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意思就是指:曾经美好快乐的记忆,当时只觉得最寻常不过,而今却物是人非,再也回不去了。这句诗的出处有两个地方,分别是李清照《金石路后续》和纳兰性德《浣溪沙》。比如一个家庭在一起吃晚饭,当时只道是寻常,但这背后代表的是相互间的爱和信任,这是什么都无法替代的。
我们日常认知中的“寻常”是一个使用频繁且非常普通的词,因为它本来就是“平常、普通”或者“经常、平时”的意思。比如古诗中: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 寻常。 一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意思是: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这里表达的是平常的意思。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 寻常 百姓家 。 --刘禹锡《乌衣巷》
意思是: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普遍百姓家中。 这里表达的是普通的意思。
岐王宅里 寻常 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意思是: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这里表达的是常常的意思。
家山泉石 寻常 忆,世路风波子细谙。 --白居易《除夜寄微之》
意思是:我经常回忆起家乡的山水,你细细了解生活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这里表达的是经常的意思。
某日,听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讲解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诗中: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他提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中的“寻常”其实是个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倍寻为一常”,表示这是一条比较窄小的巷子,当时听到大为惊奇,还有这种说法。后来认真去查了查才发现,原来古代的“寻”和“常”还真是长度单位。
古时最早的度量方法是伸开双臂,双臂之间的距离称作一寻,合古代的八尺(也有说六尺或七尺的)。“倍寻谓之常。”也就是说,“常”,是“寻”的两倍。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诗中的“寻常巷陌”按长度来说,其实就是很窄的小巷子,后来引申为很普通的巷子。刘禹锡 的《西塞山怀古》诗: “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王安石的诗《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其中的“千寻”,都是一个数量词组,不过在诗里是虚指,极言铁锁之长与宝塔之高。
古时因为“寻””常”是最普遍使用的度量单位,“寻常”一词在后世便逐渐产生了分化,常常引申为平常、普通的意思。后来统一了新的市制之后,“寻、常”作为度量单位,也就不再有人用了。渐渐地寻常原本意思知道的人就更少了。
我们现在所知的古诗中的名句,“当时只道是寻常”、“飞入寻常百姓家”、“岐王宅里寻常见”、中的“寻常”,都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平常、普通、经常”的意思了。
历经千年,原来此“寻常”已非彼“寻常”了,透过“寻常”,我们可以窥见中国古代独特的度量文化变迁,是不是很有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