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裘云庆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各地重症高峰或在2-3周后到达,各地的重症峰值将会不一,下面大家就和腾阅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专家:各地重症高峰或在2-3周后到达,重症高峰期是什么意思。
专家:各地重症高峰或在2-3周后到达
重症患者救治的难度何在?为应对陆续到来的重症高峰,各地医院可以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针对这些问题,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常务副院长、传染病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裘云庆教授。
“现在各地感染人数陆续到达了比较高状态,据此推断,各地的重症高峰可能会在2-3周后到达,所以现阶段各级医院急需做好救治重症患者的准备。”裘云庆告诉记者,因为各地感染的峰值有所区别,所以重症的峰值也会不一。按照病毒的发展规律来看,重症高峰一般会在感染高峰出现的2~3周后出现。
裘云庆提到,“目前各地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都达到了比较饱和的状态,重症患者的救治时间一般都比较久,病人住进医院或者重症监护室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恢复,所以现有的医疗资源很有可能出现欠缺的情况,接下来对于各地医院的重症救治的医疗资源和医务人员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何更好地应对即将到来的重症高峰?裘云庆建议,“从个人角度,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是发展为重症的重点人群,所以接下来,此类人群还是要自行做好预防,尽量避免发生感染;此外,重点人群一旦发生感染一定要引起重视,不能麻痹大意,现在很多人对于疾病严重性的认识依然不够,建议此类人群或者症状比较严重的人群在感染初期就进行CT影像检查和必要的早期抗病毒治疗。”
从救治层面来讲,裘云庆建议,“首先,医院要迅速加强救治和收治力量,根据医院本身的特点扩容重症监护室,配备相关的救治设备;专业的医务人员扩容也是重症救治的重点,各级医院可以做好人员调度,并进行专业的紧急培训,以应对重症患者救治;政府、医院都要给予医务人员一定实质性关心和支持,让医务人员的价值和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上海专家:分级诊疗分散就医很重要
全国正经历第一波新冠感染高峰,医疗系统压力骤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陈小松12月23日在接受上观新闻采访时表示,其所在医院发热门诊接诊人数直线上升,最近每天稳定在800人左右,相较之前每天50-60人的数量,翻了10倍不止。
“上海发布”12月25日发布的消息称,近日,上海“120”始终处于高位运转状态。12月23日,全市“120”出车5101次,较前一周环比上升33.5%。
感染高峰后,医疗系统还将面对重症高峰。12月27日,澎湃科技连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宋元林,对上海的重症高峰将何时到达、普通人如何就诊、医疗系统如何面对压力等民众关心的问题作出解读。
宋元林告诉澎湃科技,在感染人数大量增加的情况下,“我的建议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来医院,避免过长时间等待和尽量避免医疗挤兑。来医院看病之前大家可以在家里先做一个初步的判断。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来医院,一方面天气冷,另一方面排队需要两到三个小时,患者可能本来没什么问题,送医院一折腾,反而得病了,而且也增加医院的负担。”
“分级诊疗,分散就医很重要。大家尽量按照就近原则,或者按照症状的程度来选择医院。症状比较轻的病人可以到二级医院、区中心医院看病,重症的患者到三级医院去。错开以后,大家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医疗资源。如果一窝蜂地涌入三甲医院发热门诊,一个科室如果‘崩溃’了,看病也容易出错。”宋元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