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的第一任校长是孙家鼐,民国后的第一任校长是严复。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维新变法之际,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PekingUniversity),简称“北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维新变法之际,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北京大学是我国最优秀、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为全世界培养了数不尽的人才,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8年6月成立的京师大学堂,1912年5月3日,京师大学堂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校,并沿用至今。我们一般认为蔡元培先生是北大第一任校长,但是,根据该校校史记载,真正的第一位“掌门人”并非蔡,而是孙家鼐。
孙家鼐,字燮臣,号蛰生、容卿,清道光七年(1827年)生于安徽寿县,他自幼饱读诗书,还能写一手好字。咸丰九年(1859年),孙家鼐中状元,相传他能高中,是因为殿试时写得一副对联:“亿万年济济绳绳,顺天心,康民意,雍和其体,乾见其行,嘉气遍九州,道统继羲皇尧舜;二百载绵绵奕奕,治绩昭,熙功茂,正直在朝,隆平在野,庆云飞五色,光华照日月星辰。”
这幅对联不仅歌颂大清繁荣,还包含了历代帝王的年号。此后,孙家鼐仕途坦荡,不仅是同治、光绪帝的老师,还一路做到内阁学士、吏部尚书,1898年7月担任京师大学堂首任管理学务大臣,去世后还获赠文臣最高级别谥号“文正”。
作为传统文人出身,孙家鼐除了诗词文章写得好,书法也是一流,他与翁同龢并称为晚清两大书法帝师。孙从不以书法家身份示人,但他的字足以令当今书坛的某些“专家”“大师”无地自容。
孙家鼐书法启蒙于颜真卿、柳公权楷书,据记载,他年幼时便跟随塾师临摹《多宝塔碑》《颜勤礼碑》和《玄秘塔碑》,“颜筋柳骨”影响下,他的大字作品往往笔画有“颜楷”之浑厚饱满,结字呈现“柳体”刚健瘦硬。作为学林士子,孙家鼐也受到“馆阁体”影响。
他的行书、草书取法于怀素、米芾、赵孟頫、董其昌诸人,又受钱沣、刘墉影响。从孙家鼐的应试卷和奏折来看,他的小楷多是逆锋起笔,中锋行笔,提按分明,左右舒展,端庄严谨处有“欧楷”风范,结字舒展则是颜、柳痕迹。
孙家鼐的大字榜书充满“柳体”风格,横、竖、点等笔画均是逆锋入纸、方笔为主,书写时折笔、顿笔明显,转折处方圆并用,圆润自然;他的大字也吸收北碑笔法,表现在横折转角的外放上。孙的行草书以圆笔为主,笔画牵丝引带、绞转自如,形成的圈眼较多,字与字之间常常一气呵成,形成“一笔书”。
孙家鼐的书法给人以法度严谨、遒劲华美的视觉享受,他能以晋唐宋明历代名家成法,突破“馆阁体”束缚,足见功力之深和书学思想的先进,不愧为“人中龙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