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象声词有哪些(象 声 词 的 超 常 使 用)

《少年文史报》 1984年8月13日

象声词,即模拟声音的词。如:“泉水叮冬”中的“叮冬”,“银球乒乓”中的“乒乓”,还有“哗”、“轰”、“嘭”、“噌”等。

有的象声词除了常规的模拟声音外,还有超常使用的情况。超常使用时就不再拟声,而是表示其他意义了。

如:“他的脸‘唰’地红了。”其中象声词“唰”在这里就不是拟声了,它表示了脸红的速度之快,相当于 一个形容词的作用。

又如:“这件事让他去,‘噌噌’几下就能干完。”这里的象声词“噌噌”也不再拟声,也是表示速度之快,相当于一个形容词的作用。

还有一种情况,如:“这衣服,你在水里‘哗啦’了两下,怎么能够干净呢?”其中象声词“哗啦”在这里也不拟声,而相当于动词“洗”。

又如:“他是唢呐高手,大家都想欣赏他的技艺,可谁知他上台‘哇啦’了几声就完了。”这里的“哇啦”,也不再拟声,而相当于动词“吹”了。

有人把“脸唰地红了”当成病句,理由是“脸红是没有声音的”。其实,这类句子并非病句,它是象声词超常使用的颇为典型的实例。

象声词的超常使用是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它可以使语句更形象,更生动,使文章更有色彩。所以,我们不仅应该了解它,而且应该正确地使用它。

发布于 2022-11-15 21:50:50
分享
海报
136
上一篇:比例尺公式的三个公式(比例尺有几种表示方法与求法与应用)下一篇:敦煌莫高窟的详细介绍(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现状)
目录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