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绾为什么落得叛国身死的下场?(血战朝鲜)
卢绾是刘邦的发小,两家又是世交,生日又是同一天,所以在随着刘邦起兵的老乡之中,卢绾和刘邦的关系是最好的血战朝鲜。那么为什么后来两个人分道扬镳了呢?只因两个字:权利。
刘邦平定天下以后,异姓王有七个,分别是:楚王韩信、燕王臧荼、九江王英布、长沙王吴芮、梁王彭越、赵王张耳、韩王信。除了这七个异姓王,刘邦还想封一个异姓王就是卢绾。但是大臣们非常的不满,刘邦只好作罢,等到后来燕王臧荼造反,刘邦击破了臧荼之后,群臣顺势就推荐卢绾当上了燕王。我们后来可以看到,凡是没有封王的功臣都善终了,而异姓王几乎没有好下场。在成为燕王的那一刻,卢绾就已经走上了刘邦的对立面,两个人的冲突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楚王韩信被废为淮阴侯之后,和陈豨商量谋反,结果事情败露,韩信被杀,陈豨和刘邦对峙。在攻打陈豨的过程中,卢绾也出兵帮助刘邦。陈豨知道自己不能长久,派出了使者向匈奴求救。卢绾同样派出了使者出使匈奴并且希望匈奴能够不出兵。
这个时候曾经的燕王臧荼的儿子就对卢绾的使者说:燕国能够存活,一方面是因为能够抵御胡人,另一方面是因为其他的诸侯都反了,汉军兵力不足,无暇顾及燕国。如果今天陈豨败了,那么就会轮到燕国了。
卢绾的使者一听就没有阻止匈奴帮助陈豨,并且将此中的厉害也告诉了卢绾。卢绾停止了攻击陈豨,并且暗中与陈豨交好。
后来,陈豨被樊哙杀死,陈豨和卢绾暗中勾结的事情也传到了刘邦的耳朵里面。刘邦几次召见卢绾,卢绾都推脱自己有病。刘邦于是派了大臣去慰问卢绾,卢绾更加恐惧。他考虑到到异姓王都被平定,自己也不能够幸免。这个时候卢绾虽然这么想,但是仍然没有下定决心背叛大汉。他想自己向刘邦请罪,刘邦不会怪罪他。
可惜刘邦没能等到请罪,就死了。刘邦死后,卢绾知道吕后找个机会就会诛杀异姓王和有功的大臣,韩信和彭越就是前车之鉴啊!于是卢绾就逃到了匈奴。
但是如果他不跑呢?他如果不跑,以他的地位也不会有好下场。他有造反的能力,就是一种错误。最无情是帝王家!在利益的面前,人心太可怕了。
如果李奇微不被调离朝鲜战场,战争的局势会有多大变化
抗美援朝战争的敌军指挥官中,李奇微是相对难对付的一个。
他针对我军弱点所做的调整,一度给我军造成了相当困难。
不过,敌人可以调整、整顿,我们也可以学习、进步。
李奇微此后的几次企图全部被我军粉碎,在他离开朝鲜前,已经黔驴技穷。
精明的对手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在撤退中身亡,李奇微接任其职。
他胸前随时挂着两个手雷,表示:“一旦实力允许,便立即恢复攻势”,以此激励士气低落的联合国军。
同时,针对他提出“夜间收缩部队,各部紧紧衔接在一起,昼间则以步坦协同发起强有力反冲击”、“(撤退时)有秩序第按照调整线实施后撤”等要求,企图限制我军擅长夜战,擅长穿插迂回的优势。
第三次战役结束后,李奇微又发现了我军的弱点:补给能力弱、供应困难,每次战役攻势只能持续7-10天左右(礼拜攻势)。
对此,他提出了一度令我军头疼的磁性战术:即以少量机动部队,采取多路小股的方式,在宽大正面不断对我小规模攻击,始终保持与我军接触,消耗我军,打乱我军节奏,并在合适时间发起大规模反击,杀伤我军。
同时,磁性战术又针对我夜战能力强,但缺乏运输工具的特点,夜晚主动后撤一定距离,待我军突入相关地区后,以炮火杀伤我军,日间再大举进攻。
如此种种,给我军造成了相当困难。
尤其是在第5次战役中,联合国军先在我攻势发起数日,弹药等物资缺乏时,发起大规模反击,给我军带来相当损失,并使我军陷入危险的境地。
幸亏我军在铁原等地的阻击战中英勇奋战,才粉碎其企图,稳定战线。
可以说,李奇微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对手,给我军带来了相当的威胁。
李奇微的任务5月30日,第五次战役结束。
6月初,美国通过联合国秘书长透露愿意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敌对行动。
6月30日,李奇微奉美国政府之命发表声明,同意进行停战谈判。
这也说明,美国已经认识到:靠单纯的军事手段,已经不可能结束战争。
此后,李奇微及美军的任务,已经是“光荣的停战”。
即:尽管美军认为不可能完全战胜我军(在苏联没有参战的前提下,长时间、大代价被我牵制于朝鲜,不符合其先欧后亚的全球战略),但认为他们可以利用其物质优势,打击中朝军队,为联合国军赢得“光荣的停战”。
因此,此后李奇微的成绩,可以用两个标准来评价。
1、是否以更低代价消耗我军有生力量,占领更多土地;
2、我军是否在其打击下越打越弱?
李奇微,也正是围绕这两点展开其计划的。
李奇微的计划李奇微的计划,看起来非常精准,瞄准了我军的弱点。
首先,利用火力优势,在阵地战中给我军相当杀伤。
第4次战役中,我军在南汉江阻击战中尽管阻击了敌军,但由于火力悬殊,当时的一般野战工事对美军炮火防御力有限,付出了相当代价。
而在袛平里,我军以相当兵力优势攻袛平里未克。
这说明:与现代化技术装备的美军作战,我军死守一地不易,而攻击敌坚固阵地也不容易。
因此,李奇微相信:以自己的火力优势进行阵地作战,他的优势明显,很可能达成给我军带来大量杀伤的目的。
其次,利用空中优势,对我运输线实施绞杀战,阻止我人员、物资抵达前线,分割我军前方与后方,削弱我军,窒息我军,破坏我军防御的稳定。
这一点,也瞄准了我军的弱点。
当时,我军对空防御力量和后勤保障能力很弱。
1950年底,我防空部队只有1个高射炮兵团,对航空兵的斗争,主要是采取伪装、隐蔽、疏散等防护手段,一切大规模活动都在夜间进行。
在敌飞机轰炸下,我军车辆损失极大。
尽在1950年10月25日-11月8日,15天就损失了汽车339辆。
第1-3次战役期间,粮食供应仅能达到前线所需的20%,第4-5次战役期间,也只能达到50%。
粮食如此,急需的弹药、装备、人员,难度更大。
李奇微,找准了我军弱点,试图迫使我在谈判桌上就范。
然而,我军最大的特点,就是擅长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我军的调整针对新形势,我军做出了调整。
1、确立“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原则。
第5次战役前,我军的指导思想是“准备长期,争取短期”。
然而,在第5次战役后,形势变化,我军遂调整作战思想,以持久作战为指导思想。
2、学会阵地攻坚和阵地防御。
“大踏步进退的机动战”机会已日益减少,而“阵地战的战争形势”则一天天增加。
因此,我军需要学会阵地战。
长期以来,我军一直以游击战、运动战展开作战,为求主动,即便是防御,也力争为运动防御。
除了配合攻势的阻敌作战(如塔山阻击战、黑山阻击战)外,长时间的阵地战不多。
因此,当时我军存在“宁打10山头,不守1钟头”的思想。
我军阵地战斗的原则为:积极防御、节节抗击,对每一阵地必须进行反复争夺,不得轻易放弃阵地,采取不断阵地反击及小出击,歼灭出犯或突出部之敌,以求得多杀伤敌人,争取时间;进攻中···稳扎稳打····
指导原则如此,但要全军学会、掌握阵地战,则仍需要从上到下惊人的学习能力、总结能力。
3、确立以“打小歼灭战”的原则。
我军采取“零敲牛皮糖”的打小歼灭战方针,每次战役企图不太打,积小胜为大胜,逐步向打大歼灭战过渡。
4、保护运输线,加强运输能力,补充兵员、改善我军的技术装备,使我军越战越强。
此后的战事表明:我军粉碎了李奇微的企图,不但没有被敌人削弱,反而越打越强!
正面战场:连续粉碎李奇微的企图1951年8月中旬,敌人发起了夏季攻势。
这一次,李奇微将打击目标,放在在朝鲜人民军上。
然而,中朝军队都已利用有利地形,修筑了野战工事,并确立了积极防御的方针。
朝鲜人民军利用有利地形和野战工事,粉碎了敌人的企图。
同时,我军配合朝鲜人民军,积极进行战术反击。
夏季攻势作战,联合国军仅突入朝鲜人民军阵地2-8公里,占179平方公里土地,被毙伤78000余人(含美军22000余人)。
其后,敌军又“采取逐段进攻、逐步推进”的战法,发起秋季攻势。
中朝军队坚守者坚守,其他部队发起战术反击,再次粉碎了敌人企图。
其中,68军在文登公路粉碎敌坦克进攻中,集中所有反坦克火器和工兵分队,组成专门的反坦克部队,设置反坦克阵地,为我军反敌“坦克劈入战”积累了丰富经验。
秋季防御作战,敌攻占土地467平方公里,被毙伤79000余人。
在敌夏、秋季攻势结束后,我军迅速发起了局部反击。
局部反击中,我军毙伤俘敌10000余人,攻占敌阵地21个,巩固9个。
此外,在开城南面,我军阵地前推到汉江北岸和砂川河流域,使意义非凡的开城(古代曾为朝鲜都城)防御形势更为稳固。
显然,李奇微尽管火力优势明显,但对于顽强、灵活的我军,其办法不多。
正如美国人自己所说:用这种战法,李奇微至少要用20年光景才能到达鸭绿江。
不但其突破我防线,给我大打击的企图无法实现,其谈判中嚣张无理的“海空优势补偿”也被迫放弃了。
原本,美方在谈判中无理提出:由于联合国军海空军优势明显,所以,要求我方后撤1.2万平方公里。
谈判中断,大家用大炮来辩论。
进过连番交战,美方被迫放弃其荒唐的“海空优势补偿”提议,同意与我以实际接触线为准,展开谈判。
显然,在这场用大炮展开的辩论中,李奇微输了。
越来越巩固的阵地更大的变化是:我军已经学会了阵地战,越打越强了!
过去,我军以国内战争的经验,以一般的野战防御工事抗击敌军,伤亡大,防御不能持久。
在夏季防御作战中,我士兵群众在实践中创造了加深的防空洞(俗称“猫耳洞”),逐渐发展成马蹄形小坑道,从而出现坑道工事的雏形。
我军随即推广这一群众创造,在全线掀起构筑坑道工事的热潮。
1951年夏秋季防御作战时,敌平均发射40-60发炮弹杀伤我1人,而1952年1-8月(李奇微于52年5月离开),敌平军发射660余发炮弹方能杀伤我1人。
显然,我军的阵地战是越打越有心得了。
我军修筑坑道期间,李奇微对此做了两件事情。
1、发炮轰击。
质量合格的坑道,不容易炸塌,质量不合格的,很快就塌了。
李奇微,协助我军作了质量检测。
2、诱捕。
兵不厌诈,李奇微还曾主动撤退,企图诱我出击,实施“诱捕”。
然而···没有人中他的计···
反绞杀战、反细菌战正面作战进行的同时,敌人对我后方设施和交通运输线进行了封锁破坏,计划以三个月时间,使“铁路运输陷于完全停顿的地步”。
我方在技术装备落后和物质器材极端缺乏的情况下,进行了“反绞杀”作战。
斗智斗勇的过程不说了,直接说结果。
1952年5月,李奇微去了欧洲。
1952年5月30日,范弗里特(“范弗里特弹药量”的主角)表示:虽然联合国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然而共产党仍然以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输到前线,创造出惊人的奇迹“。
到1952年是,我铁路各线通车夜达到了68.9%-96%,公路运输能力提高到70%。
此外,美军还多次展开细菌战。
我军一面在国际上揭露其罪恶行为,一面积极展开各种防疫工作。
在1952年底,与细菌战有关的384名患者,有258人得到治愈,说明我反细菌作战的能力得到大量提高。
敌人的细菌战,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还在政治、道义上陷入可耻的失败。
越战越强1952年9月与1951年11月比较,我全军山炮、野炮、榴弹炮、火箭炮及反坦克炮、重迫击炮,已由1715门增加到1789门,高射炮由719门增加到988门,无后坐力炮由613门增加到1030门,可轮番初出动掩护的歼击航空兵由5个师250架飞机增加到9个师450架飞机。
而我方在应对上也越发从容。
我军确立了轮番作战的原则,解决部队休整和补充问题,并使更多部队得到现代化战争的锻炼。
同时,在1951年秋季防御作战结束后,鉴于我军已经能够守住现有阵地,战线比较稳定,我方做出方案:在朝鲜的兵力减少26万!将全国610万军队精简到400万人左右,计划在1952年实施。
我军缩减军费开支,以利国家建设,而美军大量增加兵力、军费却依然无可奈何!
我军,越发从容,越打越强!
李奇微具备相当的军事才能,是一个不容易对付的对手。
可是,在善于学习、勇于创新、顽强勇敢的志愿军面前,他已黔驴技穷。
敌人并不笨,他们既强大又狡猾,不容易对付。
可是,只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志愿军前辈的精神,任何强大敌人,也都会黔驴技穷。
以上就是三问网网»血战朝鲜,卢绾为什么落得叛国身死的下场?的相关内容了,更多精彩请关注三问网号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