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Mate50Pro拍照分析(华为照相最好的手机是哪一款)

华为Mate40Pro是现在我的主力手机,前段时间,历经2年之久的华为Mate50Pro终于发布了,而发布会上介绍的“北斗卫星消息”“没电也能用”的应急模式等新功能,直接将话题与噱头拉满。但是

华为Mate 40 Pro是现在我的主力手机,前段时间,历经2年之久的华为Mate 50 Pro终于发布了,而发布会上介绍的“北斗卫星消息”“没电也能用”的应急模式等新功能,直接将话题与噱头拉满。

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两个功能日常基本上很少会用到(但绝对是加分项,紧急时刻使用可以救命),所以在我入手华为Mate 50 Pro之后,我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影像以及HarmonyOS3系统体验。至于手机性能,华为Mate 50 Pro能够用上骁龙8+算是意外之喜,虽然缺失5G,但是性能确实够顶,目前这款处理器是安卓手机的一流梯队。

不过,话说回来,假如华为Mate 50系列采用骁龙8处理器,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那一定是一个超大的灾难,也是一个有损口碑的选择!骁龙8的耗高、发热严重等问题,已经是人尽皆知,分分钟会让旗舰手机的口碑直线下滑,败在骁龙8处理器的安卓旗舰手机不在少数。相比之下,骁龙8+的表现要好很多,功耗与发热问题得到了解决。

2022年少见的“刘海屏”

在聊影像与系统之前,还是想和大家谈一谈华为Mate 50 Pro的外观,毕竟2022年依旧采用“刘海屏”的手机着实少见。

华为Mate 50 Pro与华为Mate 40 Pro尺寸基本一样,甚至我可以把Mate 50 Pro自带的保护壳戴在华为Mate 40 Pro上。外观最明显的不同,一是后摄模组变得更大;二是将“药丸屏”变为了“刘海屏”,可能是为了中轴对称的设计美学。

Mate 50 Pro后置是三颗摄像头,放大了摄像头的挖孔,看起来更强,确实摄像头也做了升级,比如主摄加入了可调节10档的光圈,像素更高的潜望长焦,更广的超广角等等,在此不做过多描述,后面会详细展开讲。另外后摄模组圆环还加入了一个精雕纹理的巴黎饰钉设计,从细节处打磨质感。

而我手上的这款Mate 50 Pro是【曜金黑】的配色,可惜的是,玻璃背板依旧难逃粘指纹的命运。

不过Mate 50 Pro握持手感很舒服,相比9.1mm厚度的华为Mate 40 Pro,华为Mate 50 Pro要更轻薄一些,机身厚度8.5mm。而且华为Mate 50 Pro不再是采用瀑布屏,前后3D弧面玻璃向中框靠拢的设计,握持时会明显感觉到薄了不少。

Mate 50 Pro这次将屏下指纹位置进行了下移,更靠近下边框,大拇指解锁需要弯曲更大的角度,个人感觉不如上一代位置解锁方便。而且华为Mate 50 Pro依旧采用的是屏下光学指纹解锁,最近早上手指比较干,经常会出现指纹解锁不了的情况,希望下一代可以升级为超声波屏下指纹解锁。

而Mate 50 Pro之所以采用刘海屏,主要是因为加入了3D ToF深感摄像头,并且将听筒也集成在了刘海区域,刘海的宽度有所缩窄,3D人脸识别优势就是安全、暗光也能解锁等。如果实在觉得别扭,也可以将顶部的刘海区域隐藏起来。

Mate 50 Pro采用的是一块6.74英寸OLED屏,2616 x 1212分辨率,支持120Hz刷新率,以及HDR Vivid显示(这个有用,下文会说),但是屏幕默认情况下给我的感觉有点稍微偏黄,不知是出于护眼的考虑还是什么原因,不过我们可以将屏幕色温调为冷色,这样看起来更接近白色。

突破期望的惊喜表现

说实话,我起初对华为Mate 50 Pro的拍摄表现并不抱有过多的期望,一是由于华为P系列才是主打的影像,Mate系列的影像一直都是“第二顺位”。二是,发布会上也没有“大肆鼓吹”介绍Mate 50 Pro手机摄像头的传感器硬件规格。

在发布会上看到华为Mate 50 Pro影像功能部分,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三点,一是F1.4-F4.0的十档物理可变光圈;二是,用来取代原本徕卡地位的XMAGE;三就是保时捷保本才有的超微距长焦摄像头下的微距表现;可惜,我没有拿到保时捷版本,所以只能体验前面两个功能。其中XMAGE一共有原色、鲜艳、明快三种风格,Mate 50系列也是首款搭载XMAGE的手机。

对比我的华为Mate 40 Pro,发现这次Mate 50 Pro影像提升是巨大的,突破了我的期待,带来了意外的惊喜,Mate 50 Pro影像有几个方面的提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色彩鲜明,还原准确

对比华为Mate 50 Pro与华为Mate 40 Pro的拍摄样张,可以直观感觉到手机影像的提升之处,比如下面我在阴天拍摄的黄色房子,华为Mate 50 Pro的拍摄样张比较贴近真实的情况,色彩还原准确且鲜明、对比度更高,而Mate 40 Pro色彩就要显得平淡很多,样张给人过于平的感觉。

华为Mate 50 Pro在开启鲜艳模式下,对比度会变高,色彩更显浓郁,明快模式相比原色会更显明亮一些,而华为Mate 40 Pro开启徕卡鲜艳与柔和模式下,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偏色问题,对比度非常高。

华为Mate 50 Pro鲜艳、明快

华为Mate 40 Pro徕卡鲜艳、柔和

在微距模式下,两个手机的差别会更明显!在拍摄下面这张花朵照片时,两个手机均自动开启了微距模式,对比样张,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华为Mate 50 Pro的花蕊、花瓣上的轮廓都很清晰,而Mate 40 Pro在这部分的细节基本全消失。在色彩上,华为Mate 50 Pro黄色与真实更接近,Mate 40 Pro的黄色过浅。另外华为Mate 50 Pro的花朵边缘虚化部分更自然,分割界限比较清楚。

Mate 50 Pro更多微距照片:

在我拍摄下面这几张室内老物件的照片,华为Mate 50 Pro更准确的还原了当时拍摄的画面,色彩准确,而且保留了准确的光影美感,复杂的紫灯与黄灯也有比较好的还原。对比之下,华为Mate 40 Pro给人一种过于提亮的感觉,比如瓷杯上有些过亮,缺失光影的层次感,相框部分过亮,还有老毛病的色彩偏黄绿。

从色彩来说,我更喜欢华为Mate 50 Pro的XMAG的调色方式,走出了自己的味道,原色很接近真实色彩,鲜艳则是在保持色彩尽可能真实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提升对比度、色彩饱和度调节。对比之下,现在的华为Mate 40 Pro徕卡的“鲜艳”与“柔和”模式我已经很长时间没用了,一直用的默认标准模式,一是色彩偏色比较严重,二是对比度过高,色彩过于浓艳,偏红偏蓝,细节缺失严重,三可能是我看腻了这种色彩。

Mate 50 Pro 原色、鲜艳、明快

Mate 40 Pro 徕卡标准、鲜艳、柔和

二:OIS光学防抖 夜晚拍摄更稳

夜景的表现,Mate 50 Pro的明亮度、色彩以及光与影的处理上也要好于Mate 40 Pro,但细节的清晰度还有待改进,照片放大会画质依旧会有点模糊,可能受限于主摄传感器本身的硬件光学素质。

另外相比华为Mate 40 Pro,华为Mate 50 Pro主摄加入了OIS光学防抖,优势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在夜晚手持拍摄时,有光学防抖的照片清晰度会更稳。比如下面这两张照片,华为Mate 50 Pro拍摄的字体依旧很清晰,而Mate 40 Pro拍摄的字体比较模糊,同时有点偏色。

三:F1.4-F4.0十档可变光圈

再来聊一聊F1.4-F4.0的十档物理可变光圈,在默认拍摄模式下,是没办法手动调节光圈大小,拍摄时,手机会自动根据拍摄的环境,自动调节出合适的光圈数值。

这段时间我也拍了很多的照片,分别查看了这些照片的光圈数值,白天的样张基本在F2左右,夜景则会以F1.4超大光圈拍摄,通过大光圈提升进光量,从而降低ISO感光度,减少曝光时间,提升手持拍摄的稳定,而F4光圈基本没出现。

那什么时候F4光圈才会派上用场呢?大家可能会以为会在很强的阳光下,其实不然,从我自己拍摄的样张来看,F4光圈反而是用在了美食拍摄模式下。比如我下面Mate 50 Pro拍的几张美食照片。

对比Mate 50 Pro与Mate 40 Pro的拍摄美食照,放大照片,可以看到Mate 50 Pro拍摄的照片,边缘的虾、肉片依然很清晰,景深更大,而Mate 40 Pro由于一直采用F1.9光圈,景深就一直很小,导致这些美食照片的边缘画质就很模糊。另外从颜色观感来看,Mate 50 Pro拍摄的美食照片也更有食欲。

左为Mate 50 Pro 右为Mate 40 Pro

左为Mate 50 Pro 右为Mate 40 Pro

在F1.4大光圈除了在拍夜景时候会用到以外,在使用人像模式给人拍照的时候,同样会提供更深的虚化效果,带来与相机拍摄类似的效果。

如果你自己有着不错的摄影基础,想要玩玩不同的光圈变化,可以在手机拍摄的专业模式中,手动调节光圈值,一共有F1.4、F1.6、F1.8、F2、F2.2、F2.5、F2.8、F3.2、F3.5、F4.0之间调整。

至于超广角与长焦,Mate 50 Pro的超广角相比Mate 40 Pro是更广的,13mm焦段(Mate 40 Pro超广是18mm焦段),所以会看到一个更大曲度的超广角拍摄视角,除了拍的广,视觉的拉伸感会更长。

Mate 50 Pro长焦像素是提升到了6400万像素,不过最高支持的是3.5倍光学变焦,最高可以支持100倍的数码变焦,成像画质的清晰度提升,在色彩调教上与主摄基本保持了一致,直接看样张。

四:HDR Vivid的显示

令我觉得Mate 50 Pro拍摄效果提升比较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视觉,毕竟判断一个照片的好坏,除了要本身拍的好以外,显示也很重要!上文我们提到HDR Vivid的作用,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其实上面大家看到的Mate 50 Pro的拍摄样张,与我在Mate 50 Pro手机上看到的效果是有所不同的。

比如带有喷泉的那张夜景照片,我在Mate 50 Pro手机上看到的是喷泉下面的灯带、墙上的射灯会更亮一点,对比度显得也会更高。也就是说,拍摄的照片在Mate 50 Pro图库中查看会自动激发出HDR显示的效果,在光比越大的场景下,这种效果会尤为明显。我拍了一个动图GIF,大家可以重点观看下图灯带的变化。这个确实很影响视觉观感的,有机会可以去线下真机看下。

聊到这,Mate 50 Pro影像部分已经差不多讲完了,简单给大家小总结一下

1:相比上一代的Mate 40 Pro,Mate 50 Pro的色彩提升是巨大的,色彩还原很准确,拍摄的照片看起来就很通透,更接近真实。最重要的是,虽然主摄采用了RYYB传感器,但是偏色的问题解决了。

2:XMAGE的“原色”、“鲜艳”、“明快”三种风格走出了自己的味道,保持还原真实,进行适当色彩对比度、饱和度的调节。我的理解,可能是站在了“徕卡”的肩膀上,调教出更符合国人审美的照片风格。对比Mate 40 Pro的徕卡色,我更喜欢现在Mate 50 Pro XMAGE。

3:F1.4-F4.0的十档可调节光圈有帮助,自动选择光圈的方式,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的拍摄照片,比如美食模式下的F4光圈保持边缘画质,人像F1.4光圈加深虚化,而且调教的还算不错。

4:HDR Vivid在我看来,可能是一个“自我欢喜”的功能,它会让你Mate 50 Pro拍摄的照片,通过HDR Vivid显示,在你手机上看起来更棒,但是别人可能更不会感觉到,全链路HDR不止华为在做,而这确实是一个从视觉上提升拍摄的照片质量方式。

聊聊新增的小功能

文章到这已经很长了,但是Mate50 Pro有些功能还是想和大家分享下。第一个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超级中转站”这个功能,可以将选择的文字、照片、视频甚至是文件夹存放在中专中,然后以悬浮的方式存在屏幕的右上角。

在任何一个应用界面,都可以点击浮窗,弹出我们存放的内容,拖拽对应内容即可,比如我给同事发一个Word的文档,但还有配图需要传给他,这个时候我可能需要先找到文档发送,然后再进入图库中找到图片再传送,而这个中转站可以同时保存文档与图片,一起拖拽发送给他,如果需要发送给第二个人,可以继续一键拖拽,这样就不用反复来切换页面,非常的方便。

关于1%的低电量应急模式,有些朋友可能比较纳闷,这与之前华为超级省电模式有何不同呢?实际上手就会发现不同,比如我的Mate 40 Pro在1%的电量会提示你还有60s关机,但是Mate 50 Pro不会,它在1%的电量时候,提醒你还有60s自动进入低电量应急模式,把电量都聚在一起,手机还能支撑一段时间,相当于给你一个反应的时间,可以打电话或者亮码、扫码。

提到扫码,现在基本上是每个人出入必做的事情。Mate 50 Pro增加了一个质感扫码的功能,可以在手机设置的辅助功能-智慧感知-质感扫码功能打开,设置默认支付方式。这样我们举起手机,1米距离左右对着场所码,手机就会出现识别二维码的提示,然后连续敲击机背两次,就可以快速打开扫一扫。除了场所码以外,收款码、单车码都可以。(对了,我的Mate 40 Pro即便升到鸿蒙3.0,也没有这个功能)

至于北斗信息功能,实际也体验了一下,目前这个功能是在众测阶段,每月30条免费额度,月底自动清零,需要在华为手机内置的“畅连”应用中使用,发送的消息不可自定义,自带一些短句子,比如“被困住了,急需救援”,一次最多可以发给4个联系人,可以选择带位置信息发送,不过,需要在开阔的地方,拿着手机搜到卫星才可以发送。

最后

相比华为Mate 40 Pro,这一代Mate 50 Pro在影像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提升,自研的XMAGE,取代了原来的徕卡地位,影像调教的风格我个人比较喜欢,相比更浓的德味,XMAGE带来的是真实且通透的拍摄质感。F1.4-F4.0的十档可变光圈,智能切换,适配不同拍摄场景,要虚有虚,要实有实。加入的超级文件中转站以及质感识别提升手机操控便利,以及北斗卫星、1%低电量硬件模式,从硬件到软件上,都让我看到了华为Mate 50 Pro的小创新与进步。

可能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5G、没有麒麟芯片,但骁龙8+在性能上确实已经超过了麒麟9000,功耗控制也要比骁龙8好了不少。Mate 50 Pro的发布会我全程都在看,在发布会的结尾,即便在介绍骁龙8+处理器时,余承东也是没有说出“高通、骁龙”的中文,可能心中的那份“不甘心”,但是依旧给了目前能给到的最好处理器。

发布于 2022-10-11 20:47:48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28
上一篇:一般小刮擦私了多少钱(轻微刮蹭私了100元少么) 下一篇:PHP应用模式之FastCGI的运行工作原理详解
目录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