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在科技领域的地位(芯片在科技领域的地位与作用)

芯片产业,完全是美国人搞出来了!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然后德州仪器在此基础上搞出了第一代的集成电路,再后来有人研究出了光刻法、CMOS技术,直到1971年第一个微处理器问世,基本都是美国在主导。有人可能会问:苏联在干什么呢?搞电子管!苏联

芯片产业,完全是美国人搞出来了!

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然后德州仪器在此基础上搞出了第一代的集成电路,再后来有人研究出了光刻法、CMOS技术,直到1971年第一个微处理器问世,基本都是美国在主导。

有人可能会问:苏联在干什么呢?

搞电子管!

苏联对电子管情有独钟,原因很简单,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前,电子管和晶体管之间其实只是技术路线上的不同。有点类似现在我们的电动车和氢动力车。没有孰是孰非,只是技术路线选择问题。

有人说电子管技术落后,这话不假,但电子管的失败,或许并非是技术的问题,也不是电子管技术没有发展空间。里面的原因很复杂。但不管如何,美国人就这样掌控了世界的芯片产业,这是一个崭新的产业。当时的美国人也未曾预料到他们的这个发明,将会带来新的科技革命。

和大多数先进技术一样,芯片产业大部分掌控在美国军方手中。毕竟当时美苏正在冷战,大家都想压对方一头,而芯片产量又不是很足。民用设备还无需芯片,军方就成为了刚需中的刚需。

众所周知,经历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红利后,日本的国力迅速在20世纪60年代崛起。到了七十年,日本已经成为了世界举足轻重的国家。生产的电子产品行销世界,成为时尚的标志性配备。

日本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并非是一个正常国家,当时美国对它的军事技术发展极为敏感,很多地方都限制的极为严格。所以,芯片技术在日本就没有军用的需求。于是,他们独辟蹊径,开始琢磨怎么样将芯片技术和消费品结合起来。

当时日本有一家公司叫卡西欧,虽然它并非是第一个吃螃蟹者,但是显然它是当时最成功的将芯片运用到消费品中的公司。它们制造了一款计算器,将小小的芯片装了进去。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体积却没有增加多少。很快像其他日本产品一样,风靡了整个美国。占据了80%的份额。

这一下,美国不爽起来。看日本就和看当今中国的眼神一个样子。

于是1972年,美国人直接找了个理由,拒绝给日本提供相应芯片。因为没有独立生产能力,很快卡西欧就卡住了。市场份额一落千丈。他们的老总找到了当时的日本国会议员诉苦,国会议员立马起草了一份倡议书。在国会上极力呼吁政府重视半导体技术,尤其是芯片技术的发展。

当时的日本人显然比现在要聪明那么一点。于是他们决定自己搞芯片。

先是派人去美国调研了一番,发现这玩意做起来还真不容易。虽然日本的大企业有不少,但是仅仅凭借企业的力量,难以调动科学界的全部实力,想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技术攻关难度很大,便决定由政府牵头,成立了“DRAM制法革新”国家项目。意思就是政府出面,把当时日本最顶尖的一群科技公司整合起来,如日立、NEC、富士通、三菱、东芝等,大家一起凑份子搞定芯片。于是投资737亿日元的日本第一芯片研究所就成立了。

接下来的操作就很简单了,不同的研究部门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大家一起“赛马”。不管白猫黑猫,谁的产品好谁就是好猫。然后在政策上给予足够的优惠。搞芯片?税负减半,贷款低息,市场保护等等。

原本以为闭门造车的日本搞不出什么花样,美国人也就不太在意,但是没想到日本人的韧性竟然那么足。在举国之力的追赶下,仅仅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日本的同类产品就已经远远超越了美国同行。当时日本随意一家科技公司,如东芝、日立等等的产品,都能吊打美国。

1980年,美国惠普公司做了一个测试,结果让美国人大跌眼镜:零起点起步的日本半导体产业,良品率远远高于美国,差不多是后者的6倍有余。

这下美国开始慌了。

不过这还不是最惨的,当时风靡世界一时的硅谷巨头们开始纷纷倒闭,甚至连当时美国的芯片老大英特尔都已经开始要向法院递交破产申请了。

在冰冷的数据和残酷的现实面前,美国人慌了!

不过,面对困境,美国人自己也争得面红耳赤,有人认为:日本是自己的小弟,按照世界分工的理论,既然芯片已经不再是自己的优势产业,让小弟生产,我们购买不也是一样吗?

这话是不是听起来很耳熟?这和我们当年研不如卖的理论一毛一样。然后就出现了某想的买办企业和某为的民族脊梁。

但这个短视的观点很快被美国军方极力驳斥,他们认为:美国的所有高新装备都需要芯片作为核心,这样关键的技术怎么可以掌握在别人手中?哪怕日本是自己的小弟也不行。

军方的地位显然不是几个国会议员所能比拟的。于是美国商务部全权负责此次针对日本的作战规划。

很快他们就拿出了具体的方案。

第一招、钓鱼执法

商场和战场一样,也充斥着各种间谍的身影。1982年,美国FBI假扮IBM员工,故意把IBM公司的27卷绝密设计资料中的10卷发给了日立公司高级工程师林贤治。

显然后者是个耿直BOY,这么明摆着钓鱼的行为,他竟然轻而易举的就上当了。他不仅收下了这些绝密资料,甚至还要求对方提供更多的资料,他可以拿足够的资金来换取。

在FBI的精心布置下,这则案件被上升到了政治高度。美国的主流媒体大肆批判日本的商业精神,日本的职业道德,日本人的素养。反正就差把日本人祖宗十八代放在火架上烤了。

有了气氛组的烘托,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很快美国祭出了第二招。

第二招、贸易战

在舆论要求严厉打击日本企业类似的行为下,1985年,美国SIA认为,如果政府还不迅速采取严厉措施,整个行业将在与日本的竞争中消亡,于是著名的301条款出来了。

日本人自然不愿意轻易就范,他们不断派人和美国政府官员进行接洽,想要逃避美国的惩罚。但是显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败招连连,很快美国媒体又爆出了日本政府企图通过行贿的方式来阻挠美国政府的“英明决定”。

这更激起了美国上下的激愤,现在已经不再是一个产业的问题,而上升到政治层面。惩罚日本的呼声越来越高涨。人们开始打砸日本产品,以表达对这个国家的愤怒。

毕竟是亲爸爸,虽然日本政府极力解释,依旧胳膊拗不过大腿。1986年9月,两国签署了《半导体协定》。

这还没完呢。接下来才是实打实的大招。

第三招、萁豆相煎

通过对日本的打压,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已经大幅度滑坡,但美国担心假以时日它们的半导体产业会东山再起。因为美国对自己的竞争能力确实没有多少信心,于是,扶植一个新的傀儡就成了不二之选。

而和日本在各方面都很类似的韩国就成为了不二之选。

于是美国开始大力想三星等韩国公司转移技术。不过他们并不担心韩国公司重新上演日本那一幕,原因很简单,这些韩国财阀企业,其实只是打着韩国的门面而已,实质上它们根本就是西方人自己的企业。

有了美国的支持,韩国疯狂的开始从日本挖人,很快将日本的技术人才抢劫一空。韩国的半导体技术开始步入快车道。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湾湾也成为了受益者。

经过美国这么一搞,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彻底玩完,现在剩余不到6%的份额。

通过这场半导体之战,美国彻底阉割了日本。现在它又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向中国发动了芯片二战。

实际上美国发动新一轮芯片战争的阶段要远远超越一场芯片战。因为中国在芯片产业的地位,显然不具备当年日本的地位。当时日本已经全方位领先,而中国很多领域还都是一片空白。美国已经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所以此次下手比上次要早得多。但中国不是日本,日本是傀儡国家,中国是独立国家,而且中国的科技实力,也绝非是日本所能媲美。再加上中国拥有足够大的国内市场,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培育出合格的企业。

所以,这场战争注定不会延续此前的结局!

发布于 2022-10-22 22:17:42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8
上一篇:桑姓起源和来历(姓桑的祖先是谁) 下一篇:越野车销量排行榜前十(目前国内越野车销量排行榜)
目录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