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摊面积是否能取消(公摊面积一般是百分之多少 )

公摊建筑面积是指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分摊所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那么公摊面积到底能不能取消呢?公摊面积一般是百分之多少呢?和腾阅网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公摊面积是否能取消

其实央媒已经多次发声,指责公摊面积的不合理性。

在年初的时候,新华社针对公摊面积乱象发表了一篇题为《公摊面积成糊涂账?别再让买房像开盲盒》的文章,将“公摊面积”推上了风口浪尖。

文章中支出公摊面积始终都是一笔糊涂账,那些利益既得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会趁机收取更多的费用;而老百姓买房就像拆盲盒一样,最终自己的房子能使用多少面积,只能凭运气。

其实在此之前,央媒还多次提到过公摊面积的问题,比如新华社发表过《“公摊面积伤民”矛盾亟待求解》《买100平米得70平米:公摊面积7大乱象》等文章,这些文章都公开对公摊面积提出质疑,引发全网大讨论。

如今房子已经越来越难卖了,关于商品房的预售制度都已经在逐渐的和购房者说再见,相信下一步解决公摊面积的问题很快会摆上台面,大家坐下一起讨论,并给出一个确切的办法。

你要存在公摊面积,就要明确好标准,比如住宅必须控制在20%以内,暖气费、物业费必须按照业主实际使用面积来收取。

公摊面积一般是百分之多少

据孟丽娜介绍,现行规定对于公摊面积大小没有比例限制。房屋公摊面积的大小,一般与房屋建筑的规划设计是否合理以及房屋的配套设施多少有关。

“一般多层住宅的公摊面积约在10%至13%;18层以下的板式住宅公摊约在13%至15%,点式的楼盘公摊大多在15%至17%,而30层以上的住宅因为电梯数量增多,公摊通常都在25%左右。”孟丽娜说。

在孟丽娜看来,在建筑面积确定的情况下,公摊面积小意味着购房人买房更加经济实用。但并不是公摊面积越小越好,因为公摊面积太小,小区整体舒适度会降低,很多的低公摊都是以牺牲小区品质为代价的。公摊面积大的小区大多是高品质楼盘,公摊面积越大可能意味着电梯更宽敞、公共区域更广,整个小区也上档次。

公摊面积除了可能影响舒适度、购房时增加支出以外,后续入住后其存在同样与业主利益息息相关。

王初原介绍说,以太原为例,房屋成交时,合同上的成交价是以包含公摊的总面积计算,而房屋总面积会直接影响物业费、采暖费等的计算。业主在购买房屋时承担的公摊面积费用,包含门厅、过道、电梯以及外墙一半的厚度,但在实际中,业主很难因为承担了公摊面积的费用而对这些地方主张权利。

在孟丽娜看来,一直以来,公摊面积被包含在物业费、暖气费、精装费用内,一定程度上给购房人带来了额外的负担。如公摊面积是不是加装暖气,房地产开发企业说了算,购房人无从知晓,造成了信息不对等。

“《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套内建筑面积部分为独立产权,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部分为共有产权,买受人对其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因此,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部分由分摊的购房人共有。实践中,如发生权属不清的问题,可由相关共有人或委托业主委员会结合规划图纸、分摊部位约定等,及时主张共有权。”孟丽娜说。

在何红艺看来,现实中公摊面积的存在导致维权难的情况,主要涉及业主如何实现共有权利的问题。根据民法典规定,业主共同决定事项,应当由专有部分面积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人数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参与表决。决定前款第六项至第八项规定的事项,应当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同意。决定前款其他事项,应当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而业主之间难以达成合意,是造成维权困难的主要原因。

她还提到,实践中还存在利用公摊部分营利的情况,如公摊面积上设置广告、车位等带来的营利收入,如何分配的问题。按照民法典相关规定,业主共有部分产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后,属于业主共有。但在现实中,施行情况并不理想。

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常务理事、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包华则提出,今后如果开征房产税,公摊面积制度可能面临更大的质疑。

发布于 2022-08-16 16:08:52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23
上一篇:成都常态化核酸不再免费(成都市核酸检测费用最新政策 ) 下一篇:杭州回应被传30万可买人才身份(杭州人才落户政策2022最新 )
目录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