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成针是什么意思20字(铁杵成针的注释怎么读)
特约:imEmilyibabylips今天今天是在家学习的第15周,古文笔记是(宋)祝穆《方舆(yú)胜览·眉州》的《铁杵成针》。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特约:imEmily ibabylips 今天
今天是在家学习的第 15 周,古文笔记是(宋)祝穆《方舆(yú)胜览·眉州》的《铁杵成针》。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铁杵成针:本文选自(宋)祝穆《方舆(yú)胜览·眉州》。铁杵,用来舂(chōng)米或捣衣的铁棒。
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成:完成。
去:离开。
是:这。
逢:碰上。
媪 [ǎo] :妇女的统称。
方:正在。铁杵:一种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
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
欲:想要。
感:被......感动。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还:回去。
卒[zú] 业:完成学业。卒:完成,终于,做急迫、仓促的意思时读作cù,与“猝”通。
《铁杵成针》译文
磨针溪,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古文背景
铁杵成针,意指肯下苦功,保持平和的心态坚持学下去、做下去,最后一定能成功。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原文出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坐落在四川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路上被磨铁杵的老妇人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成语“铁杵成针”
铁杵成针,汉语成语,读音为tiě chǔ chéng zhēn,说的是李白被老奶奶的精神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
【相近词】持之以恒、愚公移山
【反义词】半途而废
【用 法】可以用作谓语,宾语。
成语出自: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时常被人们用来形容人肯下苦功,保持平和的心态坚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