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商城货到付款的商品(京东货到付款规则)

近一两年,为挖掘低线城市和乡村的市场潜力,“下沉”成为各大电商平台和物流企业经常挂在嘴边的热词。但受制于自身条件、基础和运营模式,真正能够弯下腰,下沉核心资源,取得成果的还是少数。其中,京东物流算是一个“另类”的存在。

在京东物流看来,曾经被众多电商和物流企业视为“免运区”的低线城镇和偏远地区,一直是其重仓布局的“香饽饽”。近日,京东物流又发出重磅消息。 2020年,实现“24小时送达千县城”的目标不变。继续扩大低线城市和重点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供应链、智慧物流。坐等“新基建”快速下沉。

京东商城货到付款的商品(京东货到付款规则)

为何沉迷于“沉沦”?京东给出了不容置疑的答案:如果从用户的送货地址来看,京东的三六线用户占比超过60%,GMV占比超过一半。上一季度,京东活跃买家数环比增加2760万。这一新增用户已经超越了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并且超过70%的新增用户来自三至六线城市。

新的增长潜力来自中国最广阔的县域和农村市场,这几乎已成为共识。在这场下沉大战的背后,京东物流率先打下的下沉基础,成为京东整个集团下沉加速业绩增长的核心动能。一幅覆盖全国的物流供应链基础设施下沉图正在逐渐清晰呈现。

“24小时通达千县万镇”目标背后

在传统电商的背景下,有一类区域因为地处偏远、人口密度低、经济不发达,被定义为相当冷门的区域,参见“无邮区”。

从根本上看,“无包邮区域”并不是这些平台和快递公司不要包邮,而是受限于自身基础设施条件,无法覆盖这些区域。付出的供应链成本也相当高。这是水平平台的先天缺陷。

在电商流量红利初期,这些平台都是靠着“包邮区”得以茁壮成长,所以这个“缺陷”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影响。但随着消费升级和一二线城市红利期的结束,低线城市和广阔的农村市场成为最有潜力的“蓝海”。不能下沉到非免运区的“缺陷”影响越来越大。

位于新疆喀什地区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无疑是传统意义上的“免邮区”。距喀什市区300多公里,仅由一条高海拔公路相连。

过去,这里的居民几乎与网购“绝缘”,因为这里没有可以送货的平台。现在,这里的人们也可以在京东平台上买到各种商品。货物从西安或乌鲁木齐仓库发出,一周内可收到。当地居民Aydijiang Albiati说:“京东也支持货到付款,退换货更方便。”

正是京东物流为这些偏远地区的人们带来了网购便利,不遗余力地推进下沉战略。

“四到六线城市增速普遍超过核心城市。”京东物流集团CEO王振辉表示,“不过,如何控制企业的沉没成本,还是跟规模和密度有关,在前期可能会出现短期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利用技术手段意味着控制高密度线路和订单可以平衡利益。”

基于这样的战略考虑,2019年8月,京东物流启动了“千县城24小时时效提升计划”:除了在一二线城市实现订单24小时送达外,京东物流还希望实现全国四六线城市“千县万镇”24小时内从下单到送货 时间来到2020年,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对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就在人们担心去年提出的时效提升计划无法实现的时候,京东物流宣布,2020年实现“24小时达万县城”的目标不变。

事实上,“万县城24小时达”时效提升计划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2019年底,24小时达已覆盖全国88%的区县,11月11日期间, 2019年,京东物流实现了90%的区县实现24小时送达,这在电商物流史上绝无仅有。

同样是去年11月11日,在距离北京2700多公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城关镇,促销期间平均每天有800多单,其中半天的“实现了“凌晨下单,起床收货”,完成订单比例75%。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在京东物流的布局和带动下,广大用户的时效观念、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京东物流的服务“宠坏了大家”。

“沉”到“升”

近年来,城乡消费市场不断升级,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农村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但农村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流通成本高、市场信息不畅等问题,造成农村农产品卖不出去,工业品进城卖不出去的尴尬局面。

打通一一两条渠道,让广大农村像城市一样享受现代供应链服务,是物流下沉的起点和落脚点。

农村物流如何降本增效?

京东物流通过仓储投入,将产品部署到村镇更贴近客户,利用消费大数据精心备货,提升产品满意率,提升低线城市服务体验。

同时建设中转站点,投资智能设备,实现货物高频次快速集散。通过运力和配送班次的加密,将偏远地区的订单升级为每天一到两次配送,提高本地配送时效,让24小时配送服务触及更多人。

今年,京东物流出台了几项重大举措,一是继续扩大低线城市和重点县城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智慧供应链、智慧物流等“新基建”正在快速下沉。

2020年,京东物流将有12个Asia Ones计划投入使用。在原有布局一二线城市的基础上,这家新基建“巨头”正在三四线城市布局。

第一公里,与快递业务合作,聚焦全国22条产业带,京东物流打造非标网络供应链解决方案。

沉没是为了更好的上升。 “千县万镇24小时送达”计划不仅是物流战略,更是开放战略。关键还是要依靠核心商户,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商品选择空间,同时为B端商户带来更大的价值。增长机会。

以往,京东物流在“销售供应链”布局上更多侧重于社会供应能力和核心仓。从去年开始,京东物流开始响应下沉市场,重点布局“第一公里”。

例如,京东物流与山东寿光共建的数字产业基地,不仅打造“生鲜直供”渠道,还依托大数据、5G、区块链、人工智能,将80万亩蔬菜接入智慧供应链。等前沿技术,形成“批发零售全渠道交易管理+生产销售智慧基地管理+全程运输配送物流管理”三大业务管理平台,实现生鲜品牌化、精细化、溯源化。蔬菜产品管理升级。

与甘肃天水市合作实施的城市仓库,将围绕甘肃省东南部智慧物流枢纽建设,围绕天水特色产业上游展开深入合作,助力当地进入“睡前下单,起床收货”的便捷生活时代,推动城市智能化发展。

一个更大的模式已经在路上

除了经济账,京东物流的下沉战略还在思考一个更大的“账”,即社会责任账。

正如京东物流集团CEO王振辉此前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所说,能够积极参与到抗击疫情、保障民生、推动复工复产的过程中,已经不是京东物流能不能做的问题了。会不会赚钱。是一种承诺承担社会责任,肩负社会基础设施价值。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日前,国家发改委联合28个国家部委、部门和单位印发《2020年消费扶贫行动计划助力决战脱贫攻坚战》。方案指出,要加强贫困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和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加快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网点建设,加快充实“农产品冷链物流短板”,实施生鲜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启动“快递进村”工程等要求。

而这些动作,也正是京东物流全力推进的。

在仓储物流网络下沉的基础上,通过“直销+物流运输”的直供渠道,京东物流持续推进助农项目,为滞销农产品搭建农产品消费桥梁,集聚全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参与解决产品两大难题,帮助农民增收,助力农产品上行。

在山东日照,市营业部和京东物流依托景鲜坊旗舰店的直供模式,利用直播带货,从产地带动农产品销售。开播3小时内共售出4.17万单,销售额12亿多元。在广西南宁,疫情期间,我们继续提供鲜柑特快专递服务,实现果园即达,全国一地解决方案,助力解决物流滞销问题。西南队列茶、富硒鸡蛋、栖霞红富士、砀山脆皮梨、东山岛黑虎虾等农特产品也通过京东物流走出原产地,走向全国。

由此看来,京东物流在“无包邮区”布局上的“笨功夫”堪称大任大智慧。

发布于 2023-01-15 15:03:58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170
上一篇:阿里巴巴和淘宝的区别(一文详解两者之间的区别) 下一篇:现在柯达数码相机怎么样(柯达相机最好的型号)
目录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