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顶尖技术是哪些(中国掌握的十大世界顶级技术)
一、永磁驱动核心技术据《中国经济周刊》消息,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下线,其中动力系统采用的是中车株洲电机公司提供的永磁驱动技术。永磁动力以及传动技术是一项通过永磁材料产生磁力作用,实现无接触传递的高新技术,被誉为动力传动技术的第
一、永磁驱动核心技术
据《中国经济周刊》消息,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下线,其中动力系统采用的是中车株洲电机公司提供的永磁驱动技术。
永磁动力以及传动技术是一项通过永磁材料产生磁力作用,实现无接触传递的高新技术,被誉为动力传动技术的第三次革命,广泛应用在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风力发电等各个领域,是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的核心部件。
二、IGBT高端制程技术
中国著名企业比亚迪历时8年时间,从研发IGBT到攻克6.0版本的高端制程技术,解决了很大一部分汽车行业的芯片难题,掌握了真正的核心技术。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已经不是单纯的车企了,造车只是比亚迪的一小部分业务。而半导体产业已经成为比亚迪的另一大王牌,再加上电池制造、电子代工、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加持,让比亚迪的科研事业充满无限的未来。
IGBT模块是一种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应用十分广泛,主要用于控制电压,电流,是调节动力驱动的重要零部件,被称作为电子装置的CPU。IGBT芯片成为了全球很多汽车,芯片公司面前的一座大山。因为攻克IGBT模块,需要解决离子注入,背板减薄和激光退火等工艺难题。若是用于汽车领域,满足车规级的工作要求,其封装技术还要比一般的工业级芯片要高。
三、高端轴承制造技术
据2014年数据统计,中国轴承产量已经达到196亿套,当位居世界第三位。但我们在可靠性与寿命方面,仍与西方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当前,我们虽然对国内主机的配套率达到80%,但高速铁路客车、中高档轿车、计算机、空调器、高水平轧机等重要主机的配套和维修轴承,基本上靠进口。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洛阳轴承厂生产的轴承已完成高铁时速250公里与350公里相关试验。高铁轴承通过120万公里耐永久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轴承状态良好,符合标准要求。意味着未来中国高铁实现全面使用国产化轴承。 此次突破的高端轴承结构复杂,加工难度也非常高,仅是轴承外套的削磨加工就要经过87道工序,单是相关数据研发人员就累积了上万种,最终将轴承内外套精度控制在千分之一毫米内,比国外轴承精度提高整整一倍。
中国轴承工业不仅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从低到高,行业规模从小到大,而且更能制造出高端轴承,一举突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 中国制造业正由大谋强。
四、高速互联芯片核心技术
中国之前第一台自主研发的32路高端容错服务器样机正式研发成功。这是浪潮集团专家为主的310多位业界专家、耗资7亿多元、历经30个月攻关的成果。浪潮高速互联芯片的研制成功打破了依赖进口的局面,是中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的重大突破。与此同时,实现了高端服务器体系架构、操作系统等多个核心技术的突破。
浪潮高速互联芯片诞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掌握高端服务器技术的国家并迈入了服务器行业的世界第一阵营。预示着中国将改变在金融、电信等核心领域高端服务器依赖国外进口的尴尬局面。昭示着中国人有能力应对云计算和物联网时代的挑战,用自主创新撑起信息化的美好明天。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中国在高端服务器领域存在尴尬的空白,市场份额被IBM、HP、SUN等国际巨头所垄断。 值得一提的是,高端服务器,以其高可靠性和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被广泛地应用于金融、电信、财税、能源、交通等命脉行业。
五、Si3N4氮化硅陶瓷混合轴承核心技术
中国之前启动了专项计划,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轴承制造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Si3N4氮化硅陶瓷混合轴承。这种轴承从材料上它就综合了陶瓷和金属两者的优点,其耐高温和强度、硬度都得到了大幅提升,摩擦系数非常的小,可以达到非常高的转速(普通金属轴承1.5倍以上)据悉,这款高端的轴承已经应用于我国的涡扇15发动机。意味着突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国外研发的先进航空轴承,其寿命能够达到计算寿命的8倍以上,而我们一般为3至5倍。之前涡扇发动机的主轴承寿命最高能达到1500小时左右,而国外的先进轴承可以达到6000小时左右,最大耐温高度也存在100摄氏度左右的差距。
六、岩石掘进机(TBM)核心技术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曾取得又一项重大技术突破。比如由中国中铁装备集团依托国家“863”、“973”计划自主研制的直径8.03米全断面岩石掘进机(TBM)之前在郑州下线,标志着我国岩石掘进机(TBM)技术已跻身于世界第一方阵,并将大大提升我国山岭隧道施工自动化、现代化水平。
据介绍,岩石掘进机(TBM)的成功研制对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我国高端基础元器件的产品升级和产业发展,如大型精密轴承、大型高精度传动零部件、液压元器件、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等,都将为其提供应用和发展平台,以此逐渐形成我国TBM设计制造的新兴产业,为国家基础建设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曾是TBM需求最大的国家,占全球需求总量的50%。大直径、大埋深、长距离全断面隧道工程越来越多地采用TBM施工。业内人士预计,未来20年内,国内市场对掘进机的需求将达到200台左右,价值将超过400亿元。
七、DPET-100医疗器械核心技术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一款型号为DPET-100的创新医疗器械PET/CT之前通过CFDA注册审批,获得市场准入和对外销售的资质。这款PET/CT为中国科学家谢庆国发明的全数字PET/CT,国产全数字PET以突破技术瓶颈的方式打破国际巨头的技术垄断。
PE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的简称,是一种生化灵敏度极高的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PET在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病理研究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由于涉及核物理、电子、材料、精密制造、生物医学等诸多学科,技术门槛高,其关键技术和设备市场主要为少数跨国企业垄断。业界普遍认为,首台临床全数字PET/CT的取证上市,表明数字PET在GPS的技术壁垒之外打通了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有可能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形成一个标杆应用。
八、高端存储核心技术
评测机构存储性能委员会之前公布的评测榜单中,浪潮高端全闪HF18000G5曾经以每秒读写操作次数超过2300万和0.294毫秒延时的性能评测值,位居性能总榜全球第一,标志着浪潮存储在集中式全闪、分布式全闪等高端存储技术上取得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浪潮瞄准高端存储技术研发,使产品性能、可靠性、稳定性等均达到业界领先水平。“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而浪潮存储为“中国天眼”提供了分布式存储高密度节点,采用业界首个“多合一”极简架构,最高可承载1PB数据,提供上百GB/秒的带宽,还可以随着观测和研究任务持续推进,灵活、在线扩展容量和性能。
尤其在脑成像研究领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戴琼海领衔的团队,研制出新型超宽视场高分辨率实时显微成像仪器,将活体动物脑神经观测数据通量由1000万像素/秒提升至50亿像素/秒,每天需要处理2.7PB左右数据。浪潮分布式存储平台为该项目提供40个节点的存储服务,应用于控制28台高灵敏度相机,进行高通量数据的并发采集和存储,满足了每秒拍30帧、连续72小时拍摄不丢帧的拍摄需求。浪潮存储还在多个行业的核心业务中实现规模化部署。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浪潮存储市场销量进入全球前五,成为全球增长最为强劲的存储厂商之一。
九、超流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核心技术
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液氦到超流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系统研制”通过验收及成果鉴定,标志着我国具备了研制液氦温度(零下269℃)千瓦级和超流氦温度(零下271℃)百瓦级大型低温制冷装备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百瓦级功率,制冷至零下18℃,家用冰箱可以做到。而同等功率,制冷至零下271℃,则需要国际先进技术。大型低温制冷装备,是航空航天、氢能源储运、氦资源开发等领域及一批大科学装置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础。中国的重大科研装备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高稳定性离心式冷压缩机技术和兆瓦级氦气喷油式螺杆压缩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十、动态图像粒度粒形核心技术
中国企业丹东百特之前曾经展出了BT-9300ST智能型激光粒度仪和BT-2900动态图像粒度粒形分析系统。BT-9300ST激光粒度仪采用双镜头技术,量程达0.05μm-1500μm,一键式智能化的设计,十分钟就能学会操作,高精度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使测试结果达到进口同类仪器水平,又一次实现了对于发达国家卡脖子的突破。值得一提的是,BT-2900动态图像粒度粒形分析系统,是硅微粉和石英砂粒度与粒形分析的首选仪器。它配备高速摄像机,在颗粒下落过程中实时拍摄图像,配合高速图像处理软件,为石英粉和石英砂粒度粒形分析提供了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