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关县下辖乡镇概况(山西偏关县属于哪个市)

偏关,为山西省忻州市下辖县。偏关县古称林湖、始称偏头关、偏头寨,五代置偏头砦,元改偏头关,清改称偏关县。偏关县位于山西省西北边陲,处于黄河南流入晋的交汇处。偏关县(140932),忻州市辖县。位于山西

偏关,为山西省忻州市下辖县。偏关县古称林湖、始称偏头关、偏头寨,五代置偏头砦,元改偏头关,清改称偏关县。偏关县位于山西省西北边陲,处于黄河南流入晋的交汇处。

偏关县(140932),忻州市辖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城临偏头关,以关名县。面积1685.4平方千米,人口7.34万(2020年)。

辖6个镇、2个乡:新关镇、老营镇、万家寨镇、水泉镇、尚峪镇、老牛湾镇、窑头乡、楼沟乡。驻新关镇塔梁街。

历史沿革:偏头砦(957,北汉)-偏头关(1299,元)-置偏头关千户所(1466)-偏关县(1735)-撤销偏关县,并入河曲县(1959.1)-恢复偏关县(1959.7)

隶属变化:宁武府(1735)-雁门道(1914)-山西省(1927)-忻县专区(1949)-忻县地区(1970)-忻州市(2000)

驻地变化:城关镇-新关镇(2001,更名)

地处黄河中上游黄土丘陵区,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地势东高西低。最高处为青杨岭山,海拔1855.2米;最低处为黄河沿岸寺沟河畔,海拔875米;平均海拔1377米。境内山地属管涔山脉,有青杨岭山、柏杨岭山、草垛山、明灯山等山峰。境内主要为黄河水系,有偏关河与县川河。黄河自北向南流经县境30千米,构成偏关西界。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少雪,春季温暖干燥,夏季炎热而雨量集中,秋季凉爽而明快。名胜古迹有偏头关、明长城、吴城新石器遗址、文笔塔、隆岗寺、白龙庙等。

(1)新关镇(面积256.88平方千米,人口2.6万)

意为新的城关之意

驻地:南城村黄河大街

辖6个社区、36个村:南关社区、十字街社区、东门社区、教场坪社区、新城社区、聚福苑移民新村社区、马梁村、大红沟村、沈家村村、磨石滩村、马道村、上关村、下尧王坪村、西沟村、窑子上村、磁窑沟村、阳塔村、营盘梁村、高家上石会村、王家上石会村、庄王村、深埝村、马家埝村、南城村、白龙殿村、坭埝村、北城村、穆家埝村、大深埝村、刘家湾村、孤家沟村、天峰坪村、黑豆埝村、关河口村、紫金山村、柴家岭村、杨家岭村、小算沟村、小偏头村、闫家沟村、梨园村、桦林堡村。

历史沿革:城关镇(1953)-与马家埝乡合并为新关镇(2001)-天峰坪镇并入(2021)

*天峰坪镇:天峰坪乡(1955)-天峰坪镇(1984)

(2)老营镇(面积211.72平方千米,人口0.8万)

因古时曾安营扎寨,故名

驻地:老营村

辖11个村:老营村、方城村、岩头寺村、大河湾村、鸭子坪村、下土寨村、上土寨村、贾堡村、木瓜贝村、教儿埝村、丫角山村。

历史沿革:老营乡(1953)-老营镇(1984)-教儿埝乡并入(2001)

(3)万家寨镇(面积87.7平方千米,人口0.3万)

传明兵部右侍郎万世德在面临黄河东、南、北三面皆悬崖绝壁的地方建寨,故名

驻地:万家寨村

辖19个村:万家寨村、乾坤湾村、马道咀村、老牛湾村、沙庄王村、破石槽村、十八盘村、陡咀村、珍珠庄王村、黄龙池村、岳家窑村、小刷咀村、泉子湾村、滑石村、柏林峁村、教官咀村、草垛山村、麦虎村、辛窑上村。

历史沿革:黄河公社(1958)-万家寨乡(1984)-万家寨镇(1994)-黄龙池乡并入(2001)-析置老牛湾镇(2021)

(4)水泉镇(面积129.5平方千米,人口0.5万)

因该地泉水旺盛而得名

驻地:水泉村

辖10个村:水泉村、高峁村、七家坪村、百草坪村、池家塔村、南海子村、达连庄窝村、张岭沟村、刘家咀村、麦绿坡村。

历史沿革:长城公社(1958)-水泉乡(1984)-水泉镇(2020)

景点明代长城红门口。

(5)老牛湾镇(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

因老牛湾得名

驻地:老牛湾村

辖9个村:老牛湾村、马道咀村、黄龙池村、柏林茆村、乾坤湾村、教官咀村、草垛山村、麦虎村、滑石村。

历史沿革:老牛湾镇(2021)

(6)尚峪镇(面积286.7平方千米,人口1万)

以尚峪村得名

驻地:尚峪村

辖19个村:尚峪村、甘曹咀村、百草坪村、赵家沟村、长安镇村、西峪村、碾儿沟村、大泉上村、操场村、南堡子村、下井坪村、双寨村、大庄窝村、小庄窝村、张家庄村、北场村、教子沟村、南沟村、井泉村。

历史沿革:尚峪公社(1961)-尚峪乡(1984)-与南堡子乡合并为尚峪镇(2021)

(7)窑头乡(面积256.5平方千米,人口1.9万)

以窑头村得名

驻地:窑头村

辖40个村:窑头村、八达窊村、沙圪旦村、阳坡店村、王家坪村、腰铺村、响水村、南窑头村、何家沟村、堡子湾村、岳家村、阳坡泉村、沙坡村、楼子沟村、张家埝村、高家埝村、火头村、大石洼村、沙埝村、韩昌沟村、光明村、闫家洼村、高峁梁村、天洼村、黄树坪村、霍家沟村、陈家营村、坝子山村、天洼村、张家山村、黑山村、黄家营村、八柳树村、杨家营村、油房头村、西庄子村、常家窑村、马站村、石沟子村、高家湾村、闫家贝村、曲家湾村。

历史沿革:红旗公社(1958)-窑头乡(1984)-大石洼乡并入(2001)-陈家营乡并入(2021)

(8)楼沟乡(面积275.49平方千米,人口0.98万)

以楼沟村得名

驻地:楼沟村

辖13个村:楼沟村、迤西村、柏家咀村、三台梁村、磨老洼村、碾子梁村、小村、刘家沟村、庄子寺村、王家山村、东寨村、西寨村、兴曹村。

历史沿革:先锋公社(1958)-楼沟乡(1984)-曹家村乡并入(2001)

境内古迹吴城新石器遗址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偏关,古称偏头关,位于今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城中部偏西的关河北岸,西临黄河,自古为边防重镇,它与晋北的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中华三关,是明代长城“外三关”之首,有“三晋之屏藩”、“晋北之锁钥”之称。

说起偏关,它既大名鼎鼎,却又默默无闻,知道偏关的人不少,但不知道它的人也不少,而熟悉偏关历史的人更不多,一句话,偏关在古代历史上的存在感很低。

偏关以形得名,据《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 “偏头,古武州地,东连丫角山,西通黄河,与河套仅隔一水,其地东仰西伏,故名偏头。宋自南渡后,属金,元为偏头关,明因之。”

有一首古人留下的五言诗,形象地描述了偏关的自然环境及独特的边塞氛围:

雄关鼎宁雁,山连紫塞长。

地控黄河北,金城巩晋强。

偏关的险要主要得益于黄河与长城,在偏关的西边,黄河水奔流南下,而偏关和巍峨曲折的长城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天然、一人工的屏障,护卫着晋北大地。

因地利之故,偏关一带自古就是中原王朝与北方的游牧民族展开厮杀的区域。秦汉时期,偏关属雁门,隋朝时期属马邑(今山西朔州)。

五代北汉乾佑四年(951年),刘崇在晋阳(今太原)称帝,首次设立偏头寨,据险驻兵,以“地控西北,为守城之权舆”。

北宋时期,杨继业、杨延昭父子镇守三关,在雁门关、偏头关一带与契丹辽兵展开浴血奋战,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杨家将”抗辽的故事成为家喻户晓的世代佳话。

元朝时,偏头寨正式升级为关,设置武节将军枢密院判守御此关。从此,偏头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长城外三关。

明朝立国后,虽然将蒙元贵族驱逐出塞外,但边患问题一直未能根除,北元残余势力经常兴兵南下,侵扰明朝。

偏关因为位置最西,距敌最近,成了边防前哨,是三关之首,重中之重。

而且,由于雁门关和宁武关都建在内长城上,属于设在中原内部的第二道防线,只有偏关,北面过了外长城,西面过了黄河,就直接和蒙古残余势力碰面,因此,偏关在明朝时期,防卫任务非常重要。

相对于“以险设关”的雁门关、宁武关,“因边设关”的偏关更重视长城的作用,这一段长城的安危直接关系到明王朝盛衰。

自古以来,晋北地区就是胡马嘶鸣、烽烟四起的战场,无数次的大战就在这里上演,黄河流域的汉民族和从蒙古高原南下的多支游牧民族就在这里展开一场场的冲突。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无论是在历史的记载中,还是民间传说中,偏关一带却很少发生有大规模的,相对于战争频繁的雁门关、宁武关来说,甚至是大同白登山古战场,偏关似乎很太平,这是为什么呢?

偏关虽然地理位置很重要,但因其周边沟壑纵横,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在冷兵器时代,战争主要是靠双方在战马、战车以及士兵数量上的对阵,而偏关一带地势显然不适合布阵,自然给人感觉太平,而边防重镇太平了,在历史上的存在感自然很低了。

发布于 2022-10-17 22:56:09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29
上一篇:河曲县下辖乡镇一览(山西省河曲县属哪个市) 下一篇:带你了解最便宜的宾利轿跑(宾利最便宜的车多少钱)
目录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