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主要支流之一,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据悉鄱阳湖被热缩水了,详细情况是怎么样的呢?鄱阳湖为什么每年都会干水呢?就和腾阅网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鄱阳湖被热缩水了
受持续高温影响,我国最大淡水湖,江西鄱阳湖的水位持续走低。截止到17日8点,长江湖口站水位和鄱阳湖星子站水位均比往年偏低6米多。
据了解,长江湖口站水位为10.18米,较多年同期偏低6.42米,而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为10.29米,较多年同期偏低6.37米。
鄱阳湖区通江水体面积仅为803平方公里,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097平方公里,比丰水期的3800多平方公里减少近3000平方公里。鄱阳湖创下1951年有记录以来最早进入枯水期的纪录。
目前,鄱阳湖水位仍在持续下降,在鄱阳湖入长江口,往日宽阔的湖面上出现大片黄色滩涂,航道变得狭窄。
江西省气象部门预计,今年8月江西全省平均降水量120~140毫米,较往年偏少,部分地区气象干旱将进一步发展加剧,对湖区航运、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鄱阳湖为什么每年都会干水
入湖流量减少、出湖流量增加、湖区降水减少、蒸散增加对本世纪干旱事件的贡献分别为45%、24%、23%、8%。
入湖流量减少归因于鄱阳湖流域的降水减少和蒸散增加以及流域内水库调蓄等人类活动因素。出湖流量增加则归结于长江对鄱阳湖的顶托作用减弱。
人为采沙截留和长江水库群的运用加剧鄱阳湖枯水困局。对于鄱阳湖多年来屡屡“见底”。
气候变化固然是主因,但是不能忽略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注入鄱阳湖区的5条河流中的河水被沿岸工农业生产大量占用,导致注入鄱阳湖水量减少、湖区大量挖沙导致湖面下切等。
这些都不同程度的破坏着鄱阳湖的生态环境。违法采砂、水利设施截流等人为因素更加剧了鄱阳湖枯水期的旱情。
扩展资料:
鄱阳湖水文特征:
湖体水文:鄱阳湖承5河通长江,成为全省的“集水盆”,五河入江的“中转站”。水文特征表现是一个吞吐型、季节性的浅水湖泊。年内季节性和年际间差异性的水位落差的巨大变幅依然不变,年内变幅在9.59~15.36m,年际间最大变幅达16.69m。
在一年中水位与湖面积变化很大,如1976年洪水期星子水位21米,湖面积约3841平方公里,容积约260亿立方米;枯水期星子水位16米,湖面积约526平方公里,容量约仅9亿立方米。
“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一片,枯水一线”“、是鄱阳湖的自然地理特征。鄱阳湖在调节长江水位、涵养水源、改善当地气候和维护周围地区生态平衡等方面都起着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