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杜聿明将军?
看到过不少人说杜聿明这个人其实能力平平,没有多大本事,杜聿明曾作为国军百万大军得统帅,难道真是能力平平的浪得虚名之辈?恐怕不然。
英国的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在中国访问的时候,中国设宴款待,杜聿明也出席了这场宴席。在宴上,蒙哥马利看着杜聿明不无调侃地问道:“你的百万大军到哪里去了?”
杜聿明指着陈毅说:“我都送给他了。”
对于杜聿明的回答,陈毅却摇摇头笑着说:“你没有这样大方,是我们一口一口吃掉的。”
杜聿明用了一个“送”字,多少有些无奈,毕竟自己确实不是陈毅的对手。但是,陈毅则用了“一口一口”这四个字,这绝不是陈毅在恭维杜聿明,更用不着去恭维杜聿明,陈毅只是想说,他吃掉杜聿明的部队并不容易。
在军事上,杜聿明的水平不会只是将才,甚至能够勉强算得上是一位帅才。
说到杜聿明,恐怕不能不提他的老乡、黄埔同期同学关麟征。1932年关麟征所部被扩编为25师,关麟征任师长,辖杜聿明旅和张耀明旅,后来杜聿明被提为副师长。但是,骄傲的杜聿明认为自己不比关麟征差多少,所以心里是不服关麟征的,这事在长城抗战时爆发了。当时关麟征奉命率领25师去接替东北军王以哲部在古北口的驻防任务,可是当他们到古北口的时候发现王以哲竟然在和自己的部将争吵谁先撤退的问题,看到关麟征到了以后更是让关麟征马上让25师去驻防。关麟征知道王以哲的心思,想让自己顶在前面,他好跑路,所以关麟征不肯去,王便与关争执了起来。在他们争执不下的时候,杜聿明跳出来想当和事佬,结果被关斥责说胳膊肘往外拐,闹了个黑脸,杜心里很不痛快。这也是古北口战斗结束后,杜聿明决定离开25师的原因,因为关麟征挡住了的升迁路。
不过,杜聿明离开25师显然是个正确的选择,在古北口战斗中代理25师师长时指挥25作战,让人们知道了这个能打战、会打战的杜聿明,他也因此更得徐庭瑶的赏识。后来,杜聿明能够当上机械化师200师师长也是因为徐庭瑶的保荐,徐庭瑶是杜人生中绝对的贵人,没有徐庭瑶,便没有日后的杜聿明。
1939年杜聿明已经成为第5军军长,这年11月,日军发动了桂南会战,广西南宁告急,蒋介石迅速派杜聿明率领第5军赶赴桂南战场救援南宁。昆仑关战役便是第5军打的,杜聿明在军事会议上作出了军事部署:“我军以收复南宁为目的,决定于18日拂晓开始攻击;以一部迂回八塘敌阵地之右侧翼,攻略八塘、昆仑关后,先以一部向二塘追击,主力于五塘、横岭、谭蓬村一线,整理态势,再继续向南宁攻击前进。”第五军在杜聿明的率领下,击毙了日军少将中村正雄,也成功攻下了昆仑关。
在昆仑关战役中,杜聿明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他也在昆仑关打出了自己的威名。
但是,政治最终成为了杜聿明在军事上的阻碍。
蒋介石为什么会这么重用杜聿明?因为杜聿明够听话,他不会违背蒋介石的意愿,他将蒋介石的命令奉为不可违背的圣旨。所以,他虽然在野人山葬送了数万中国健儿,但是回国后不仅没受到责罚,反而往上挪了挪。
蒋介石让杜聿明解决云南的龙云,杜聿明二话不说帮他解决了。等杜解决完了龙以后,蒋又为安抚云南的军心,甩了个黑锅给杜背,解除了杜的职位,杜还是没有怨言。蒋自然也不会亏待自己的爱将,这边解除了杜在云南的职务,那边马上安排他去东北当了东北保安司令长官。
实际上,杜聿明是不愿意去东北的,因为当时东北已经有个比他更适合在东北的卫立煌。同时,杜聿明认为应该将战略重心放在徐州,而不是放在东北。但是,蒋却将自己的砝码压在了东北。此外,卫立煌与我军关系有点暧昧,蒋介石并不信任卫,所以执意让杜聿明去东北。
杜聿明对东北的局势不如卫立煌,更因为是遇到了林总,所以结果很不好,当然,杜聿明在开始阶段还是有收获的。
杜聿明在东北虽然没有发挥蒋介石想要让他发挥的作用,吃了败仗,可是蒋介石仍然对他予以重用,所以蒋让陈诚去了东北,然后将杜调到了徐州。因为蒋想起了杜聿明曾经说过的将重心放在徐州的事,心里想着杜聿明在徐州可能会挽回在东北丢掉的颜面,扭转局势。可是,在淮海杜聿明对上的是粟裕和刘伯承,他也没多少胜算。
不过,当时蒋介石心里已经慌了,所以不管对谁都不放心,所以对谁都要指手画脚,但是,蒋介石是什么水平?用杜聿明的话说,不是我杜聿明不能打战,是蒋介石瞎指挥。
正是因为对蒋介石的忠心,让杜聿明将自己的军事才华束之高阁,绝对服从蒋介石的决定和命令,所以在后期作战中,杜聿明只是在按蒋介石的想法和命令做事,他对此其实也很无奈。
杜聿明对蒋介石尽了忠,但也只是一条不敢有自己想法、更不敢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的忠犬,最终,在淮海战役中被俘,从手握百万军权的统帅变成了阶下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