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在园内拍摄到贺兰山鼠兔,这也是贺兰山鼠兔时隔6年现身,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下面大家就和腾阅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贺兰山鼠兔时隔6年现身,贺兰山鼠兔是几级保护动物,鼠兔是兔子还是老鼠。
贺兰山鼠兔时隔6年现身
2月28日,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工作人员聂洧在公园内拍摄到世界极危物种贺兰山鼠兔,这是时隔六年后在该公园再一次记录到该物种。
据《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记载,贺兰山鼠兔,别名宁夏鼠兔,为我国鼠兔中体形较大的一种,体重176—236克。耳圆形,四肢粗壮。冬季背部银白色,皮毛淡铁灰色、毛尖纯黑色;腹毛白色有淡黄色调;足上面白色,下面浅灰色。耳下方颈侧有一块锈红色斑块。
鼠兔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地砾石带,在乱石堆的缝隙中生活,洞道结构简单。昼日活动,晨昏活动频繁,会建典型的鼠兔干草堆。主要以蒿草、荷草科及禾木科植物的叶、茎为食。不冬眠。4月上旬进入繁殖期,每年产1胎,每胎2—4崽。仅分布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的贺兰山脊顶地区,分布范围极有限,乃是中国特有物种。目前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鼠兔是兔子还是老鼠
鼠兔并不是老鼠,也不是兔子,而是兔子的近亲“鼠兔目”。
它的外形很像兔子,不过身材和神态却更像鼠类。也正是因为它们这样引人注目的外表,让生物学家命名的时候犯了难。此外,鼠兔摄食方式和行为又更像兔子,最后中和之下就叫鼠兔。因此,鼠兔是属兔目动物,也就是说它们划归于兔子家族。
鼠兔生活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这些地区大都比较寒冷,因此鼠兔进化出浓厚的皮毛御寒。皮毛大多呈现沙黄、灰褐、红棕等。
大多生活在林木线之上寒冷多岩的山地,在青藏高原的草原上常见褐背拟地鸦、雪雀白天进出鼠兔的洞穴。据分析,鼠兔可借助鸟类的惊鸣来报警,小鸟可利用洞穴躲避太阳的强烈辐射或暴风与冰雹。
鼠兔适宜室温20℃左右,湿度40~55%环境下生长,光照14~16小时,耐寒怕热,室温高于27.5℃,鼠兔呼吸紧促,气喘不安,不利于生长。鼠兔胆小,尤其怕惊扰,是典型的植食性动物。
高原鼠兔的重要性
和兔子不同的是,高原鼠兔没有尾巴,耳朵虽然也是竖起来,但它们的耳朵比较圆,看起来非常可爱。
据研究发现: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地区的关键物种,如果它们的数量减少,那么当地的整个生态系统都会受到影响。
这是因为高原鼠兔繁殖能力强,它们能够在夏天时繁殖多胎幼崽,满足食肉动物们对肉类的需求。要知道的是,青藏高原地区小型食草类哺乳动物较少,如果没有高原鼠兔的存在,那么香鼬、藏沙狐、狼甚至老鹰、秃鹫等食肉动物都会减少一大半的能量来源,也将会导致它们数量减少。
其次是高原鼠兔善于挖洞以躲避天敌,而它们的洞穴能够保护其他动物,以及为其他动物提供育雏场所。比如:香鼬以及褐背拟地鸦等,都会在鼠兔挖掘的洞穴里筑巢。
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地区水汽较少,气温较低,无法满足森林的生长,而草原环境过于开阔,很多动物在躲避天敌时会躲进它们的巢穴;另外如果在地面上筑巢会增加幼崽被其他动物掠食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高原鼠兔挖掘的洞穴就是天然的育雏场所,以香鼬为代表的动物往往会将洞穴中的鼠兔消灭殆尽后,霸占它们的巢穴用来定居、储藏食物,甚至是繁殖后代。
再者,高原鼠兔挖掘洞穴过程中,会将松软的泥土带到表面,可以疏松土壤,为植物种子萌发提供一定的条件。
另外,高原鼠兔挖掘的洞穴可以涵养水源,当地降雨较多时,来不及排泄的洪水可以流入到高原鼠兔的洞穴中,不至于导致当地发生大规模洪灾。
除此之外,高原鼠兔在洞穴中会排便,而粪便又可以为植物提供营养,增加生物多样性。
最重要的是,高原鼠兔不冬眠,在冬季食物减少时,高原鼠兔几乎是当地所有食肉动物们的主要目标。
正因为高原鼠兔如此重要,所以它们才是撑起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的“扛把子”,当然,这也意味着它们天敌众多,出门吃个草都要冒着生命危险。
高原鼠兔危机
在过去,由于人们对鼠兔的了解不多,认为高原鼠兔是造成草原退化的原因,以及认为是它们与家畜抢夺食物。因此当地人在青藏高原地区大量喷洒有毒物质,消灭鼠兔。
但实际上,鼠兔并不是造成草场退化的原因,也很少会与家畜抢夺食物。而且事实刚好与人们所说的相反,鼠兔是警报器,一旦当地草场退化,人们能够看到的鼠兔数量将会增多。
这是因为在草原没有退化时,鼠兔分布较为分散,人们很难看到。而当草原退化后,鼠兔的踪迹难以隐藏,才被人们观测得到。
另外,通过农药消灭鼠兔得不偿失,这是因为鼠兔的繁殖能力强,只要有极少数鼠兔能够幸存,它们就能够在下一个繁殖季繁殖大量的后代。而农药又会造成草原上其他野生动物死亡,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
当然,除了高原鼠兔之外,在我国还生活着许多濒危的鼠兔,其中以伊犁鼠兔为代表。伊犁鼠兔的长相和高原鼠兔不同,它们看起来像是一个玩偶,但它们数量非常少,且正在连年减少,曾经有过连续22年里都未发现过它们的踪迹,幸运的是在最近几年又看到了它们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