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发生在雒城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刘备、庞统和张任。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刘备听从蜀中名士彭羕的建议,突袭驻扎在雒城外的泠苞。泠苞仓皇而逃,遭魏延生擒,后被刘备斩首示众。战后,刘备设宴款待彭羕。此时,诸葛亮从荆州派来的使者马良求见,转交了诸葛亮的一封亲笔信。诸葛亮在信中建议刘备在雒城之战中谨慎从事。不过,庞统看完此信后,却认为诸葛亮是怕自己立下头功而有意阻止,因此极力建议刘备立即出兵。
在庞统的再三催促下,刘备终于决定向雒城发动进攻。法正认为,前往雒城有两条路,都可进兵。庞统提出,自己与魏延担任先锋,从小路前进。刘备则与黄忠一起从大路出发。但就在出兵之际,庞统的战马突然马失前蹄。刘备便将自己的坐骑——的卢交给了庞统。
与此同时,镇守雒城的吴懿、张任等人也得到了刘备即将发动进攻的消息。张任认为城外的小路尤为重要,自己便带着三千军士提前赶到小路设伏。
没过多久,魏延和庞统先后来到张任设伏的小路。庞统见道路两旁枝叶茂盛,树木丛杂,心里非常担心,便问军士此处的地名。军士回答此处名叫落凤坡。庞统大惊,认为自己“凤雏”的道号与“落凤坡”的地名相克,连忙下令撤军。就在此时,张任一声令下,伏兵乱箭齐发,将庞统射杀。
小说中提到的雒城之战,不仅在历史上曾经真实发生,而且是刘备在益州争夺战期间遇到的最大挑战。据《三国志•先主传》载:“先主进军围雒;时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这也是刘备数十年征战生涯中为时最长的一次攻坚战。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雒城守将张任,在历史上也的确为刘璋的部将。据《三国志》相关传记记载,张任原本在刘璋手下担任益州从事一职。益州争夺战打响后,张任先后在涪县、绵竹、雒城一带与刘备有过较量,最终在雒城被俘并遭被刘备处死。
不过,从史料的记载来看,张任被杀的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而庞统之死却是在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这也就意味着张任与庞统之死并无关联。
历史上庞统之死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这一点在《三国志•庞统传》中有着明确的记载。该传称:“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由此可见,当时刘备大军已经将雒城团团围住。庞统是在指挥攻城的作战中被流矢射中而亡的。
那么,庞统被射杀的地方是不是名叫落凤坡呢?其实并非如此。在汉末三国期间,此处的地名并不叫落凤坡。在东汉时期,因地处绵竹城东,因此被称为绵竹关,隋唐时期又被改名为鹿头关。直到唐代中期,此处又被定名为白马关。这个地方,便是如今的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白马关的鹿头山。落凤坡,则位于鹿头山中。这里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落凤坡的得名完全是受到宋元时期三国故事及《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而出现的。
如今的白马关,是当地一个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主要景点有白马关、落凤坡、庞统祠墓、金牛古道、换马沟、八卦古战场等三国遗址组成,是四川省三国遗踪旅游的重要一站。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庞统祠。
据当地的文史资料记载,庞统死后,刘备便在其殒身之处兴建了陵墓,该墓在蜀汉时期被命名为汉靖侯祠,民间则称为庞统庙。不过,该庙在一千多年间屡遭破坏,到了清代康熙年间,仅剩正门、正殿、侧殿、栖凤殿及荒冢。祠外尚有一些零星的石门、石坊、石柱等残迹犹存。上世纪八十年代,庞统墓得到了全面的修缮和扩建。如今,庞统祠已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吸引大批三国爱好者前来凭吊和参观。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