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日,在美国的一期军事杂志中,轰-20成为了各国专家们热议的话题。热议话题起源于我国空军最近发布的一部宣传片,宣传片中出现了一款神秘的飞机模型,该飞机模型没有尾翼和垂直安定面,主翼都集中在机身后部,使飞机看起来采用了混合翼身的设计,这种飞翼气动布局的设计被外界广泛认为是我国空军还处于研制阶段的轰-20,但仔细观察的话,又发现该飞机模型没有进气孔,也没有透明座舱罩,所以有人又认为该模型很有可能是一架无人机。此外,我国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也取得突破,东风-17高超音速弹道导弹已经正式列装,更加先进的高超音速武器也正在研制中。
轰20的战略意义
一位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军事专家认为,我国之所以发展轰-20这样的远程战略轰炸机,是因为在海陆空的“核武铁三角”里,我国已经拥有了射程在12000公里以上的陆基型东风-41弹道导弹,已具备携带核弹头对战略对手进行核武打击的能力。在海基部分,我海军服役的新型094A战略核潜艇可搭载12枚射程为8000公里的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如果潜艇潜伏在第二岛链附近也具备打击战略对手的能力,据悉,094A还可以发射射程为12000公里的巨浪-3导弹,这将代表我军在东海或南海就可以发动弹道导弹的袭击。该专家表示,在“三位一体”的核打击体系中,我国空中核打击力量是最弱的一环,虽然轰-6K具备发射核武的能力,但其作战半径仅有3500公里,即使是加上2000公里射程的长剑-20巡航导弹,也达不到洲际打击的效果,所以我国发展轰-20就是想弥补空中长程载具的不足。
我国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取得突破
随着高超音速武器的出现,它具备的反应速度快、打击精度高、毁伤能力强和难以被拦截的作战优势就立即成为了各国竞相研制的武器,由此高超音速武器也被美俄等国认为是新型的非核战略武器。早在2019年的国庆阅兵式上,我国在战略打击方队中就亮相了东风-17弹道导弹,这款导弹被认为是我国最新研制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其高速度和高机动的能力对现有防御体系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威胁。
近日,据英媒《金融时报》报道,我国在今年的七月又试射了一枚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该飞行器在大气层外的滑翔过程中又发射了一枚单独的导弹,报道称这种技术是别的国家没有掌握的,美国国防部正在研究是如何从一个飞行速度为5马赫的飞行器上再发射一个可与之分离的抛射物的。美国空军少将约翰·海腾对此次试验的解读为,这枚远程飞行器在环绕地球一周后释放了一个导弹,最后飞行器滑翔回到目的地,而导弹则击中了预定目标。当然,外媒报道消息的真实度来需进一步证实,但从侧面也反应出,我国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已经确实超过了美国。
高超音速武器与战略轰炸机该如何选择?
在外媒这则消息的基础上,国外不少专家开始讨论我国是不是应该用高超音速武器来代替还在研发中的轰-20项目。众所周知,战略轰炸机的作战形式就是通过其载重大、航程长、突防强的特点来突破对方的防空系统或至少要接近目标,然后将携带核弹头的空地导弹投射出去,从而形成打击。而高超音速武器的作战性能似乎完全可代替战略轰炸机空射巡航导弹形成的打击效果,所以,有的美专家就认为高超音速武器的出现将使得轰-20失去了其继续发展的价值。因为高超音速武器相较于战略轰炸机来说,其研发制造成本更为低廉,所用的技术和材料也更加成熟,而且还具备和战略轰炸机相同的打击效果,这对于在轰炸机领域处于弱势的我国来说,高超音速武器反而是取得不对称优势的利器。
结语
实际上,虽然高超音速武器与战略轰炸机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带来的战略威慑效果也同样强大,但高超音速武器并不能与战略轰炸机相等同。从防御的层面来讲,强调匿踪性能的战略轰炸机在理论上是不会被陆基、海基和机载预警系统以及战斗机巡逻队发现的,当它发射巡航导弹时,防御者几乎没有采取防御措施的时间。而高超音速武器本质上就是一枚性能更优异的洲际弹道导弹,按照美国现在的技术,它国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时就会被美军的天基监视系统或战略预警雷达给探测并跟踪到,进而可能被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摧毁,因为美军最新的“宙斯盾”系统已经具备了反弹道导弹的能力。综上来看,高超音速武器和轰-20战略轰炸机应该是两个齐头并进的发展项目,这样才能有效应对一切可能出现的威胁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