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富士康事件后续处理(富士康郑州撤离最新消息)

到底是谁想让郑州富士康倒下?

”郑州富士康员工徒步返乡“的事到现在已经过去一周了,至今仍牵动着万千网友的心。

但是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舆论也发生了偏转。越来越多的网友从关心返乡员工转而攻击起富士康。

“为什么富士康还不停工停产?”

“富士康为什么还不倒闭?黑心台企滚出河南”

“徒步回家,富士康你到底有没有企业的担当?”

一时间,这个超级大厂承受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和谩骂。

的确,任何一个人包括我自己,在刚看到这件事的时候都气得骂娘,但当我深挖了这背后不为人知的真相后,才知道富士康对郑州意味着什么!

01

郑州富士康到底怎么了?

让我们通过时间线简单的来倒推一下事件经过。

(图片来自网络)

信息化时代的两面性在此次事件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什么意思?

通过梳理脉络可以明确的是,富士康园区确实有疫情产生,但不是网传的2万人。

可富士康员工选择出逃,却显然受到了流传消息的影响。不管是不是事实,最初的信息不对等带来的不安全感,使得部分员工只能采取防御和保守性判断。

他们担心的是疫情蔓延后没人管他们,担心感染了得不到救治,所以他们选择离开。

就像《乌合之众》中所说,群体盲从意识会淹没个体的理性,个体一旦将自己归入该群体,其原本独立的理性就会被群体的无知疯狂所淹没。“

当一个人听信了流言,开始徒步返乡,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再到群体性的出逃。

据了解出走返乡的95%是临时工。

可生活就是这样一半烟火一半诗意。无论留下的还是出走的,说到底都是为了生活,谁都没有做错。

当深受疫情影响而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时,这些临时工只能选择退而求其次的方法,来保全自己。

围困我的从来不是铁皮和围墙,我年龄不小了”有留守的富士康员工说。

留下的他们大部分也是为生计所困。没有人喜欢血汗工厂,更没有人喜欢挨饿。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90后,别看他们年轻,可一个个都是要赡养父母的儿女和养育儿女的父母。

疫情之下大到企业,小到个人,很难善始善终。我们都在时代的洪流中被裹挟着前进,身不由己。

02

富士康真的没有担当吗?

10月30日开始,舆论持续发酵,返乡人流达到高潮,引发社会强烈关注。

不可否认的是,领导者似乎陷入疫情与生产的两难之选,进而错过了事件可控期。

作为二三十万的大厂,人口的体量已经相当于一个四线城市,这里就是一个微缩社会,可他们的决策者却并不像当下的城市管理者那样具备丰富的防疫经验,无法同时平衡好疫情蔓延、延误生产、失业危机等多方抉择,于是事件就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了。

迫于舆论压力,富士康也连发三条关爱通知发表示尊重员工个人意愿,去留自愿做好保障,并附上返乡的乘车地点和电话。

(图片来自微博)

针对网上对于企业不担当的舆论,富士康也在之后的表现中力破谣言,称照护员工是集团经营的首要原则。

(图片来自网络)

提起富士康,大多数人会想到血汗工厂,想到它的残酷,流水线作业,跳楼,这一刻板印象也使得富士康深陷此次舆论风暴中心。

像富士康这样的地方龙头企业来说,保证正常生产是政府的重中之重。有知情人士透露,一旦停工富士康每天的损失在3亿左右。

尤其是经济下行压力巨大,而企业的正常运转又牵扯到成千上万人的饭碗及背后更多关联企业的生计。

03

“富士康可以离开郑州,但郑州不能没有富士康。”

2011年,富士康空降郑州,也是这一年,开启了郑州经济腾飞的转折点。

当年要不是因为”N“连跳事件,导致富士康变成”血汗工厂“的代名词,郭台铭恐怕不会那么快接下河南抛出的”橄榄枝”。

河南当时是连请三年才把这个金凤凰揽到家。

河南为富士康提供了土地、税收、招工优惠等利便,富士康也为河南带来了产业转型的新契机。

怎么看,也是个双赢的买卖。

2009年整个河南省贸易进出口总额只有134.38亿美元,排在全国第17位。

到了2010年,直接窜升至326.42亿美元,增速高达83.47%,全国排名瞬间提升2位,而且在之后GDP排名当中,连续排在中部六省首位。

这正是富士康落户郑州后带来的可喜飞跃。

(图片来自网络)

一子落而满盘皆活。富士康的到来不仅仅带动了外贸,还带动上下产业链经济的发展,比如物流产业,不但吸引了南航、海航等国内巨头,还拉来UPS、伊藤忠物流等国外企业。

另外还吸引了汇川、领益、胜宏等众多大型配套企业,当然也养活了一众中小企业。初步估计,富士康带来超过100万人就业岗位。

不止如此,富士康投产后还带动了郑州进出口贸易的腾飞式发展。

根据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协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对外贸易500强研究报告》显示,

2019年郑州富士康以316亿美元的出口总额,位居全国之首,是当年我国最大的外贸出口企业,进口额164亿美元,仅次于两桶油。

而2019年郑州进出口总额4130亿元,富士康占了近82%,同时占河南省总进出口额65%。

(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我们不可能把郑州的经济发展归结为富士康的一己之力,但不可否认,富士康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郑州。

像富士康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运营思路就是,降低成本,最好是通过标准化和大规模的作业来降低成本,省下的成本就是利润。

河南这个人口大省对于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适配度无疑就像番茄配鸡蛋一样,珠联璧合。

富士康落户郑州时,就有个口号“打工不出省”,可见富士康对人口就业的吞吐吸纳之大。

《2010年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在富士康落地郑州一年后,全市从业人员从469.3万人上涨到了514.4万人,增长了19.5%。

富士康落户郑州的10年间,郑州新增城市人口近400万,而且16-59岁的劳动力人口占了68.11%,达到了858.19万人,这个比例甚至比上海、重庆和天津这些超大城市还要高。

在经济发展上并没有特别存在感的郑州,借助劳动力人口的大规模流入和产业转型升级,提前进入了“万亿俱乐部”,有此成就富士康功不可没。

这么多年富士康与郑州相互成就,早已血脉相连。此刻富士康危机也是河南的危机,如果郑州真的失去富士康,恐怕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填补上百万人的产业真空,牵一发而动全身。

郑州不能失去富士康,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04

关闭郑州富士康,最后笑得会是谁?

美国应该是笑得最大声的。虽然不想阴谋论,但美国的黑手已经伸到明处。

目前,为了分散供应链风险和降低成本,苹果已将下一代的部分iPhone生产转移到印度。

此前有外媒报道称,苹果今年9月份已开始在印度生产iPhone 14,比预期时间更早,把中国和印度产量之间的差距从几个月缩短到几周。

这也是苹果首次在新机推出的第一年就在印度生产。

(图片来自网络)

苹果在一封电子邮件声明中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够在印度生产 iPhone 14。”

高兴什么呢?其背后的得意不言而喻。

据摩根大通的一份报告,从2022年底开始,苹果将会把约5%的iPhone 14生产转移到印度,到2025年让印度生产约四分之一的iPhone。

早在四月份,库克在回应苹果供应链面临的挑战时已经明确提出,“苹果的供应链是真正的全球供应链,因此产品在各地生产。我们将继续进行优化。”

如果不是这次富士康疫情,还看不清苹果想要替换掉郑州工厂的决心。

其实早在2019年,就有媒体报道富士康正在加速离开中国,抛弃中国大陆员工,将产业向包括美国、印度、越南等地转移的传闻。

第二个要笑的恐怕是印度、越南等国家,毕竟苹果这个捞金好手谁接手谁赚钱。

苹果的离开之心昭然若揭,外面的小弟虎视眈眈,这个时候再看富士康事件,是不是就不那么简单了呢?

有人说,富士康的”工厂”,远远超越了它自己的厂区,它几乎就是中国电子制造的基本面。

(图片来自网络)

“因为成千上百的供应链盘根错节,在看不见的地方编织。那些是更广泛的城市和就业,其背后的影响超越了郑州和河南。”

过去国内制造业强在成本优势,随着人口红利消退,加上疫情、国际形势不稳定等因素,供应链变得更复杂,整个制造业前途更是不容乐观。

此刻的富士康对郑州乃至河南来说,更是不能掉“链”子。

据最新消息受疫情影响,富士康郑州园区11月iPhone出货量将减30%左右,为了保证生产,这些产能将调配到深圳富士康完成。

面对不断“逃离”的员工们,富士康郑州科技园也出台“激励新政”,对于当日正常出勤的员工,将出勤补贴标准由现标准100元/天,提高到400元/天。

(图片来自网络)

针对已经返乡的员工,富士康更是感恩大家曾经的付出与相伴,他们盼望疫情稳定后大家仍能返岗相聚。

我相信在各方力量的强力支持下,企业的高度重视下,富士康一定会战胜新冠。

相信富士康,相信郑州,相信河南,相信中国!都不会在此刻掉链子!

而作为千千万万看似“局外人”的我们也不能被别有用心之人当枪使,在这个时候掉链子。

向来都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局中人。

一时愤慨,贪一时之义气,一失富士康,永失其势利。我们都是时代的答卷人,谁也难以独善其身。

超级大厂的去留,留给时间。

发布于 2023-04-19 23:16:07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194
上一篇:水上飞机有什么做用(水上飞机:连接海陆空的重要交通工具) 下一篇:12万左右的SUV车哪款好(十二万左右公认最好的车型)
目录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