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疫情已报告确诊及疑似病例237例,影响到21个非洲以外国家,未来这一数字预计还会上升。
目前猴痘尚未传入中国,未来是否有这种可能性?这一病毒今后是否可能会引发全球大流行?
猴痘是什么
猴痘1958年在猴子身上被发现,1970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现了首例人感染该病毒的病例。但多年来,这只是一种地方性疾病。
“猴痘”的名字听起来虽和猴子有关,实际上猴子并非该病毒的源头宿主。一些证据表明,非洲本土啮齿动物,如冈比亚巨鼠和松鼠,可能是该病毒的源头宿主。
联合国网站介绍,猴痘是一种罕见的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病人症状与过去在天花病人身上所观察到的相似,但临床严重程度较轻。
猴痘潜伏期有多长
目前,英国已宣布猴痘确诊病例和密接人群都需接受为期3周的隔离。
隔离21天的原因在于,猴痘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出现症状之间的时间间隔)通常为6至16天,但也可为5至21天。
感染可分成两个阶段:发病期(0-5天)出现发热、剧烈头痛、淋巴结病(淋巴结肿大)、背痛、肌痛(肌肉疼痛)、重度疲乏无力(精神不振);皮疹期(出现发热后1-3天内)则出现不同阶段的皮疹,经常从面部开始,然后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最常见面部(95%的病例)、手掌和脚掌(75%)皮疹。皮疹的变化从斑丘疹(底部扁平的病变)到小水疱(充满液体的小疱)、脓疱,约10天后结痂,约三周后结痂才能完全消失。
多数感染者会在几周内康复,但也有感染者病情严重甚至死亡。
猴痘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猴痘病毒是如何“动物传人”的呢?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黏膜损伤部位等,二是食用烹饪不当的感染动物。
一般来说,猴痘病毒在人际间传播并不常见。
目前传播可能发生在亲密关系中,通过粘膜或非完整皮肤与病灶中的感染性物质密切接触,或通过长时间面对面接触期间的大量呼吸道飞沫而发生。
如何保护自己
据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华山感染”公众号21日发布的文章介绍,旅行期间或从流行地区返回后的任何疾病都应向卫生专业人员报告,包括有关最近所有旅行和免疫史的信息。
前往流行国家的居民和旅行者应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患病动物(死的或活的)(啮齿动物、有袋动物、灵长类动物),并应避免食用或处理野生野味(灌木肉)。应强调使用肥皂和水或酒精类消毒剂保持手卫生的重要性。
中国正在进行的新冠防疫工作对于预防猴痘的传入也有效果。当前对入境人员采取14+7天隔离政策,只要入境隔离政策完善,也是可以挡住潜在威胁的。
普通大众没必要害怕猴痘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