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记载,晋国和楚国城濮之战在即,晋文公担心楚军偷袭忧心忡忡,子犯进谏说:“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这是“表里山河”的由来。柳宗元在《晋问》中说也说:晋之山河,表里而险固。
后来,人们用“表里山河”形容山西地形,主要指山西河谷、盆地、山地相间分布、错落有致。
山西地形地势
有大江大河、有高山天堑、有丰沛的水源、有肥沃谷地,地势险要、灌溉发达,这种地形注定了山西在中国古代不是一块平庸之地。
表里山河的格局
摊开山西地形图,很难再找到像这样别具一格的地形地貌。
多山,是山西的基本特征。但是这些山像是被人为摆放过一样,分布十分整齐。东西各有纵向的太行山、吕梁山横贯其间,南有中条山,北有阴山余脉和恒山,中部有太岳山脉。
多山是山西的基本特征
除了山,大河也是山西的基本元素。
黄河在从北向南直角拐弯,入晋向南,与吕梁并行,造就了晋陕大峡谷,勾勒出了晋陕边界;黄河一路向南,在潼关晋陕豫交界急促向东,依中条山东去,奔向华北平原;汾河贯穿全省,在河津汇入黄河,冲积出大片肥沃的冲积扇。
崇山起伏跌宕、黄河奔腾萦流、沟谷纵横交错,陷落盆地和河流切割的沟壑深谷散布其间,这造就了山西的独特地貌。
太原盆地
首先是“七大盆地”。他们分别是大同-朔州盆地、太原-晋中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忻州-定襄盆地、长治盆地、晋城盆地。山西的大中型城市,基本都在这些盆地内。
其次是太行八陉。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等,这8条咽喉要道是古代晋冀豫穿越太行山的必经之路。
还有雄关险隘。雁门关、娘子关、宁武关、孟门关、偏头关、平型关等雄关险隘,是拱卫太原等城市的门户。
晋南地貌
另外渡口甚众。依黄河、中条山之险,分别有龙门渡、蒲坂渡、风陵渡、茅津渡、老牛关古渡、孟门渡、 禹门渡等渡口。
山西地形,堪称大自然的杰作。
王国的发育场
如果说地形体现了山西的战术价值,那么地理位置则决定了山西的战略价值。
山西北部地处游牧和农耕过渡地带,万里长城便从这里修筑,胡人南下,总是冲破山西而来。历史上大部分时候,山西都是我国北方边防重镇。
太原地形地貌
2500多年前的春秋,这里就是晋国腹地,晋国就是依靠山西地形地利,称霸春秋。后来三家分晋,因而山西也号称“三晋大地”。
战国时,韩赵魏三个主要玩家的都城平阳、晋阳、安邑全部都位于山西境内,由此可见山西的位置多么重要。
这里是赵国和匈奴的主战场,赵国在山西北部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后来李牧又在雁门关一战灭匈奴主力,保赵国几十年和平。
山峦起伏的山西
两汉时期,汉帝国在山西和匈奴展开了无数次的争夺,刘邦白登之围就发生在这里。雁门关、云中郡刻下了无数山西保卫大汉的历史风霜。
隋唐时期,山西地位更加突出,李氏父子晋阳起兵,大唐王朝从山西走出。唐初,李世勣出兵云中(大同市),大破突厥,解决北方隐忧。
安史之乱中,李光弼领导太原保卫战,以少胜多阻断了敌军的合围,为延续李氏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山西地貌概览
五代十国时期,沙陀人李克用背靠山西和梁王朱温争天下,他的儿子李存勖更进一步,以山西为大本营一统中原建立后唐。
后汉政权也是立足山西结辽抗周,直至宋朝,赵匡胤至死没有打垮北汉,就是因为这里地形险要,城高池深,百姓习于戎马,性格劲悍。
明朝时期,蒙古人又频频从大同侵袭边境,这一时期山西是拱卫京城的重要屏障。
山西区划图
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古代,晋阳自古为帝王龙兴之地,传为“龙脉”。
今天,常能听到人们发出“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一千年文化看北京,三千年文化看陕西,五千年文化看山西”的喟叹。
山西是黄河流域文化中心,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人们普遍认为,尧治平阳、舜治蒲坂、禹治安邑三都就在山西。
五千年文明看运城
晋南历史文化运城,素有“五千年文明看运城”的说法。据传,女娲补天、黄帝战蚩尤、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嫘祖养蚕、后稷稼穑等传说均发生在运城。
山西现存的古建筑18000多处,各类建筑应有尽有,寺庙宫观、长城关隘、城池市楼、墓冢陵寝、戏台祠堂、钟楼鼓楼等,其中很多是中国古建筑孤例,品质极高。
大家熟悉的平遥古城、乔家大院、云冈石窟、壶口瀑布、娘子关长城、五台山、悬空寺就在山西。
洪洞大槐树
被称为“根祖”的洪洞大槐树更是典型代表。
从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发生在大槐树的官方移民18次,涉及姓氏多达812个,遍布冀鲁豫等18省500多个县,移民总数达百万之巨。经过600年的辗转迁徙,大槐树移民后裔遍布全球。
如此多彩!山西应被记住的,不仅仅是他的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