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于城市的排行榜单众多,评价体系也是五花八门。大家比较熟知的有第一财经的新一线城市排行榜,赛迪的全国百强县(区)等。
新一线城市排行榜选取的商业指数,而赛迪的数据基本是兼顾GDP和软实力。
从指标的清晰程度来看,单纯从GDP可以很直观的反映出城市之间的排序。但是GDP是不是能够代表一个城市的整体实力,这个是有待商榷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榜单已经摈弃了“唯GDP论”,因为单纯的GDP排名统计局就已经完成,不需要专业的研究机构。
第一财经的新一线城市排行榜这几年的影响力比较大,争议也比较大,主要就是成都连续多年以100分位居新一线城市榜首,其实这个第一财经解释多次了,100分并不是满分。四大一线城市的分数都超过100分,不过100分确实是新一线城市的满分,也就是说成都是新一线的标杆城市。
除了第一财经,在上海还有一家研究机构,每年都会出百强城市排行榜,这就是华顿经济研究院。这家研究机构成立于1988年,是我国首家研究宏观经济、区域经济的综合性咨询机构。
从2015年开始,华顿经济研究院已经连续8年发布了“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2022年的榜单已经在6月底正式发布。
华顿评价的指标维度又是如何选取的。其实很简单,他们先按2021年GDP,选取排名110名的城市。然后再按照硬性指标(GDP、财政、居民储蓄等)系数0.618和软性指标(环境、科教、人文等)系数0.382,综合得分,排除10个城市,最终评选出100个城市。
这个指标选取规则有2个亮点,首先GDP排位在110名之后的城市,是无法入围百强的;还有就是硬性指标和软性指标采取了黄金比例。
从以上可看出,经济指标在华顿版的全国百强城市还是占据这重要的比例,不过并不单纯只是GDP。
而且华顿研究院并未按照大家的常设思维,而是创新性地将百强城市分为4个梯次,分别是超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准一线城市、得分低于60分的城市。
下面就来看看那些城市能够上榜。由于篇幅所限,我们今天着重阐述超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其余详细情况请看完整的榜单。
2个超一线城市:北京、上海。众所周知,我国有四大一线城市,就是北上广深。这个在民间和官方,都已经形成了普遍共识。
但是如果非要把这4个一线城市再细分等级的话,北京和上海无疑是高一个层级的,因为这2个城市在我国太特别了。
华顿研究所的分类方法还是很独特的,就是严格按照分值来看,超一线城市的得分在90分以上。如果按照满分100分测算,这绝对算是最顶级的城市才能入围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只评选2个超一线城市,也算说得过去。
6个一线城市:深圳、广州、杭州、南京、苏州、武汉。一线城市的得分是综合分值在70分以上,但是又低于90分。
深圳和广州分列一二,不过没有公布具体的分值,还不太清楚根据华顿的指标体系,深圳和广州跟北京上海相比,到底差距几何。
如果京沪是刚超过90分,而广深在89/88分,差别还不是太大,这样细分超一线城市就没有太大的意义。
如果相差超过10分,还是能说明一定的问题。
去年我国GDP排名十强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
华顿版的超一线和一线共有8个城市,重庆和成都落选了。重庆比较好理解,因为重庆说是一个市,体量堪比一个省,如果把下属县市去掉,重庆的实力进不了前十。但是成都落选就有些让人意外了。
单纯从GDP排名来看,成都排在第7位,比杭州、武汉、南京都要高,为何会落选呢?第一财经的新一线城市排行榜依据的是商业指数,这里面人口总量就起到很大的作用,成都的总人口超过2000万,城区人口超过1300,这绝对是加分项。
但是根据华顿的数据指标,成都的GDP虽然位居第7,但是财政收入、居民储蓄等指标,肯定要比杭州、武汉、南京要低。再加上西部地区的软实力,肯定也会比中部、东部要弱一些,所以综合下来,成都落选也就不奇怪了。
跟成都落选相对应的是,武汉竟然入围一线城市名单,成为中西部省份中的一棵独苗。
其实武汉跟成都之间到底孰强孰弱,历来争议不断。成都靠的=的是人口众多带来的总量优势,人均实力肯定逊色很多,而武汉总体实力和人均实力齐备,综合考量应该是武汉更强一点。
华顿研究院的这份全国百强城市排行榜,综合了软硬两大指标,而且侧重于经济实力,科学性还是很强的。评选出的这2个超一线城市、6个一线城市,你觉得有异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