊桑已经把人物差异性放在舞台上了,他就更要字斟句酌以求能让人物更具有代表性。所以,我们看到鸟先生这种势力、见机行事的言行,他是第一个吃羊脂球的食物的人。伯爵呢?他因为身份的高贵,小说中写道,他努力让自己的外貌靠近亨利四世,因为他家族一位夫人曾经怀了亨利四世的孩子。这对于贵族阶级是多么辛辣的嘲讽?还有两个修女,她们并没有拒绝羊脂球的食物,在车上有夫人饿晕的时候,她们给那夫人羊脂球的酒喝还会说一句,“这全是因为饥饿(才吃这样卑贱女人的食物)”。而最后,当羊脂球向她们询问自己究竟要不要去和普鲁士军官睡觉好让大家顺利通行时,她问道,“嬷嬷,那么您认定上帝容许一切方法,而在动机纯洁的时候上帝是原谅行为的?”也是她们的肯定才让羊脂球免除了负罪感,并带着一种神圣使命感“献身”。

4、很好的故事模型

几天内,几个身份阶层不同的人共度难关的设定在之后很多小说中被广泛运用,当然,这里面未必存在借鉴关系,这种模式也并非莫泊桑一个人的发明。比如《东方快车谋杀案》,比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还有,如果你是个资深影迷会发现这种模型在几年来大量的国产惊悚、推理片中被用的广泛,比如《十二公民》(翻拍《十二怒汉》)《密室之不可告人》和前段时间的《黑暗迷宫》。还有一些影片会把这样的模式运用在文艺片中,一般都让每个人物带有某种符号和隐喻。

《羊脂球》这篇小说无疑是成功的,是不可磨灭的名著名篇。

只不过在全世界都承认它的前提下我想谈点儿别的。

记得,曾经看过王朔的一个采访片段。他说了一句话说,“妓女我接触过,我可以告诉你们她们是最单纯最干净的人,比那帮小知识分子强多了(大意)。”说这句话肯定是基于王朔老师个人生活体验,我部分赞同,无关对错。我想说的是另一种极端性。

也就是《羊脂球》这部小说我怎么也喜欢不起来的原因。

它人物有点儿太拔高了。

妓女“羊脂球”是一个特例。她无私,大度,有奉献精神,爱国。可她并不是妓女这群体的典型代表。实际上我们印象中的大部分妓女——无论是一百多年前的还是现在的——可并不是“羊脂球”。她们长久以来为了生存不得不培养出来的“职业态度”可以说是冷漠的、自私的、见利忘义的。不然“婊子无情,戏子无义”这句老话又是怎么传下来的?

所以,我认为车上另外九个人对“羊脂球”怀有偏见在当时社会下没有不对。如果这车上坐的不是羊脂球而是另外一个妓女,那故事可能完全另外一个样儿:“反羊脂球”看着大家挨饿,虚情假意请大家一起吃自己的食物或者不请,到了旅馆晚上她还顺便接个客,普鲁士军官一提出陪宿的要求,她装忸怩两下就立刻答应了,因为她自己也需要赶紧逃出去。

但如果故事是这样写,自然就不会是世界名篇。

《羊脂球》看似写了典型人物实际上是反典型人物,虽然有点儿不符合实际情况,但这恰恰就是莫泊桑的高明之处。

当然,小说中批判的那些贵族的虚伪也确实值得批判。因为我们从小在阅读西方名著的时候总会被那些迷人的西方派头所吸引,而这些又特别容易让人看不到他们的虚伪性。

十二年前,有位我的女性朋友,她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工作,她是一个英国男孩的情人。那英国男孩据说有几十个情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和我好友一样的喜欢外国人的中国女孩。我记得当时她父母的绝望,对她的阻拦,但根本拦不住。她像是着了魔。我有次在地铁里愤愤地对她说,英国人保守高尚,约束言行,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他为什么跑到中国来就放纵自己?得了吧,你以为他身上所代表的东西其实他根本没有。

这样的例子还有一些。

书友朋友们,我的心情有点复杂。我想说这些名著里营造的高贵和西方审美是好的,但我也想说,离开了小说这些东西到了现实生活中就具有了欺骗性。我想说,如果你的妹妹、孩子正在选好书来塑造自己,第一首选当然是名著;但我又想说,请也同步告诉他们这些欺骗性。

小说是小说,生活又是另外一回事。

生活比小说复杂多了。

最后,谈回到《羊脂球》。我曾不止一次的想过,如果我自己也在那辆车上会不会也和其他人一样对待羊脂球呢?会不会也去催促她和普鲁士军官发生关系好让自己赶快通行呢?我不敢说不会。但也想过,如果我真的可以在那辆车上,大概会是个贫穷的家庭女教师。我可能不会举起高尚的大旗去批判那些贵族和商人,但会在大家过河拆桥,高唱《马赛曲》的时候,悄悄递给羊脂球一块手帕。

但如果是这个样子,《羊脂球》恐怕又不能成经典了。

发布于 2023-07-12 14:32:51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116
上一篇:雷诺汽车遥控怎么锁车(雷诺车系遥控匹配与设定) 已经没有更多啦
目录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