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二十五日,深得朱元璋厚爱的皇太子朱标病逝,接下来,在皇储问题上,皇帝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立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从此,朱允炆成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最终选择了朱允炆?
一、皇位继承的规则
历史上皇位继承无非两种,嫡长子继承制和贤德者(实力强者)居之。嫡长子继承制规则更加明确,有利于维系宫廷稳定,但是立贤不太好把握其标准,皇子们都认为自己贤德,对皇位抱有希望,从而造成宫廷内斗不止,国家动荡不安。
根据历史上积累的血的教训,朱元璋总结了皇位继承的规则:“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通俗讲就是皇后生的儿子有优先继承权,第一顺位继承人是皇后生的大儿子、大儿子生的大儿子…以此类推,第二顺位继承人是指如果皇后没有生儿子,那么皇帝的嫔妃谁先生出儿子就立谁为继承人,这也造就了史上异常激烈的宫斗场面。第三顺位是指皇帝没有儿子,可以选择其兄弟继承,例如,明武宗死后无子嗣,其堂弟嘉靖帝朱厚熜得以继承皇位。天启帝朱由校无子嗣,传位给崇祯。所以,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度来解释,朱允炆是朱元璋长子朱标的儿子,是他的嫡长孙,符合“皇孙世嫡,富于春秋,正位储极,四海系心。”的规则。
二、朱元璋的那些儿子们
英明神武的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其中,马皇后有五个儿子,
长子:朱标,贤德仁厚,深受朱元璋的信任和喜爱,一直就作为继承人培养,不料英年早逝。
次子:秦愍王朱樉,作恶多端,劣迹斑斑。
三子:晋恭王朱棡,英年早逝。
四子:明成祖朱棣。
五子:周定王朱橚,无心政治,成为明朝有名的医学家。
从以上可以看出,朱标死后,按照继承规则,次子朱樉应该继承,可是他的品行实在太差,反对的声音实在太多,朱元璋也不想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交给这样的败家子。朱棣倒是符合朱元璋的心思,但择贤而立对以后的皇位传承不利,后世效仿,不利于大明江山的稳固。
三、朱允炆是怎样博得朱元璋赏识的?
朱允炆生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生母次妃吕氏,朱标长子朱雄英早夭,原配常氏死后,朱允炆生母吕氏也得以扶正,朱允炆从而成为朱元璋长孙。
朱允炆从小学习成绩极好,尤其善于背书,朱元璋曾当面夸其天资聪颖。极其孝顺,太子身体不好,朱允炆经常陪伴左右侍候,朱标死后,更是因过度悲伤无法进食,这些朱元璋都看在眼里,在奉行仁孝治天下的当时,无疑是加分项。
朱允炆继承了父亲朱标的仁厚,主张宽仁治国,多次上书请求修改《大明律》中过分严苛的条文,深得人心。
可以看出,朱元璋想找的是个既符合宗法,又仁孝宽厚的继承人,这样大臣们无法拒绝,自己那么多儿子也不会被残害。
总之,朱允炆无论从宗法上还是人品上都很适合成为继承人,朱元璋在当时做了最优选择,但是,朱元璋忽略了藩王实力的强大,也是这一点导致了后面的靖难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