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南辕北辙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旦一个人偏离了正确的目标,甚至选择了错误的目标,那不管你有多么优秀的条件,付出多大的努力,都不可能取得成功,甚至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
战国时期,魏国大夫季梁到赵国去旅行。旅途中他忽然得到魏王想发兵攻打赵国的消息。季梁立刻感到这种行为并非上策。为制止魏王攻打赵国,他赶忙返回魏国。一回到魏国,他便匆匆忙忙地去见魏王。
魏王奇怪地问他:你不是去旅行了吗?为什么又匆匆忙忙的回来了?
季梁不紧不慢地说道:我在旅行的时候看见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特意回来讲给大王听。当我走在赵国的太行山下时,遇到一个乘着马车的人由南向北行驶。他说他要到楚国去。
我便说楚国在南方,你怎么向北方行驶呢?那乘车人回答说:没关系,我的马好,跑得快!我说:你马虽好,可你走的并不是去楚国的路呀?那乘车人又说:不怕,我带的路费多。
我又说:你路费多又有何用?这确实不是去楚国的路呀。那乘车人坚持向北走,并说: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我说:你的条件再好,如果朝北去,离楚国也只能越走越远呀!
故事说完以后,季梁直言道:大王您的志向是建位霸业,成为诸侯的首领。为此目的,你倚仗着国家的强大与军队的精良,想通过攻打赵国的办法,来扩大地盘和抬高威望。
可你这样做,别的国家会怎样想呢?我觉得,你这样攻打别国的次数越多,离你的宏伟志向就越远。
这正不是像那个乘车人一样,去楚国不朝南反而向北走吗?季梁的这番话,说得魏王脸红了,最后取消了攻打赵国的计划。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的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用“南辕北辙”这个成语来形容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的原因。
在实际应用中,“南辕北辙”这个成语不仅可以用来描述实际的行动和目的的相反,还可以用来比喻思想、观点、方法等与实际情况不符,甚至是背道而驰的情况。
例如,一个人可能在口头上表示要追求简单、朴素的生活,但在实际行动中,他却追求奢侈、繁华的生活方式,这就是典型的“南辕北辙”。
总的来说,“南辕北辙”不仅是一个寓言故事,它还蕴含了丰富的哲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启示。