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一直在纠集盟友形成统一战线,共同对付中国、俄罗斯。如今美国又把目光放在中国的伙伴国家——塞尔维亚身上。但是不要忘记,早在1999年,北约就对中国人民动起了屠刀。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用B-2隐形轰炸机投下五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悍然轰炸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颖当场牺牲,数十人受伤,大使馆建筑严重损毁。

那么,北约为何要轰炸中国大使馆?
说法之一,轰炸针对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据说,一个日本记者后来回忆说,当时他看见从被炸使馆逃出的几个白人,说塞语,不是消防队员。他就此推测,说米洛舍维奇当时藏在中国使馆。美国人获取确凿情报证明中国使馆允许米洛舍维奇避难的消息后,断然采取行动,从肉体上消灭米洛舍维奇,又给坚决反战的中国以难堪。
简要分析一下当时的局势和背景,对此种说法就不难做出判断。
迄至炸馆之日,北约空袭南斯拉夫已经进行了45天,南联盟虽然受到严重破坏,遭受巨大损失,但南军抗击北约的士气仍很高涨,南军的军事实力并未遭重创。南联盟国内局势稳定,秩序井然,没有发生内乱的迹象和可能。米洛舍维奇仍在主持大局,指挥抗击北约的战争。因此,对米洛舍维奇来说,不存在避难的问题。
说法之二,美国人怀疑中国使馆曾被用作“无线电转播中心”。丹麦《政治报》记者延斯·霍尔舍、英国《观察家报》记者约翰·斯威尼等组成的调查小组披露了这样的结论:美国人怀疑中国使馆里隐藏有先进的通讯和电子窃听系统,中国方面把自己搜集到的军事情报传送给塞尔维亚方面;作为交换,南军将击落的F-117A隐形战斗机的残片交给中国。美国人以为中国已经搞到隐形技术,所以大为恼火,于是冒险对中国主权领土进行了轰炸。
事实上,所有大使馆同其派出国都有无线通讯联系,这一系统不可能移作他用。中国政府此后已多次发表郑重声明,中国大使馆不是南斯拉夫军队所谓“无线电转播中心”。

其实,轰炸只是出于美国利益考虑,其他都是借口!
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已对“科索沃”战争中无可奈何的表现。截至炸馆之日,南联盟连续轰炸了45天。南联盟所有的军事设施已经被轰炸了几遍,事关国计民生的工厂、企业、民用设施也几乎炸完, 桥梁、公路也所剩无几,美国和北约还要为将来进军南塞留下通道。北约夜间或轰炸平民住宅,造成不少平民伤亡。而此时南斯拉夫当局尚无投降的迹象,而北约以打击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设施以激起民变,推翻米洛舍维奇总统的希望落空。那些美国和北约的主战派们事先宣称,只要三天,最多一个星期就让来洛舍维奇跪下求饶。北约骑虎难下,无计可施,于是采取轰炸中国大使馆.打掉米洛舍维奇的所谓“精神支柱”,打击南斯拉夫人民抗击北约的战斗土气,达到扭转战局,便捷取胜的目的。当然,这也是对同情南斯拉夫,反对北约战争行动的俄罗斯的一个警告。
再者,轰炸中国大使馆,是对中国的火力侦察和战略试探。美国和北约的一些敌视中国的强硬派把中国看作是潜在对手,不愿看到中国的迅速崛起飞跃发展。借南斯拉夫战争之机炸中国使馆,对中国人民的民意和士气,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行探察,也相应地考究中国领导人的决策能力。
最后,轰炸中国大使馆,是美国对华强硬派给克林顿总统出难题,着眼于下届美国大选。克林顿总统表示致力于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表示严守中美关系的三个公报,在台湾问题上表示不支持台湾独立,不同台湾发展官方关系,不支持台湾加入由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克林顿的对华政策引起了美国内对华强硬派的不满。他们以轰炸使馆这种非常手段,干扰克林顿的对华政策,破坏中美关系,打击克林顿的威望,挖民主党的墙脚,为下届和党竞选总统做铺垫。

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都是将自己利益建立在损害别人的基础上,其霸权主义思想给全世界人民带来灾难!中东、乌克兰、朝鲜、阿富汗以及台湾,只要有美国在就有动乱在。最后用一句歌词表示中国人民的态度: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