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一项调查发现,现在有数千人不敢去上班,原因竟然是因为他们无力购买卫生用品,据了解,在2022年,英国有315万人处于“卫生贫困”状态,下面大家就和腾阅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数千英国人不敢去上班:买不起香皂,英国有超过200万户家庭拖欠电费。

数千英国人不敢去上班:买不起香皂
一项调查发现,英国有数千人不敢去上班,因为他们无力购买基本的卫生用品,会为自己的邋遢形象感到焦虑和羞耻。
据英媒《天空新闻》报道,英国民调公司YouGov联合卫生慈善组织卫生银行(The Hygiene Bank)开展了这项研究,并在最近发布了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2022年,英国有大约315万人处于“卫生贫困”(hygiene poverty)状态,许多人因为买不起香皂和除臭剂而羞于去上班。
由于这种“隐性危机”,12%的受访者甚至会避免与同事面对面打交道。
卫生银行的首席执行官露丝·布洛克(Ruth Brock)表示:“受影响的人比我们担心的还要多,并且人数还在上升,那些最为弱势的群体受影响特别大。”
“我原本认为,人们不会像缺乏燃料和食物那样出现这种情况。但事实是,当你不打开暖气或去食品银行申请食物必需品时,你在几周前就已经停止购买基本卫生用品了。”
根据报告,卫生贫困的人最有可能先放弃剃须产品、除臭剂、洗衣粉和其他清洁产品。
在2200名受访者中,有25%的人表示他们没有使用厕纸或香皂,30%的女性没有购买卫生巾。
一位母亲说:“以前我每隔一天洗一次头发,现在每周洗一次。我不再买沐浴露了,洗澡用的是洗发水里的泡沫。”另一名女性称,她家经常在“买牙膏还是开几分钟暖气”之间犹豫不决。
半数的卫生贫困者表示,他们会感到焦虑或难过,另外近半的人则表示他们感到羞耻或尴尬。
“我以前经常出去见朋友,但现在我对自己的外表和气味感到焦虑。我成了一个隐士,很难过,我的生活变了。”
不断上涨的燃料和食品价格又加剧了卫生贫困问题。最新数据显示,近一半的英国成年人正在努力维持生计。
英国国家统计局在2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中旬,45%的英国成年人很难或有点难支付能源账单,而在上次截至6月的调查中,这一比例为40%。
英国有超过200万户家庭拖欠电费
据俄罗斯卫星社23日消息,英国《卫报》援引英国能源监管机构数据报道,英国有超过200万户家庭拖欠电费。
据监管机构称,截至6月底,英国有2347511户家庭没有支付电费,1858585户没有支付煤气费。据悉,这两个指标在三个月内增长了约四分之一,自2020年底以来增长了近三分之二。
慈善机构“国家能源行动”政策和倡议部门主管称,“已经有超过200万户家庭拖欠电费,这令人深感担忧,但并不奇怪。电费在一年内几乎翻了一番,我们还没有看到最近涨价的全部后果。”

“英国人正节衣缩食”
综合外媒报道,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27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受高通胀叠加能源危机影响,英国民众生活成本危机不断恶化,三分之二以上的英国成年人计划削减今年的节日开支。
英国连锁超市品牌阿斯达(Asda)的收入追踪数据显示,在过去9个月里,可自由支配收入很少或压根没有的英国家庭所占比例,从20%增至40%。
路透社报道称,四分之三的英国人未计划在今年举行大型圣诞节庆祝活动。约49%的受访者打算减少礼物支出,46%会减少外出就餐,35%计划减少社交活动和居家饮食支出。要缩减开支的人群当中,45%的人希望从实惠型超市购买食物。
民间组织约瑟夫·朗特里慈善信托基金会的研究发现,今年有700万个家庭没有暖气或缺少生活必需品。
英国伍尔弗汉普顿的鲍勃琼斯社区的“温暖银行”(Warm Bank)在本周向全市开放,海报上宣称“一个温暖的空间”,能提供免费的热饮和暂时取暖,为生活重压下无法取暖的部分英国民众应对寒冷冬天做准备。
此前,俄罗斯战略文化基金会网站发布文章指出,英国的能源危机比欧洲其他国家更为严重。抗议活动在英国各地蔓延,仅10月初,便有50个城市的逾10万人举着“别付钱”“受够了”的标语上街示威。
10月中旬,英超阿森纳队对利兹联队的比赛便因球场停电而暂停。10月18日,英国电网公司负责人警告国民,如果削减天然气进口,可能会在严寒日子里的16时至19时拉闸限电。
伦敦市长萨迪克·汗早在夏季便预言英国民众将迎来饥寒交迫的冬天。他在推特上写道:“对很多人来说,最沮丧的问题在于根本无法在供暖和食物之间作选择,因为这两个他们都负担不起。”
苏纳克家乡民众盼他解决工资低等问题
生活成本上涨是眼下英国人最关心的问题,英国新任首相苏纳克也表示,英国正面临“巨大经济危机”,新政府的工作重心是稳定经济、恢复信心。在苏纳克的出生地南安普敦,当地民众纷纷表示,希望新首相能解决生活成本高、薪资低、入院就医等待时间长等问题。而在英国首都伦敦,也有不少民众认为,苏纳克夫妇以合计7.3亿英镑的财富出现在《星期日泰晤士报》富豪榜上,他无法理解普通民众的基本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