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初期西安还是中国八大城市,这八大的另七个是(中国八大军区)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有八大城市一说中国八大军区,具体是:上海,北京,天津,武汉,重庆,沈阳, 西安,广州。后来又有了十大城市的说法,在八大城市基础是增加了南京和成都。不论是八大城市还是十大城市都是该地区的重要的政治(中央分局),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和军事战略(大军区)的重点城市,通讯以及交通和铁路航空这些国家重要的节点城市。西安虽然在经济方面落后于其他城市,七十年代末西安GDP只能排在全国第41位,但西安的其他综合实力比如军工,教育,科研,医疗,通讯,交通,文化医术都在全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建国以后国家重点发展的四大文化教育城市,有全国仅次于北京的门类最齐全的高等院校,不光有电影制片厂,两个话剧院,地方戏剧团,还有京剧,豫剧,评剧,越剧,两个舞剧院团,木偶剧,杂技团,可见西安文化重镇的实力

军队的司令员和政委级别一样吗

如果你注意观察,会发现在解放战争时期逐渐形成的四大野战军中,军政主官的来源有个共性,那就是全部产生于红一方面军,比如一野的彭老总、二野的刘邓首长、三野的陈老总和四野的林罗首长,原因众所周知,点将是需要非常熟悉的老部下。某种意义上,也包括第五大战略区的华北军区,司令员是原红一军团的政委聂荣臻。

(莫文骅中将)

在四大野战军中,司令员和政委一肩挑的有两位,分别是一野的彭老总和三野的陈老总,而二野和四野则是司令员和政委分设,原因不想展开讨论,这里只说级别。四位司令员彭、刘、陈、林都是开国元帅,四野罗政委也是元帅军衔,而二野邓政委建国初期是中央军委的秘书长,其实也有资格封帅的,可见,在野战军这一级别,司令员和政委完全是同一级别的。

不光是军衔,解放战争全面胜利后,这四大野战军的司令员、政委都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委员,1954年重新推选的中央军事委员会名单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共12人,很显然,除了毛主席和邓政委没有授衔外,其它委员正是十大元帅。

那么到了兵团一级呢?不妨先看一下解放战争后期我军19个兵团的军政主官名单:

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震

第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政委王世泰

第三兵团:司令员陈锡联、政委谢富治

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陈赓

第五兵团: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

第七兵团:司令员王建安、政委谭启龙

第八兵团:司令员陈士榘、政委袁仲贤

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政委郭化若

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政委韦国清

第十二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肖劲光

第十三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政委肖华

第十四兵团:司令员.刘亚楼、政委莫文骅

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政委赖传珠

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周士第

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罗瑞卿

第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政委李井泉

说明一下,各兵团从成立一直到抗美援朝期间,部分司令员和政委人选是有变化的,比如第九兵团入朝时,已经是宋时轮任司令员兼政委,另外由起义部队改编的三个兵团也没有列入,我们主要讨论的是级别问题,所以不要分散思路。在所有的19个兵团中,当时的陈赓、王震、肖劲光和周士第将军确实是军政一肩挑,但是大多数兵团,仍然是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分设。

粗略统计一下,在兵团司令员和政委的行列中,除转入地方工作没有授衔的除外,既有陈赓、肖劲光、罗瑞卿、许光达等开国大将,也有比较特殊的莫文骅中将,所以军衔和级别也是不尽相同的。1955年的大授衔,其军衔评定标准跟1952年确立的军队级别体系是相关联的,按照规定,“正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上将”。

(罗帅)

所谓“多数”,意味着并非全部,所以陈赓、肖劲光、罗瑞卿、许光达等司令员或者政委,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被评为大将军衔,而其他的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基本都授予了上将军衔。那么莫文骅为什么没有被授予上将军衔呢?因为他1952年被评为了“副兵团级”,所以尽管莫文骅曾经担任过第十三兵团、第十四兵团的政委,但是1955年却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至于说起原因则比较复杂,根据莫文骅将军的回忆,其中有东北军区原司令员干涉的因素。实际上,就履历来说,莫文骅将军长期在后方和院校工作,担任军政主官的时间较短也是原因,另外,莫文骅来自百色起义的红七军系统,而这一系统中已有李天佑、韦国清两人被授予了上将衔,必要的平衡也是需要的,总之原因是“方方面面”的。

(肖劲光大将)

虽然是特例,但也足以说明,兵团司令员和政委的级别是未必完全一致的,因为军衔跟行政级别也是挂勾的,比如大将等同于行政四级、上将是行政五级、中将是行政六级,那么显然,莫文骅将军被授予中将衔以后,跟原来的搭档刘亚楼上将就差了一级,跟肖劲光则差了两级,确实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土地革命战争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红军和八路军的纵队、支队、各级军区军分区,也都有司令员和政委职务设置,当然也有一肩挑的情况,其级别其实很难准确定义,有的是旅以上级别、有的是旅级、有的是团级,这些将军后来的发展情况也不太一样,无法准确进行横向比较,在此略过。

到解放战争初中期,各野战军野战纵队的军政主官也称为司令员和政委,1948年底整编之后,当然也就是“正军级”。不过也是有特例的,那就是部分纵队司令员(后来的军长)有可能在1952年被评为“准兵团级”,比如第一野战军第1军的军长贺炳炎,直接被授予了上将军衔,成为赫赫有名的“独臂上将”,而他的政委廖汉生将军,1955年授予的则是中将军衔,级别自然不同。

理论上说,副、准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中将、而正、副、准军级,多数可评为少将。所以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57名准兵团将领中有53人被授予中将军衔,1人被授予上将军衔,另有3人被授予少将军衔,也是不尽相同。而大多数军长,也就是解放战争中后期的纵队司令员(前期的部分司令员,有的晋升为兵团级首长),都被授予的是少将军衔。

(王震上将)

所以结论应该这么下:我军的双首长制度,起源于北伐和红军时期的“党代表制度”,以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那么在高级部队建制中,即由政委(党代表)和司令员(军事指挥员)共同构成“双首长负责制”。在取消政委的最终决定权以后,双方工作各有侧重,也有责任互相监督,所以其级别是大致相同的,否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了,但也不能一概而论,特殊情况和个别情况也是有的。

而之所以出现一些特殊情况,主要还是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因素,将领们的起点和贡献不尽相同。这一情况到了和平时期就非常罕见了,如今的战区司令员和政委、省军区司令员和政委、军分区司令员和政委、警备区和卫戍区的司令员和政委,其级别和军衔都是基本相同的。

(莫文骅老将军)

以上就是三问网网»中国八大军区,改革开放初期西安还是中国八大城市,这八大的另七个是的相关内容了,更多精彩请关注三问网号公众号。

发布于 2022-01-23 23:28:58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99
上一篇:笔记本电脑的排名是怎样的(笔记本电脑世界排名) 下一篇:有哪些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营销方式(医院推广方案)
目录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